《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二十一·黃心舌
第二十一·黃心舌
1. 第二十一·黃心舌
舌有黃心色者,必初白苔而變黃色也,皆表而傳裡,熱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遲,必變黑色為惡症,為惡亢害鬼賊,邪氣深也,不治。宜用調胃承氣湯下之。
【介按】:傷寒由表入里,舌苔必然先白後黃。及至純黃無白,邪已離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實」也。因舌中屬胃,凡腸中有燥矢,舌心必然黃燥、或黃厚焦老,中心裂紋起刺,腹中硬滿脹痛,急用調胃承氣湯下之。否則由黃轉黑而燥,大便秘結,猶可以承氣下之。如若失治,舌變枯黑燥裂,堅斂焦刺,乃是腎津胃液俱竭,形勢危險,是屬不治之症矣。倘如不忍坐視,惟以大劑滋液清熱之品,希冀萬一而已。原文所謂「宜用調胃承氣湯」之句,應在「宜急下之」之下,非在「不治」之下。古書文法,類多如是,不獨此條為然也。
調胃承氣湯(見前方)
白話文:
舌頭出現黃色的中心部位,是因為原本白色的舌苔轉變為黃色,表示外感風邪已由表及裡,熱邪已經侵入胃部,應該立即服用瀉下藥物。如果延遲瀉下,舌頭就會變成黑色,形成危急的症狀,這是邪氣深入的嚴重情況,如果不治療,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
傷寒病症由表入裡,舌苔必然先白後黃。當舌苔完全變黃沒有白色時,邪氣已經離開體表進入裡層,也就是張仲景所說的「胃家實」。因為舌頭的中心部位與胃經相連,如果腸胃內有乾燥的糞便,舌頭中心就會呈現乾燥發黃,或是黃厚焦裂,甚至出現裂紋和刺狀突起,腹部也會感到堅硬、脹滿、疼痛。此時應立即服用調胃承氣湯瀉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舌苔由黃轉黑、乾燥,大便祕結,仍然可以使用承氣湯瀉下。但如果錯失治療時機,
舌頭變得乾燥、發黑、裂開,堅硬收縮、焦黑粗糙,則代表腎液和胃液都已耗竭,情況非常危險,屬於難以治癒的症狀。如果實在不忍心坐視不管,只能使用大劑量的滋陰清熱藥物,試圖挽回一線生機。原文中「宜用調胃承氣湯」一句,應該放在「宜急下之」之後,而不是「不治」之後。古代醫書的文法,很多都是這樣,不只是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