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96)
別論 (96)
1. 葛根加半夏湯之注釋
【主治】治葛根加朮湯證之有附子證者。
葛根加苓朮附湯方
葛根加苓朮湯中加附子0.5克以上。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葛根加苓朮湯證之有附子證者。余用本方於脊髓炎或髓癆,俱效。
東洞翁葛根湯定義曰:「治項背強急,發熱惡風,或喘,或身疼痛者。」
《方機》葛根湯條曰:「自痘瘡初起至於見點(投以本方兼用紫圓),自起脹至於灌膿,葛根加桔梗湯主之(於本方內加桔梗五分)。自落痂以後,葛根加大黃湯主之(本方內加大黃五分)。若惡寒劇,起脹甚,一身腫脹,或疼痛者,葛根加朮附湯主之(本方內加朮、附子各四分)。若腫脹甚者(桃花散),寒戰咬牙而下利者,俱加朮附湯(兼用紫圓)。」
頭瘡,加大黃湯主之。
小瘡,葛根加梓葉湯(以桃花散、蓖麻子擦之。毒劇者,以梅肉散攻之)主之(本方內加梓葉五分)。
諸頑腫惡腫,加朮附湯主之。
瘰癧(日投七寶,梅肉亦可)、便毒、瘍、疔之類(以梅肉攻之,或伯州散朝五分,夕五分,用酒送下)、疳瘡(選用七寶或梅肉之類),凡諸有膿時則加桔梗。若疼劇時則加朮附。
世俗所謂赤游丹毒之類,皆加朮附湯主之。
《漫游雜記》曰:「有兒約五六歲,病天行痢,二日而發驚癇,直視攣急,身冷脈絕。醫將用三黃湯,余止之曰:『癇發於痢之初起,其腹氣堅實,雖危不至於死。今外證未散而用三黃湯,則痢毒鬱結,將延數十日而不愈。數十日後腹氣虛竭,若癇再發,則不能救矣。今日之治,唯有發散一法耳。』乃以葛根發之,兼少用熊膽,經過五日,痢愈,癇不再發。」
痙病有太陽證,其手足類於拘攣癱瘓者,以葛根湯發汗,表證既去,拘攣癱瘓不休者,與大柴胡湯,四五十日則愈。
有一僧三十餘歲,來宿於浪速之寓居,卒然感外邪,寒熱往來,頭痛如割,腰背疼痛,四肢困倦,脈洪數,飲食不進,全與傷寒相類。急作大劑之葛根湯,一日夜進五帖,襲被褥以取汗。如是三日,惡寒稍減,餘證如前。余呼塾生曰:「此疫後當為大患,慎勿輕視。」當夜五更起診,其脈如轉索,來去不自由。
余意以為受邪不淺,恐陷不起,進葛根湯而增其分量。既而經五日,塾生來告:「紅痘點點滿面。」余抵掌曰:「有是乎?無他故矣。」翌日,熱去,食進,脈如平日,再經二十日而復原。可知年邁患痘者難以透達,而以葛根、桂枝拯其誤死也。
吉益先生《險症百問》曰:「世稱淋證、梅毒之發於尿道者多,實屬淋證者甚稀也。出膿或血而疼痛,小水難通,若得通則快利者,梅毒也,葛根加大黃湯甚效。若難治,則與梅肉散或七寶丸亦可。」
求真按:「若無其證,不可妄用葛根加大黃湯。」
白話文:
葛根加半夏湯之注釋
主要治療: 用於治療有葛根加朮湯症狀,同時又有附子證狀的患者。
葛根加苓朮附湯方:
在葛根加苓朮湯的基礎上加入0.5克以上的附子。煎煮和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
主要治療: 用於治療有葛根加苓朮湯症狀,同時又有附子證狀的患者。我將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脊髓炎或脊髓勞損,效果都不錯。
東洞翁對葛根湯的定義是:「治療頸背僵硬、發熱怕冷、或有喘息、或全身疼痛等症狀。」
《方機》在葛根湯條目中說:「從痘瘡初期到出現疹點(可使用本方同時配合紫圓),從皮膚隆起到開始化膿,使用葛根加桔梗湯治療(在本方中加入桔梗五分)。從結痂脫落後,使用葛根加大黃湯治療(在本方中加入大黃五分)。如果惡寒嚴重、皮膚隆起嚴重、全身腫脹或疼痛,使用葛根加朮附湯治療(在本方中加入朮和附子各四分)。如果腫脹嚴重(可配合桃花散),出現寒戰咬牙並伴有腹瀉,都需要加入朮附湯(同時配合紫圓)。」
頭部生瘡,使用葛根加大黃湯治療。
小瘡,使用葛根加梓葉湯治療(用桃花散、蓖麻子塗擦患處。如果毒性很強,則使用梅肉散攻毒)。(在本方中加入梓葉五分)。
各種頑固腫塊或惡性腫塊,都使用葛根加朮附湯治療。
瘰癧(每天使用七寶丸,也可以用梅肉),便毒、癰、疔瘡之類的疾病(用梅肉攻毒,或者早晚各服用五分伯州散,用酒送服),疳瘡(選用七寶丸或梅肉等),凡是有膿時都要加入桔梗。如果疼痛劇烈則加入朮附。
世俗所說的赤游丹毒之類的疾病,都使用葛根加朮附湯治療。
《漫游雜記》中記載:「有一個五六歲的兒童,患上流行性腹瀉,兩天後出現驚厥,眼睛直視、抽搐,身體冰冷、脈搏微弱。醫生準備使用三黃湯,我阻止了他,說:『驚厥發生在腹瀉初期,腹部脹滿,雖然危險但不至於死亡。現在外邪未散就使用三黃湯,會導致痢疾毒素鬱結,將會拖延數十日無法痊癒。數十日後腹部氣虛,如果再次驚厥,就無法救治了。現在的治療方法,唯有發散一途。』於是使用葛根湯發散,同時少量使用熊膽,過了五天,痢疾痊癒,驚厥也沒有再發作。」
痙病有太陽表證,其手足類似拘攣癱瘓,用葛根湯發汗,表證解除後,拘攣癱瘓仍然沒有好轉,就用大柴胡湯,四五十天就能治癒。
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僧人,借住在浪速的寓所,突然感染外邪,出現寒熱交替、頭痛劇烈、腰背疼痛、四肢困倦、脈搏洪大且快,飲食不進,完全像傷寒的症狀。我趕緊開了大劑量的葛根湯,一天一夜服用了五帖,蓋上被子來發汗。這樣過了三天,怕冷的症狀稍有減輕,其他的症狀依然如前。我對學生說:「這種疫病之後可能會很嚴重,千萬不要輕視。」當天夜裡五更時分去診脈,發現脈搏如轉動的繩索,來去不順暢。
我認為他受邪很深,恐怕會因此而喪命,就加大了葛根湯的劑量。過了五天,學生來告訴我:「臉上長滿了紅色的痘點。」我拍手說:「真的嗎?沒有其他原因了。」第二天,熱退了,食慾恢復了,脈搏恢復正常,再經過二十天就完全康復了。可見年紀大的人患痘很難透發,用葛根、桂枝可以挽救他們的誤診。
吉益先生在《險症百問》中說:「世俗認為淋病、梅毒多發於尿道,但實際上屬於淋病的很少。如果出膿或出血並伴有疼痛,小便不暢通,如果小便通暢則會感到舒適,這就是梅毒,使用葛根加大黃湯效果很好。如果難以治癒,則可以使用梅肉散或七寶丸。」
求真按:「如果沒有相應的證狀,不可以隨意使用葛根加大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