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 卷下 (4)
卷下 (4)
1. 針灸失傳論
其大端之失已如引,而其成尤要者,更在神志專一,手法精嚴。經云: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無殆。又云: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又云:伏如橫弩,起如發機。其專精敏妙如此。
今之醫者,隨手下針,漫不經意,即使針法如古,志不凝而機不達,猶恐無效,況乎全與古法相背乎?其外更有先後之序,迎隨之異,貴賤之殊,勞逸之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數,更僕難窮。果能潛心體察,以合聖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難就易,盡違古法,所以世之視針甚輕,而其術亦不甚行也。
若灸之一法,則較之針所治之病,不過十之一二。知針之理,則灸又易易耳。
白話文:
針灸失傳論
這篇文章開頭已經說明了針灸失傳的主要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施針者缺乏專注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古書上說:精神集中到極致,如同能看到細微的秋毫一樣,專注於病人的病情,仔細觀察血脈,這樣行針就不會有危險。又說:當經氣到達穴位時,要小心謹慎,不可錯失良機,針刺的深淺要用心把握,遠近要如同一個點一樣精準,要像面對深淵一樣小心謹慎,手要像握著老虎一樣穩健有力,精神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干擾。又說:施針時要像拉滿的弓一樣蓄勢待發,然後像發射箭一樣迅速準確。針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此。
現在的醫生,隨便下手施針,漫不經心,即使針法與古代相同,但如果精神不能集中,技巧達不到精妙的境界,也可能無效,更何況現在的針法完全背離了古代的技法呢?此外,針灸還有先後順序、迎隨之法、穴位的貴賤、病人的勞逸、體質的肥瘦、針刺的深淺和次數等等許多難以窮盡的細節需要考量。如果能夠潛心研究,體會古代針灸的精髓,就一定能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然而,人們總是貪圖容易,卻害怕困難,完全違背了古代的針灸方法,所以現在世人對針灸的重視程度很低,針灸的技藝也難以流傳。
至於灸法,治療的病症數量,比起針法來說,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二。只要明白了針法的原理,那麼灸法就更容易掌握了。
2. 水病針法論
凡刺之法,不過補瀉經絡,祛邪納氣而已。其取穴甚少,惟水病風㽷膚脹,必刺五十七穴。又云:皮膚之血盡取之,何也?蓋水旺必克脾土,脾土衰,則遍身皮肉皆腫,不特一經之中有水氣矣。若僅刺一經,則一經所過之地,水自漸消,而他經之水不消,則四面會聚並一經,已瀉之水亦仍滿矣。故必周身腫滿之處,皆刺而瀉之,然後其水不復聚耳。
此五十七穴者,皆臟之經絡,水之所容也。此與大禹治洪水之法同。蓋洪水泛溢,必有江淮河濟,各引其所近之眾流以入海必不能使天下之水只歸一河以入海也。又,出水之後,更必調其飲食。經云:方飲無食,方食無飲,(欲使飲食異居,則水不從食,以至於脾客觀存在濕之處也。
)無食他食百三十五日,此症之難愈如此。余往時治此病,輕者多愈,重者必復腫。蓋由五十七穴未能全刺,而病人亦不能守戒一百三十五日也。此等大症,少違法度,即無愈理,可不慎哉!
白話文:
水病針法論
針灸治療的方法,不過是通過補瀉經絡,去除邪氣、補充元氣而已。 治療的穴位很少,只有水病引起的风腫、皮膚脹滿時,才需要刺五十七個穴位。有人問:為什麼要將皮膚上的血都放出來呢?這是因為水氣過盛必然克制脾土,脾土虛弱,就會導致全身皮肉腫脹,水氣並非只存在於單一經絡中。如果只刺一條經絡,雖然該經絡經過的地方水腫會逐漸消退,但其他經絡的水腫沒有消退,水氣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已瀉經的部位,瀉掉的水又會重新積聚。因此,必須在全身腫脹的地方都進行針刺瀉血,才能防止水腫再次積聚。
這五十七個穴位,都是臟腑經絡循行的部位,也是水氣容易停滯的地方。這與大禹治水的方法相同。大禹治水時,洪水泛濫,必須疏通江淮河濟等各條河流,將附近的水都引導入海,不可能只讓全國的水都流入一條河入海。同樣,針刺放水之後,還必須調整飲食。古籍記載:喝水的時候別吃東西,吃東西的時候別喝水(目的是讓飲食錯開時間,這樣水就不會和食物一起進入脾胃,造成脾胃受濕)。如果不吃其他食物一百三十五天,這種病症才有可能痊癒,可見其難度之高。我以前治療這種病,症狀輕的患者大多痊癒,症狀重的患者往往會再次腫脹。這是因為沒有完全刺到五十七個穴位,而且病人也沒有遵守一百三十五天飲食禁忌的緣故。這種重症,稍有違背治療方法,就無法痊癒,不可不謹慎啊!
3. 出奇制病論
病有經有緯,有常有變,有純有雜,有正有反,有整有亂。並有從醫書所之病,歷來無治法者,而其病又實可愈。既無陳法可守,是必熟尋《內經》、《難經》等書,審其經絡臟受病之處,及七六氣相感之因,與夫內外分合,氣血聚散之形,必有鑿鑿可徵者,而後立為治法。或先或後,或並或分,或上或下,或前或後,取藥極當,立方極正。
而寓以巧思奇法,深入病機,不使擀格。如疱丁之解牛,雖筋骨關節之間,亦遊刃有餘。然後天下之病,千緒萬端,而我之設法亦千變化,全在平時於極難極險之處參悟通澈,而後能臨事不眩。否則一遇疑難,即束手無措,冒昧施治,動輒得咎,誤人不少矣!
白話文:
出奇制病論
疾病的成因錯綜複雜,有規律的,也有突發的;純粹的,也有混合的;正症的,也有反常的;整齊劃一的,也有紊亂的。有些疾病,古籍中根本沒有記載治療方法,但其實是可以治癒的。既然沒有既定的療法可以遵循,就必須深入研讀《黃帝內經》、《難經》等醫書,仔細推敲經絡、臟腑受損的部位,以及七情六慾與外邪相互影響的原因,以及內外邪氣的結合、氣血的聚集和散佈的狀態,必定能找到明確的證據。然後才能制定治療方案。治療順序可以先後,可以同時,可以分開進行;藥物可以作用於身體的上方或下方,前方或後方,用藥精準,處方合理。
還要運用巧妙的構思和奇特的療法,深入探究疾病的根本病機,而不拘泥於常規方法。如同庖丁解牛一樣,即使是筋骨關節之間,也能遊刃有餘。這樣,天下間各種各樣的疾病,我都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這全憑平時在極其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深入領悟,才能臨危不亂。否則,一旦遇到疑難雜症,就會束手無策,冒然施治,很容易犯錯,誤了患者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