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41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419)

1. 梅肉之醫治效用

本藥之作用與烏梅大同小異,宜參考之。

白話文:

這種藥的作用和烏梅大致相同,可以參考烏梅的相關藥效。

2. 龍葵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龍葵苗

【氣味】苦,微甘滑,無毒。

【主治】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唐本》)

治風,補益男子元氣,婦人敗血。(蘇頌)

消熱,散血。(時珍)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為一種之強壯性消炎藥矣。

白話文:

龍葵的嫩苗,味道是苦的,稍微帶點甘甜滑潤,沒有毒性。

吃了可以解除疲勞,減少睡眠,去除虛弱引起的發熱腫脹。《唐本草》是這樣記載的。

蘇頌認為它可以治療風病,補益男子的精氣,以及治療婦女的惡血。《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則認為它能消除熱症,散瘀血。

從上面的說法來看,龍葵這種藥材應該是一種具有強身健體功效的消炎藥。

3. 甘汞及金硫黃之醫治效用

二者皆可據《藥物學》而知其效用,唯金硫黃,即五硫化安質母尼(Antimony)。砒素與之同屬,略與安質母尼(Antimony)之硫化物同效異質,不可不記。

白話文:

甘汞和金硫黃這兩種藥物的療效,都能根據《藥物學》的記載得知。只是金硫黃,也就是五硫化銻,它和砒霜屬於同一類物質,雖然和銻的硫化物功效相似,但性質不同,這點必須要記住。

4. 反鼻霜之醫治效用

由余之經驗,本藥為興奮強壯性之溫藥,兼有鎮痛鎮痙,止瀉止血,排膿治創等諸作用,應用範圍頗廣。然本屬溫藥,有炎證助長性,於其外表,暫置之。內臟有急性炎證(有舌苔、發熱等候)必須禁用。

白話文:

根據我的經驗,這種藥是一種能使人精神振奮、身體強壯的溫性藥物,同時兼具止痛、止痙攣、止瀉、止血、排除膿液、治療傷口等許多作用,因此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由於它屬於溫性藥物,具有可能加重發炎症狀的特性,所以只建議外用,暫時不適用於內服。若體內有急性發炎症狀(例如有舌苔、發燒等情況),則必須禁用此藥。

5. 鼴鼠及鹿角霜之醫治效用

此二藥之治效,與反鼻霜雖大同,然其作用比較的緩弱,為小異耳。

白話文:

這兩種藥(鼴鼠和鹿角霜)的治療效果,雖然和反鼻霜大致相同,但它們的作用比較緩和,只有一些細微的差別而已。

6. 雄黃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

雄黃

辛溫有毒。…殺百毒,辟鬼魅,治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澼痢、泄瀉積聚。又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治勞疳、瘡疥、蛇傷。

本藥不外於硫化砒素,其作用與砒石雖無大異,然較彼則毒性稍微弱,為小異。而以上記之治效為主者,為其殺蟲、殺菌作用之歸結也。

白話文:

雄黃,味道辛辣、藥性溫熱且有毒。…能殺滅各種毒素,驅除鬼怪邪氣,治療驚風、癲癇、痰涎、頭痛、眩暈、中暑引起的瘧疾、腹瀉、痢疾、以及積食造成的腹瀉。它還能將血化為水,乾燥濕氣,殺滅蟲子,治療勞損引起的疳積、瘡疥、蛇咬傷。

這種藥物的成分其實就是硫化砷,它的作用和砒霜雖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毒性稍微弱一點,這是它們之間的小差異。上面所記載的治療效果,主要歸功於它的殺蟲和殺菌作用。

7. 爐甘石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爐甘石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與龍腦同點,去目中一切諸病。(時珍)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為收斂性消炎藥矣。

白話文:

爐甘石的味道是甘甜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止血、消除腫脹毒瘡、促進肌肉生長、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退散眼紅、收斂濕氣、去除腐爛組織。如果和冰片一起點用,可以治療眼睛中的各種疾病。(李時珍說的)

從以上描述來看,爐甘石是一種具有收斂作用的消炎藥。

8. 浮石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

浮石(一名海石)

鹹潤下,寒下火。色白,體輕入肺,清其上源(肺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軟堅,除上焦之痰熱,消癭瘤結核。為水沫日久結成。海中者,味鹹更良。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為一種之消炎性利尿藥矣。

白話文:

浮石(又名海石)

味道鹹,性質潤滑能使藥性向下走,藥性寒涼能降體內火氣。外觀白色,質地輕,能進入肺部,清理肺這個水液的源頭,可以止渴、止咳、通利小便、軟化堅硬的腫塊,消除上焦(胸腔以上)的痰熱,也能消散癭瘤(甲狀腺腫大)和結核。它是水沫經過長時間凝結而成。產於海中的浮石,味道更鹹,藥效也更好。

從以上的敘述來看,這種藥材可說是一種具有消炎作用的利尿劑。

9. 鐵砂之醫治效用

參考《藥物學》可知。

白話文:

根據《藥物學》這本書可以得知。

10. 蕎麥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

蕎麥

甘寒,降氣寬腸,治腸胃沉積,泄痢帶濁。…脾胃虛寒人,勿服。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為冷性緩下藥矣。

白話文:

蕎麥,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有降氣、寬暢腸胃的功效,可以治療腸胃的積滯,以及腹瀉、痢疾等症狀。但是,脾胃虛弱、體質虛寒的人,不宜服用。

從以上的描述來看,這種藥材屬於性寒、能使腸胃蠕動緩慢的瀉藥。

11. 青礞石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

礞石

甘鹹,有毒,體重沉墜,色青入肝。製以硝石,則為平肝、下氣、治驚、利痰之聖藥。氣弱脾虛者禁服。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為沉降性利水藥(由消化管)矣。

白話文:

青礞石味甘帶鹹,有毒性,質地沉重,色青,主要作用於肝臟。經過硝石炮製後,便成為平息肝氣、降逆氣、治療驚厥、化痰的良藥。但體質虛弱、脾胃功能差的人不宜服用。

從以上描述來看,這種藥物屬於具有沉降作用,且能經由消化道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