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 下集 (14)
下集 (14)
1. 大青龍湯
此方即越脾之義。尤鑿。
按大青龍原為陽氣壅實,汗不出者立法。若汗出惡風,便是中風之本證,只取和營衛以解肌。誤服此湯,即致厥逆、筋惕、肉瞤種種亡陽之變。然風寒兩傷之證,又必辨無少陰證相雜。蓋少陰之脈微細,正恐與太陽浮緩、浮弱之脈相混。喻嘉言謂無少陰證。仲景原文,但重乍有輕時六字。
早已挈明。言:但身重而無少陰之欲寐,其為寒因可審;況乍有輕時,不似少陰之晝夜俱重,又兼風因可審。此解頗為入細。至成注謂不久厥吐利,則尤辨證之顯者矣。
再按青龍取義。諸家皆神其說,以形自己一篇絢爛文字。余則謂其理甚庸。試觀:夏日地中之陰氣未升,而天上之陽威已極,人在氣交之中皆苦炎熱。霎時間龍升云興,滂沱遍野,人皆精神爽慧也。天地鬱蒸,得雨則和;人身煩悶,得汗則解。其理本庸。惟其庸也,正其所以神乎!
白話文:
這個方子(大青龍湯)的用意就是疏導脾胃的鬱滯,特別深刻。
原本大青龍湯是針對陽氣過盛、導致無法發汗的情況而設的。如果病人發汗但又怕風,那就是中風的原本症狀,只要用調和營衛的方法來解肌就好。如果誤用大青龍湯,就會導致手腳冰冷、抽搐、肌肉跳動等種種陽氣耗盡的變症。但是,風寒同時侵犯身體的症狀,又必須分辨是否有少陰證夾雜。因為少陰的脈象微弱細小,很可能與太陽病脈象的浮緩或浮弱混淆。喻嘉言說沒有少陰證,仲景的原著中只用「但重乍有輕時」這六個字,早就清楚說明了。意思是說,只是身體感覺沉重,而沒有少陰證想睡覺的症狀,這樣就可以判斷是寒邪引起的。況且,還有「時輕時重」的現象,不像少陰病是整天都感覺沉重。又加上「乍有輕時」,就可以判斷是夾雜著風邪的因素。這個解釋非常仔細。至於後來的注釋說,服藥後不久就會出現手腳冰冷、嘔吐、腹瀉的現象,這就更是明顯的辨證要點了。
再說到「青龍」這個名稱的意義,各家的解釋都把它說得很神奇,藉此展現自己文章的華麗。我認為這個道理其實很普通。試想,夏天地底的陰氣還沒上升,而天上的陽氣已經達到極盛,人在天地陰陽交替之時都會感到炎熱。突然間,龍升起雲霧,帶來遍野的大雨,人們都會感到精神清爽。天地間的悶熱,得到雨水就能調和;人體的煩悶,得到發汗就能解除。這個道理本來就很普通,正因為它普通,才顯得它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