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十·厥陰舌
第十·厥陰舌
1. 第十·厥陰舌
舌見紅色。內有黑紋者。乃陰毒中於厥陰經。肝主筋。故舌見如絲之形也。用理中合四逆湯治之。
【介按】既云陰毒中於厥陰。其苔應當青滑。依據舊說。因肝屬風木之臟。主筋而色青故也。至於淡紫青筋舌。則淡紫帶青而濕潤。又絆青黑筋者。乃寒邪直中陰經也。必身涼而四肢厥冷。其脈沉緩或沉弦。可用四逆、理中、等湯以溫之。如小腹痛甚者,宜回陽急救湯。(附子、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治之。
白話文:
舌頭呈現紅色,表面有黑色紋路,這表示陰毒侵犯了厥陰經。
肝臟主宰筋脈,所以舌頭呈現絲狀。可以服用理中湯合四逆湯來治療。
解說:
- 既然是陰毒侵犯了厥陰經,舌苔應該呈現青色且光滑。這是因為肝臟屬風木,主宰筋脈,所以顏色偏青。
- 舌頭呈現淡紫色帶青色且濕潤,並且有青黑色筋脈,這是寒邪直接侵犯陰經的表現。患者通常會感到身體冰冷,四肢厥冷,脈象沉緩或沉弦。可以用四逆湯、理中湯等溫熱藥物來治療。
- 如果小腹疼痛嚴重,可以服用回陽急救湯來治療。回陽急救湯的藥方包括:附子、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
更須辨其舌之或干、或潤。若舌不濕潤而乾枯者。乃是實熱之證。宜用寒涼之劑以治之。即梁特岩所謂「余以為凡舌色純紅兼顯黑絲。必非寒證。當是熱氣結於足少陰。宜用寒涼藥」者之候也。
四逆湯
附子(一枚生作八片),甘草(六錢二分半),乾薑(半兩炮)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鍾。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介按】方名四逆者。言其能治少陰中外皆寒。四肢之厥逆也。取姜附之辛熱。助陽以勝寒。因甘草得姜附。能鼓腎陽而溫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能通關節而走四肢。有逐陰回陽之力。俾陽氣外達。則四肢轉溫矣。
白話文:
診斷時還要觀察舌頭的乾濕情況,如果舌頭乾燥而不濕潤,就是實熱的表現,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就像梁特岩所說:「我認為凡是舌頭顏色純紅且出現黑絲,一定不是寒證,而是熱氣積聚在足少陰經,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一樣。
四逆湯:
附子(一枚生切成八片),甘草(六錢二分半),乾薑(半兩炮製)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煎煮六分,不限時間溫服。
【說明】方名「四逆湯」的意思是,它可以治療少陰經內外皆寒,四肢厥逆的症狀。藥方中選用生薑和附子,它們辛熱性強,可以助陽氣抵禦寒氣。甘草配合生薑和附子,能夠鼓動腎陽,溫暖內寒,就像在水中暖土一樣。生薑和附子配合甘草,能夠疏通關節,運行四肢,具有驅散陰寒、回陽救逆的作用,使陽氣外達,四肢就會轉暖。
理中湯
人參,甘草(炙),乾薑(炮),白朮(炒)
服法如前。
【介按】此為溫補中氣之要方也。王晉三曰。人參、甘草。甘以和陰。白朮、乾薑。辛以和陽。辛甘相輔以處中。則陰陽自然和順矣。
白話文:
理中湯
藥材:
- 人參
- 甘草(炙)
- 乾薑(炮)
- 白朮(炒)
服法: 按照之前的服法服用。
解說:
此方是溫補中氣的要方。王晉三說,人參、甘草味甘,可以調和陰氣;白朮、乾薑味辛,可以調和陽氣。辛甘相輔,以達到中和,陰陽自然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