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一·外科 (21)
卷三十一·外科 (21)
1. 脅癰
服二劑,復大潰出稠膿碗許,食進神旺而安。(名言至理,須細參之。)
朱丹溪診李兄,年四十餘,而面稍白,神氣勞甚,忽脅下生一癰,腫如桃。一人教用補劑,眾笑阻之,於是流氣飲、十宣散雜而進之。旬余召視之,曰:非惟不與補藥,抑且多得解利,血氣俱憊,不可為矣。已而果然。
立齋曰:一男子因怒,左脅腫一塊,不作痛,脈澀而浮,此肝經邪火熾甚,而真氣不足為患,宜培養氣血為主。乃用草藥數帖,遂致不救。
一男子因勞發熱,脅下腫痛,脈雖大而按之無力,此氣血虛,腠理不密,邪氣襲於肉裡而然也。河間云:若人飲食疏,精神衰,氣血弱,肌肉消導,榮衛之氣短促而澀滯,故寒搏腠理而癰腫也,當補之以接虛怯之氣。遂以補中益氣湯加羌活,四劑少可。去羌活,又十餘劑而愈。又一男子,年二十,遍身微痛,腰間作腫痛甚,以前藥加茯苓、半夏並愈。
一朝士腹脅間病疽經歲,或以地骨皮煎湯淋洗,出血一二升,家人懼,欲止之。病者曰:疽似快。更淋之,有五升許,血漸淡乃止,以細穰貼之,次日結痂而愈。(同上。)
張子和治襄陵馬國卿,左乳二肋間期門穴中,發痛硬而不潰,痛不可忍。瘍醫皆曰乳癰,或曰紅絲漏,或曰覰心瘡,使服內托數百日,又服五香連翹湯數月,皆無驗。張曰:此馬刀也,足少陽膽經之病。出《靈樞》十二經以示之,其狀如馬刀,故曰馬刀,堅而不潰。乃邀之於食肆中,使食浸湯餅,稍覺緩。
次日先以滄鹽上湧,又以涼劑滌去熱勢,約十數行,腫已散矣。
朱葛黃家妾,左脅病馬刀,憎寒發痛,已四五日矣。張曰:此足少陽膽經病也,少血多氣,堅而不潰,不可急攻,當以苦劑湧之。以五香連翹湯托之,既而痛止,然瘡根未散。有一道人過見之,曰:我有妙藥,可潰而為膿,不如此,何時而愈?既紝毒藥,痛不可忍,外寒,內嘔血不止,大便黑色,飲食不下,號呼悶亂,幾於死。再求治,張曰:脅間皮薄肉淺,豈可輕用毒藥?復令洗去,以涼劑下之,痛立止,腫亦消。
白話文:
脅癰
服用兩劑藥後,膿腫大範圍潰爛,排出約一碗稠膿,病人食慾恢復,精神旺盛,身體痊癒。(這句話蘊含深刻道理,需要仔細研讀理解。)
朱丹溪診治一位李姓男子,四十多歲,面色略白,精神疲憊,突然脅下長了一個腫塊,像桃子一樣大。有人建議用補藥,大家都笑着反對,於是就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十多天後複診,朱丹溪說:不僅不能用補藥,而且使用了過多的清熱解毒藥,導致氣血兩虛,情況很不妙。後來果然如此。
立齋說:一個男子因為生氣,左側脅下腫了一塊,不痛,脈象沉而浮,這是肝經邪火旺盛,而正氣不足造成的,應該以調理氣血為主。結果卻用了幾帖草藥,反而治不好。
一個男子因為勞累而發熱,脅下腫痛,脈象雖然有力,但按壓卻無力,這是氣血虛弱,肌膚疏鬆,邪氣侵入肌肉造成的。河間先生說:如果一個人飲食不規律,精神萎靡,氣血虛弱,肌肉消瘦,衛氣不足,就會導致寒邪入侵肌膚而形成癰腫,應該用補藥來增強虛弱的氣血。於是用了補中益氣湯加羌活,四劑藥後稍有好轉。去掉羌活,再服用十幾劑藥就痊癒了。另一個二十歲的男子,全身輕微疼痛,腰部腫痛劇烈,在原方基礎上加茯苓、半夏後也痊癒了。
一位朝官腹脅間患有疽病一年之久,有人用地骨皮煎湯清洗,流出了一些血,家人害怕想停止治療。病人卻說:疽好像要好了。於是繼續清洗,流出了大約五升血,血色漸漸變淡才停止,然後貼上藥膏,第二天結痂痊癒。(與上例情況相似。)
張子和治療襄陵馬國卿,左乳房靠近肋骨的期門穴附近,長了一個疼痛、堅硬且不潰爛的腫塊,痛得難以忍受。外科醫生有的說是乳癰,有的說是紅絲疔,有的說是心痛瘡,讓他服用內服藥物數百日,又服用五香連翹湯數月,都沒有效果。張子和說:這是馬刀瘡,是足少陽膽經的疾病。他翻開《靈樞》十二經的圖示給病人看,這個腫塊的形狀像馬刀,所以叫馬刀瘡,堅硬而不潰爛。於是邀請馬國卿到飯館,讓他吃熱湯餅,病情稍有好轉。
第二天,先用鹽水清洗,然後用清熱藥物去除熱邪,大約十幾次後,腫塊就消散了。
朱葛黃家的一位妾侍,左脅患有馬刀瘡,畏寒發痛,已經四五天了。張子和說: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疾病,血少氣多,堅硬而不潰爛,不能急於攻破,應該用苦寒藥物來引導膿液排出。用五香連翹湯來托毒,疼痛有所減輕,但是瘡根沒有消散。有一個道士路過看到後,說:我有妙藥,可以使其潰爛化膿,不然什麼時候才能痊癒?於是使用了毒藥,痛得難以忍受,體表發冷,內吐鮮血不止,大便黑色,飲食不下,哭喊煩躁,幾乎要死了。再次求治,張子和說:脅肋部位皮膚薄肌肉淺,怎麼能輕易使用毒藥呢?於是再次清洗,用清熱藥物治療,疼痛立即止住,腫塊也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