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六 (5)

1. 骨傷作痛

(附氣虛血滯,氣虛不潰。)

一小兒足傷作痛,肉色不變,傷在骨也。頻用炒蔥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間用健胃生氣血之劑,數日後服地黃丸,三月餘而瘥。

一小兒臂骨出漦接入,腫痛發熱,服流氣等藥益甚,飲食少思。以蔥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黃耆、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之,飲食進而痛腫消。又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退愈矣。

戴給事墜馬,腿腫痛而色黯,食少倦怠,此元氣虛弱,不能運散瘀血而然耳。遂用補中益氣,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白芍、白朮,治之而愈。

少宗伯劉五清,臁傷一塊,微痛少食,用六君子湯,倍加當歸、黃耆,其痛漸止。月餘,瘀血內痼而不潰,彼以為痊,此陽氣虛極,須用調補。不從,至來春,頭暈,痰涎壅塞。服清氣化痰,病勢愈盛,脈洪大而微細。(此或輕取重取之分。)欲以參、耆、歸、朮、附子之類補之。

不信,至秋初旬,因怒昏潰而厥。(雄按:瘀之內痼,未始非初治失佐流通之品所致也。)

白話文:

骨傷作痛

一個小孩腳受傷疼痛,皮膚顏色沒變化,傷到骨頭了。經常使用炒熱的蔥來熱敷,五更天服用和血定痛丸,間隔服用健胃、生血的藥物,幾天後服用地黃丸,三個月多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手臂骨頭脫臼後接上,腫痛發熱,服用理氣的藥物效果更明顯,但食慾減少。用蔥熱敷,疼痛就停止了。用六君子湯、黃耆、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療,食慾恢復,腫痛消退。又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療,氣血調和,發熱退去,病就好了。

戴給事騎馬摔下來,腿腫痛且顏色暗沉,食慾差、疲倦,這是元氣虛弱,不能運化瘀血造成的。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柴胡,加入木瓜、茯苓、白芍、白術治療,就痊癒了。

少宗伯劉五清,腿部受傷一處,輕微疼痛,食慾減少,服用六君子湯,加倍當歸、黃耆,疼痛逐漸減輕。一個多月後,瘀血在體內積聚不化膿,他認為已經好了,但這是陽氣虛弱到了極點,需要調補。他不聽勸,到來年春天,頭暈、痰涎阻塞。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脈象洪大而微弱。(這可能是診脈輕重手法不同的緣故。)想要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術、附子等藥物來補益。

他不相信,到秋天初旬,因為生氣而昏倒,瘀血潰爛。(作者註:瘀血在體內積聚,一開始治療沒有輔助藥物幫助血液流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