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為秦越人(扁鵲)所著

《八十一難經》~ 五十六難

回本書目錄

五十六難

1. 五十六難

五十六難曰:五藏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脇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㾬或作「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是五積之要法也。

白話文:

五十六難:五臟積聚,各有名稱和成因嗎?什麼時候會得這些病?

肝臟積聚稱為「肥氣」,位於左脅下,形狀像覆蓋著的杯子,有頭有尾。久治不癒,會導致咳嗽、嘔逆、哮喘或癲癇,瘧疾連年不斷。在季夏的戊己日(農曆的戊日和己日)容易得此病。為什麼呢?因為肺部的疾病傳給肝臟,肝臟本應將疾病傳給脾臟,但脾臟在季夏當令,旺盛的脾臟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肝臟想把疾病再傳回肺臟,但肺臟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在肝臟,形成積聚。因此可知肥氣發生在季夏的戊己日。

心臟積聚稱為「伏梁」,起始於心窩上部,大小如手臂,向上延伸至心臟下方。久治不癒,會導致心煩。在秋季的庚辛日(農曆的庚日和辛日)容易得此病。為什麼呢?因為腎臟的疾病傳給心臟,心臟本應將疾病傳給肺臟,但肺臟在秋季當令,旺盛的肺臟不受邪氣侵擾,所以心臟想把疾病再傳回腎臟,但腎臟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在心臟,形成積聚。因此可知伏梁發生在秋季的庚辛日。

脾臟積聚稱為「痞氣」,位於胃脘部,大小如盤子。久治不癒,會導致四肢無力、黃疸、吃喝無法滋養身體。在冬季的壬癸日(農曆的壬日和癸日)容易得此病。為什麼呢?因為肝臟的疾病傳給脾臟,脾臟本應將疾病傳給腎臟,但腎臟在冬季當令,旺盛的腎臟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脾臟想把疾病再傳回肝臟,但肝臟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在脾臟,形成積聚。因此可知痞氣發生在冬季的壬癸日。

肺臟積聚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大小如杯子。久治不癒,會導致寒熱交替、喘咳、肺部阻塞。在春季的甲乙日(農曆的甲日和乙日)容易得此病。為什麼呢?因為心臟的疾病傳給肺臟,肺臟本應將疾病傳給肝臟,但肝臟在春季當令,旺盛的肝臟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肺臟想把疾病再傳回心臟,但心臟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在肺臟,形成積聚。因此可知息賁發生在春季的甲乙日。

腎臟積聚稱為「賁豚」,發生在少腹部,向上延伸至心臟下方,形狀像小豬,時而上時而下不定。久治不癒,會導致喘息、骨頭軟弱無力、氣短。在夏季的丙丁日(農曆的丙日和丁日)容易得此病。為什麼呢?因為脾臟的疾病傳給腎臟,腎臟本應將疾病傳給心臟,但心臟在夏季當令,旺盛的心臟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腎臟想把疾病再傳回脾臟,但脾臟也不接受,於是邪氣滯留在腎臟,形成積聚。因此可知賁豚發生在夏季的丙丁日。

以上是五臟積聚的主要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