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為秦越人(扁鵲)所著

《八十一難經》~ 五十六難

回本書目錄

五十六難

1. 五十六難

五十六難曰:五藏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脇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㾬或作「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白話文:

然而,肝臟的積聚稱為肥氣,位於左肋下,形狀像一個倒扣著的杯子,有頭和腳。如果肥氣長期不癒,會導致咳嗽逆氣,或者發展為瘧疾。瘧疾經年累月不退,通常在暮夏的戊己日發作。為什麼這樣說呢?肺病傳遞給肝臟,肝臟應該傳遞給脾臟,而脾臟在暮夏處於旺盛狀態,旺盛之物不受邪氣侵犯。肝臟想要將邪氣傳回肺臟,但肺臟不容納,所以邪氣停留在肝臟中形成積聚。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肥氣是在暮夏的戊己日產生的。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白話文:

俗稱的「伏梁」積塊,起源於橫膈膜上方,大小如手臂,往上延伸到心臟下方。長久不癒,會讓人感到煩躁不安,而且是在秋天的庚辛日發病。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是因為腎臟的疾病傳給了心臟,心臟原本要傳給肺臟,但在秋天肺臟當道,正值旺盛時期,不會受到邪氣侵襲。於是心臟又想要將病氣傳回腎臟,但腎臟不肯接受,所以積結在體內成為積塊。因此可以知道,「伏梁」積塊是在秋天的庚辛日發病的。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白話文:

脾臟的積聚稱為「痞氣」,位於胃脘部,覆蓋範圍像盤子一樣大。如果長期不治癒,會導致四肢蜷縮、發黃疸,進食的營養無法轉化為肌肉。痞氣在冬天的壬癸日發作。

為何如此說呢?肝臟的病症傳染到脾臟,脾臟應該再傳染到腎臟。腎臟在冬天恰好當令,當令者不受邪氣侵犯。此際,脾臟想要把積氣傳回肝臟,但肝臟不肯接收,於是積氣就在脾臟中停留結聚形成痞氣。因此得知痞氣在冬天的壬癸日發作。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白話文:

肺部積聚的病症叫做「息賁」,位於右肋下方,範圍就像一個杯子的大小。時間一久不治療,會讓人感到全身發冷、發熱、喘咳,並且導致肺氣壅塞。這種病症多在春天甲乙日發病。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心臟的病症傳給肺部,肺部又應該把病症傳給肝臟,但肝臟在春天時正是王者的時候,王者是不會接受邪氣的,因此肺部的病症又想傳迴心臟,但心臟拒絕接受,所以就停留在肺部,形成積聚。因此可以知道,「息賁」這種病症多在春天甲乙日發病。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白話文:

腎臟積聚的邪氣,稱為賁豚。它從下腹開始,往上蔓延到心臟下方,形狀就像一頭小豬,時而向上時而向下。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會導致呼吸困難、骨瘦如柴、氣短,而且多在夏季的丙丁日發作。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脾氣虛弱會傳給腎臟,腎氣虛弱又會傳給心臟。夏季丙丁日心氣旺盛,邪氣無法入侵。腎氣又想往脾臟傳遞,但脾臟拒絕接收,導致邪氣滯留凝結,形成積聚。因此可以知道,賁豚在夏季丙丁日發作。

此是五積之要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