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二十·微黃舌
第二十·微黃舌
1. 第二十·微黃舌
舌見微黃色者。表證未罷。宜用小柴胡湯。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湯下之。表裡雙除。臨證審用之。
【介按】黃苔薄滑者。是邪初入里。表症未罷。熱未傷津。猶可用柴葛芩翹。或梔豉翹薄之類。輕清泄熱。以透表邪而達肌表。若黃薄而膩者。則為濕熱膩滯之候。治宜於清熱之中兼用滲濕之品。故用小柴胡湯合天水散以治之。但邪尚在半表半裡之間。小柴胡內之人參,用時尚須斟酌。
故曰臨證者審用之也。若舌苔黃膩而垢。或乾澀深黃厚膩者。此是表邪入里之候。故宜大柴胡湯以下之。
天水散
太原甘草(炙一兩),桂府滑石(六兩)
上各另為末。每服五錢。入生薑汁並蜜各少許。用蔥白湯任意調服。如發表用豆豉、蔥頭煎湯調服。
【介按】柯韻伯曰。「滑石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從小便而泄。炙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又據原文謂「如發表,用豆豉、蔥頭煎湯調服」者。因蔥白、豆豉即古方之蔥豉湯。為治新邪初感引動伏熱之要劑。
是以張路玉謂「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靡不隨手獲效」也。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二方見前)
白話文:
舌頭顏色略微發黃,表示表證尚未痊癒。應該服用小柴胡湯,配合天水散來治療。如果需要瀉下,則服用大柴胡湯瀉下,以清除表裡兩方面的邪氣。臨床應用時需仔細判斷。
如果黃苔薄而濕潤,說明邪氣剛入裡,表症尚未消失,熱邪尚未傷及津液,還可以用柴胡、葛根、黃芩、翹搖等藥物,輕輕地清泄熱邪,使表邪透達肌膚表面。如果黃苔薄而黏膩,則是濕熱停滯的表現,治療時應在清熱的基礎上加入利濕的藥物。因此用小柴胡湯合天水散來治療。但邪氣仍在表裡之間,小柴胡湯中的人參,使用時需要斟酌。
所以說,臨床用藥必須仔細判斷。如果舌苔黃而黏膩且厚,或者乾燥粗糙、深黃厚膩,這是表邪已入裡的表現,應該服用大柴胡湯瀉下。
天水散的組成是:炙甘草一兩,滑石六兩。以上各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少許生薑汁和蜂蜜,用蔥白湯調服。如果需要發表,則用豆豉、蔥頭煎湯調服。
滑石能向上疏通水液,向下通利水道,從小便排出體內水分;炙甘草具有調和內外的作用,可以止渴生津,用作輔佐藥物,保護元氣,瀉去虛火,使五臟自然調和。原文中提到「如發表,用豆豉、蔥頭煎湯調服」,是因為蔥白、豆豉就是古方中的蔥豉湯,是治療新邪初感引發伏熱的重要藥物。
因此,雖然天水散藥物輕,但療效顯著。凡是體虛的人出現風熱伏氣發熱,以及產後感冒,都能迅速見效。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兩個方劑前面已介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