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難經》~ 五十六難
五十六難
1. 五十六難
五十六難曰:五藏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脇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㾬或作「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是五積之要法也。
白話文:
《五十六難》:
五臟的積病各有名稱嗎?是在哪些時日形成的?
肝的積病稱為「肥氣」,位於左脅下,形狀像倒扣的杯子,有頭有腳。長期不癒會引發咳嗽氣逆、瘧瘧(或作「痎瘧」),多年不癒。在季夏(農曆六月)戊己日得病。原因是肺病傳給肝,肝本該傳給脾,但脾在季夏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肝又想傳回給肺,肺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形成積病。因此知道肥氣是在季夏戊己日形成的。
心的積病稱為「伏梁」,起於臍上,大小如手臂,向上延伸到心窩。長期不癒會導致心煩,在秋季庚辛日得病。原因是腎病傳給心,心本該傳給肺,但肺在秋季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心又想傳回給腎,腎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形成積病。因此知道伏梁是在秋季庚辛日形成的。
脾的積病稱為「痞氣」,位於胃脘部,形狀如倒扣的盤子。長期不癒會導致四肢無力、黃疸,飲食無法滋養肌膚。在冬季壬癸日得病。原因是肝病傳給脾,脾本該傳給腎,但腎在冬季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脾又想傳回給肝,肝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形成積病。因此知道痞氣是在冬季壬癸日形成的。
肺的積病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形狀如倒扣的杯子。長期不癒會引發惡寒發熱、喘咳、肺癰。在春季甲乙日得病。原因是心病傳給肺,肺本該傳給肝,但肝在春季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肺又想傳回給心,心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形成積病。因此知道息賁是在春季甲乙日形成的。
腎的積病稱為「賁豚」,發於小腹,向上延伸到心窩,狀如小豬奔突,時上時下不定。長期不癒會導致氣喘、骨痿、氣短,在夏季丙丁日得病。原因是脾病傳給腎,腎本該傳給心,但心在夏季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腎又想傳回給脾,脾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形成積病。因此知道賁豚是在夏季丙丁日形成的。
以上是五種積病的關鍵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