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卷下 (2)
卷下 (2)
1. 傷濕條辨第三
傷濕肢節不和,舌苔漸黃,口渴喜飲,溺赤煩冤,此濕遏熱蒸。宜用葛根、花粉、黃芩、木通、杏仁、厚朴、滑石、豆卷、蘆根、淡竹葉等味,清肺理濕也。
上條濕熱參半,故宜苦辛涼解。此條熱甚於濕,漸灼肺津,勢等燎原,所以肢節欠利,口渴舌黃,煩蒸溺赤,身中陰液皆被消爍。豈可再雜溫燥,以傷氣液。只宜葛根、花粉清上焦,黃芩、木通宣經遂,杏仁、厚朴運脾氣,滑石、蘆根、豆卷、竹葉甘涼淡滲,以清氣分,庶不致陰傷風動也。
白話文:
傷濕條辨第三
肢體關節疼痛不適,舌苔逐漸變黃,口渴想喝水,小便顏色深紅且煩躁,這是濕邪阻礙陽氣,導致熱邪蒸騰。應該使用葛根、花粉、黃芩、木通、杏仁、厚朴、滑石、扁豆、蘆根、淡竹葉等藥物,以清肺理濕。
上一條方劑是濕熱並存,所以要用苦寒辛涼的藥物來治療。這一條則是熱邪重於濕邪,逐漸灼傷肺部津液,就像火勢蔓延一樣,因此肢體活動不利,口渴、舌苔黃厚,煩躁、小便顏色深紅,體內津液都被消耗殆盡。絕對不能再使用溫燥的藥物,以免損傷元氣和津液。只宜用葛根、花粉清泄上焦火熱,黃芩、木通疏通經絡,杏仁、厚朴運化脾胃之氣,滑石、蘆根、扁豆、淡竹葉甘寒淡滲,以清泄體表之氣,這樣才能避免陰液受損,邪氣入侵。
2. 傷濕條辨第四
傷濕煩蒸身痛,舌黃尖絳,脈大而洪,此陽明氣熱。宜用蒼朮白虎湯,加連翹、元參、杏仁、通草、蘆根、滑石等味,清氣化熱也。
上條熱甚於濕,濕尚留連。故清涼淡滲之中,少雜苦溫以運脾陽。此條濕漸化熱,熱甚於濕,傳入陽明,則蒸熱煩躁,逼犯心營,則舌尖漸絳,脈漸洪大。此邪在陽明,將欲入營。故用白虎湯,加元參、連翹以清氣熱,合滑石、蘆根、通草甘涼淡滲,以驅濕熱。仍用蒼朮者,以身尚疼痛,余濕未盡耳。
白話文:
傷濕煩躁,身體疼痛,舌頭發黃,舌尖紅赤,脈搏有力且洪大,這是陽明經氣熱的表現。應該服用蒼朮白虎湯,再加入連翹、元參、杏仁、通草、蘆根、滑石等藥材,以清熱解毒。
前面一種情況是熱症重於濕症,但濕邪仍然殘留。因此,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略加一些溫和的藥物來幫助脾陽運化。而這一種情況則是濕邪漸漸化熱,熱症已經超過濕症,並傳入陽明經,導致煩躁發熱,熱邪逼迫心經,因此舌尖紅赤,脈搏洪大。這說明邪氣在陽明經,將要侵入營分(血液)。所以用白虎湯,再加元參、連翹以清熱,配合滑石、蘆根、通草等藥物清熱利濕,驅除濕熱。仍然使用蒼朮,是因為身體仍然疼痛,說明濕邪尚未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