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417)
別論 (417)
1. 拾掇篇
桃花8克(宜用今年者,去年者不宜用之),大黃4克。
上二味,細銼,以水一合,煎五勺,去滓,頓服。
【主治】治水氣有停滯,小便不利,身腫脹者。
《生生堂治驗》曰:「一男子,年五十餘,身體浮腫,短氣,小便不通,脈沉有力,與桃花加芒硝湯,瀉下如傾。翌日,腫減過半,三十餘帖而痊愈。」
求真按:「桃花加芒硝湯者,不過本方之大黃代以芒硝也,以是可以推想本方之治效矣。」
一婦人年七十餘,患脹滿五年,其硬如石,彈之有聲如鼓。師診之,沉緊,乃與桃花加芒硝湯,下利二十日,滿稍平。為俗醫所間而停藥,五日脹滿如故。於是初信師,謹服不已。五六月許,腹皮漸作皺。
一人年三十餘,兩腳以下發紫斑,一醫灸下廉等穴,兩腳麻木,紫斑不退,懼而告之,乃謂瞑眩也。灸火益不止,遂不能立。延師治之,與桃花湯三帖,峻瀉數行。翌日省之,則已病愈出外矣。
一男子,年三十,病下血旬餘,其人常嗜酒,身體尤肥豐。師脈之,頗有力,按其心下悸,乃使服桃花湯一帖,瀉三五行而瘥。
求真按:「甘遂,主治瘀血已全化水,而凝結於一處也。桃花,主治未全化水,而散漫於全身也。此本方之治下血兼肥胖病之理由,所以不與甘遂也。」
石膏黃連甘草湯
石膏20克,黃連4克,甘草3.2克。
上細銼,以水一合五勺,去滓,頓服。
【主治】治心煩大渴者。
《建殊錄》曰:「一老婦人胸中煩悶,短氣而渴,且其脊骨自七椎至十一椎痛不可忍。眾醫皆以為虛,作獨參湯使飲之,凡六日,無效。先生診之,作石膏黃連甘草湯使飲之(每帖重三十五錢),一服盡,痛即已。出入五十日許,痊愈。」
某男,年三十許,發狂叫喚,妄走不避水火,醫生皆盡其術救之,無效。於是聞先生名,詳錄證候,懇求治方。其略曰:「胸膈煩悶,口舌乾燥,欲飲水,無休時。」先生乃作石膏黃連甘草湯及滾痰丸贈之,服百餘劑而痊愈。
《成績錄》:「某婦人胸中熱如烙,發作有時,發則如狂,貯水以漬胸,須臾即覺水暖矣。先生診之,與石膏黃連甘草湯而愈。」
白話文:
桃花湯
將桃花8克(最好用今年的,去年的效果不好),大黃4克,這兩味藥材切碎,加水約180毫升,煎煮至剩約90毫升,去藥渣,一次喝完。
【主治】治療體內水液停滯,導致小便不順暢、身體腫脹等症狀。
《生生堂治驗》記載:「有一位男子,五十多歲,身體浮腫,呼吸急促,小便不通暢,脈象沉而有力,給予他桃花加芒硝湯,腹瀉後症狀大為改善。隔天,腫脹消退過半,服用三十多劑後就痊癒了。」
求真認為:「桃花加芒硝湯,只是把這個方子中的大黃換成芒硝而已,由此可以推測這個方子的療效。」
一位七十多歲的婦人,腹部脹滿五年,肚子硬得像石頭,敲起來像鼓一樣。醫師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沉而緊,於是給她服用桃花加芒硝湯,腹瀉二十天後,腹脹稍有減緩。後來因為被庸醫干擾而停藥,五天後腹脹又恢復原狀。於是她重新信任這位醫師,持續服藥,大約五六個月後,腹部皮膚才慢慢出現皺紋。
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兩腳以下出現紫色斑點。一位醫師用艾灸下廉等穴位治療,導致兩腳麻木,紫斑卻沒有消退,男子害怕就告訴了醫師,醫師竟說是瞑眩反應。灸火繼續不停,男子最終無法站立。請來另一位醫師治療,給予桃花湯三帖,大量腹瀉幾次後,隔天查看,病就好了,人已經外出活動。
一位三十歲的男子,下血十多天,他平時喜歡喝酒,身體尤其肥胖。醫師把脈後,發現脈象有力,按壓他的心下部位有心悸感,於是給他服用桃花湯一帖,腹瀉三五次就痊癒了。
求真認為:「甘遂主要治療的是瘀血已經完全化為水液,並且凝結在某個部位的情況。桃花主要治療的是水液尚未完全化開,而是散布在全身的情況。這就是本方治療下血兼肥胖症的原因,所以不使用甘遂。」
石膏黃連甘草湯
將石膏20克,黃連4克,甘草3.2克,這三味藥材切碎,加水約270毫升,煎煮至剩約135毫升,去藥渣,一次喝完。
【主治】治療心煩口渴的症狀。
《建殊錄》記載:「一位老婦人感到胸悶煩躁,呼吸急促,而且口渴,背部脊椎從第七椎到第十一椎疼痛難忍。許多醫師都認為她是虛症,給她服用獨參湯,連續喝了六天,都沒有效果。先生診斷後,給她服用石膏黃連甘草湯(每帖約13克),服用一帖後,疼痛立刻停止,經過五十多天的治療就痊癒了。」
某位三十多歲的男子,發狂叫喊,胡亂奔走,不避水火。醫生們用盡各種方法搶救,都沒有效果。於是聽說了這位先生的名聲,詳細記錄了病情,懇求開藥方。他的病情大致是:「胸部煩悶,口舌乾燥,不斷想喝水。」先生於是開了石膏黃連甘草湯和滾痰丸給他,服用一百多劑後就痊癒了。
《成績錄》記載:「某位婦人胸中發熱像被烙鐵燙一樣,發作的時候就像發狂一樣,要用水浸泡胸部,但過一會兒就覺得水溫熱了。先生診斷後,給她服用石膏黃連甘草湯,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