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六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六 (22)

1. 蟲獸傷

崇寧末年,隴西兵士,暑月中在倅廳下跣立,足下為蚯蚓所中,遂不救。後數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識者教以先飲鹽湯一杯,次日鹽湯浸足,乃愈。

《譚氏方》治蜘蛛咬,遍身瘡子,以蔥一枚,去尖頭,作孔,將蚯蚓入蔥葉中,緊捏兩頭,勿泄氣,搖動即化為水,水點咬處,瘥。(本草)

孫真人以武德中六月,得蠼螋尿疾,經五六日,覺心悶不住,以他法治不愈。又有人教畫地作蠼螋形,以刀仔細細盡取蠼螋腹中土,就以唾和成泥,塗之再塗,即愈。方知天下萬物相感,莫曉其由矣。(《千金方》)

立齋治一男子,犬傷青腫作痛,以蘿蔔汁,調梔子末敷之,以四物湯加柴胡、黃芩、花粉、穿山甲,二劑少愈。更以托裡散加生地、柴胡、紅花,數劑而潰。再以托裡健脾藥而愈。

馬銘鞠傳治蜈蚣傷方,蜒蝣塗上,其痛立止,屢試神效。又一法,用舊竹筋,火中將頭上燒黑,取下少許研細,敷患處,立愈。(《廣筆記》)

白話文:

崇寧年間,隴西的士兵在夏天正午時分赤腳站在官署下,腳被蚯蚓咬傷,最終不治身亡。幾天後,又有人因此中毒。有見多識廣的人教導說,先喝一杯鹽水,第二天再用鹽水泡腳,就能痊癒。

《譚氏方》記載治療蜘蛛咬傷,全身長滿瘡的療法:取一根蔥,去掉尖頭,挖個洞,把蚯蚓塞進蔥葉裡,緊捏住兩端,不要讓氣體泄漏,搖晃至蚯蚓化成水,然後用此水點在傷口處,就能治癒。

孫真人記載,武德年間六月,他被蠼螋(耳夾子蟲)尿液弄傷,五六天後感覺胸悶難受,用其他方法治療都沒好。後來有人教他在地上畫個蠼螋的形狀,用刀仔細地取出蠼螋腹中的泥土,用唾液和成泥,反覆塗抹在傷口上,就痊癒了。由此可知,世間萬物之間存在著互相感應的關係,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其中的道理。

立齋醫生治療一個被狗咬傷,傷口青腫疼痛的男子,用蘿蔔汁調和梔子粉敷在傷口上,再服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花粉、穿山甲,服用兩劑藥後病情稍有好轉。然後又服用托裡散加生地、柴胡、紅花,服用幾劑藥後傷口化膿。最後再服用健脾益氣的藥物,終於痊癒。

馬銘鞠傳記載治療蜈蚣咬傷的偏方:將蜈蚣塗在傷口上,疼痛立刻止住,多次試驗都非常有效。還有一個方法,用舊竹片,在火中燒焦竹頭,取下少許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就能立刻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