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蘭蓀醫案》~ 卷四 (9)
卷四 (9)
1. 調經
某,便瀉已除,六脈澀細,癸來澀少,脘中脹悶,皆緣肝橫氣滯,仍遵前法損益。(八月初三日)
左金丸(八分),烏藥(二錢),茯苓(四錢),雞血藤(錢半),厚朴(一錢),佩蘭(三錢),丹參(三錢),綠萼梅(錢半),通草(錢半),炒穀芽(四錢),大腹皮(三錢)
清煎四帖。
介按:秦天一曰:血氣之化,由於水穀,水穀盛則血氣亦盛,水穀衰則血氣亦衰。是水穀之海,即是陽明胃氣,又是衝脈之本。故月經之本,所重在衝脈,所重在胃氣,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今以胃被肝乘,失其生化之源,是癸來澀少。脘中脹悶,此方清肝和胃以養血,庶幾肝逆稍平,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矣。
瓜瀝王,頭暈心泛已瘥,六脈細澀。癸來腰腹聯痛如刺,宜和營衛為主。(五月四號甲辰十八日。)
當歸(二錢,小茴香五分拌炒),制香附(三錢),雞血藤(三錢),炒白芍(錢半),杜仲(三錢),茯神(四錢),延胡(二錢),川芎(一錢),小胡麻(三錢),丹參(三錢),玫瑰花(五朵)
清煎五帖。
介按:血積不散,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引動衝任,以致經來腰腹刺痛。此方養血理氣,調和營衛之意。
西莊俞,潮熱不清,右脈澀,左關沉弦,大便忽瀉,經停,腹中有瘕,臍下痛較緩,氣轉至咽,舌微黃。宜清熱、養胃、和肝。
銀柴胡(一錢),扁豆衣(三錢),制香附(三錢),烏藥(錢半),地骨皮(三錢),茯苓(四錢),杜仲(三錢),綠萼梅(錢半),青蒿梗(錢半),丹參(三錢),廣木香(七分)
清煎五帖。
又,寒熱較差,胃納已和,右脈虛,左弦細,經停,腹中有瘕,臍下偶痛,肝木抑鬱。仍宜逍遙散加減。(十一月初四日。)
柴胡(八分),當歸(錢半),青木香(五分),木蝴蝶(四分),炒白芍(錢半),制香附(二錢),杜仲(三錢),川楝子(錢半),茯苓(四錢),生地(三錢),炒青皮(八分)
清煎四帖。
介按:肝鬱不暢,血氣凝滯,以致臍下偶痛,而經停成瘕。然大便作瀉,又是肝陽侮脾之候,治以理氣疏肝,健脾清熱,而寒熱較差,胃氣稍和。次以泄肝熱而解肝鬱,逍遙散為對症之方。因其既和氣血,又佐柴胡以微升,藉引少陽之生氣。如是治療,俾鬱勃之氣,由此可以條暢。
某,衝任內損,腰疼背掣,脈澀細,頭疼心悸,癸澀。宜柔肝、補心、調經。
桑寄生(三錢),炒杜仲(三錢),煅龍齒(三錢),煨天麻(八分),白茯神(四錢),甘菊(錢半),遠志肉(八分),穭豆衣(錢半),炒棗仁(三錢),丹參(三錢),雞血藤膠(錢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肝為風木之臟,內寄相火,體陰用陽,其性主升,全賴腎水之涵,血液之養,庶得遂其條達之性。茲以肝腎並虧,血液已虛,因而內風時動,即覺頭暈心悸,腰背痠痛,癸水澀少,此方治法,系是緩肝熄風,滋腎退熱之意。
白話文:
調經
第一位病人,腹瀉已痊癒,脈象澀細,月經量少且澀滯,胃脘部脹悶。這些都是由於肝氣橫逆、氣滯所致。仍按之前的處方加減。 (八月初三日)
處方:左金丸八分,烏藥二錢,茯苓四錢,雞血藤一錢半,厚朴一錢,佩蘭三錢,丹參三錢,綠萼梅一錢半,通草一錢半,炒穀芽四錢,大腹皮三錢。 清煎四帖。
按語:秦天一說:血氣的化生,取決於水穀精微的吸收,水穀充足則血氣旺盛,水穀不足則血氣衰弱。水穀之海,也就是陽明胃氣,也是衝脈的根本。所以,月經的根本,關鍵在於衝脈、胃氣以及心脾生化之源。現在因為胃被肝氣所乘,失去了生化之源,所以月經量少且澀滯。胃脘脹悶,這個方子清肝和胃以養血,希望肝氣逆亂稍平,太衝脈氣盛,則月經就能按時來了。
第二位病人,頭痛、噁心已好轉,脈象細澀。月經來時腰腹連綿作痛如針刺,宜以調和營衛為主。(五月四號甲辰十八日)
處方:當歸二錢(與小茴香五分同炒),制香附三錢,雞血藤三錢,炒白芍一錢半,杜仲三錢,茯神四錢,延胡索二錢,川芎一錢,小胡麻三錢,丹參三錢,玫瑰花五朵。清煎五帖。
按語:血瘀積聚不散,被氣機衝擊,新血與舊血相搏,影響衝任二脈,導致經期腰腹刺痛。這個方子養血理氣,調和營衛。
第三位病人,潮熱不退,右脈澀,左關脈沉弦,大便時瀉時止,月經停止,腹部有硬塊,臍下疼痛較輕,氣逆至咽喉,舌苔微黃。宜清熱、養胃、和肝。
處方:銀柴胡一錢,扁豆衣三錢,制香附三錢,烏藥一錢半,地骨皮三錢,茯苓四錢,杜仲三錢,綠萼梅一錢半,青蒿梗一錢半,丹參三錢,廣木香七分。清煎五帖。
第四位病人,寒熱症狀較輕,胃口已恢復,右脈虛弱,左脈弦細,月經停止,腹部有硬塊,臍下偶爾疼痛,肝氣鬱結。仍宜逍遙散加減。(十一月初四日)
處方:柴胡八分,當歸一錢半,青木香五分,木蝴蝶四分,炒白芍一錢半,制香附二錢,杜仲三錢,川楝子一錢半,茯苓四錢,生地三錢,炒青皮八分。清煎四帖。
按語:肝氣鬱結不暢,氣血凝滯,導致臍下偶爾疼痛,月經停止形成腫塊。但是大便時瀉,又是肝陽犯脾的表現,治療以理氣疏肝、健脾清熱為主。寒熱症狀減輕,胃氣略有好轉。接下來要瀉肝火以解肝鬱,逍遙散是對症的方子。因為它既能調和氣血,又能用柴胡微微升舉,藉以引導少陽之氣的升發。這樣治療,就能使鬱結之氣得以舒暢。
第五位病人,衝任二脈受損,腰痛背部牽掣,脈象澀細,頭痛心悸,月經量少且澀滯。宜柔肝、補心、調經。
處方:桑寄生三錢,炒杜仲三錢,煅龍齒三錢,煨天麻八分,白茯神四錢,甘菊一錢半,遠志肉八分,扁豆衣一錢半,炒棗仁三錢,丹參三錢,雞血藤膠一錢半。清煎四帖。
按語:肝屬風木之臟,內藏相火,陰體用陽,其性主升,完全依靠腎水的滋養和血液的濡養,才能使其條達之性得以順利運行。現在肝腎兩虛,血液已虛,所以內風時常發動,於是出現頭暈心悸、腰背酸痛、月經量少且澀滯,這個方子的治法,是緩解肝氣、熄滅肝風、滋養腎陰、退除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