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 (2)
卷三十 (2)
1. 啼哭
小兒夜啼,因包裹太暖,熱極所致。取雞屎塗兒臍中,男用雄,女用雌。牛黃、硃砂各五釐,研極細,以少許塗兒舌上立止。
白話文:
嬰兒晚上哭鬧,是因為包得太暖,熱到才會這樣。用公雞的糞便塗在嬰兒肚臍上(男孩用公雞的糞便,女孩用母雞的糞便)。牛黃和硃砂各五分,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少量塗在嬰兒舌頭上,就能立刻止哭。
2. 語遲行遲
龔子才治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視其形瘦痿,乃肺腎不足。遂以六味丸加五味、鹿茸,及補中益氣加五味,兩月餘,形氣漸健。將半載,始能言一二言,至年許,始聲音明亮。
一富翁子,年八歲不能步履,緣過惜不能得土氣,致肌肉軟脆,筋骨柔弱。用黃土入於夾襖內與穿,同服地黃丸加人參、鹿茸、牛膝、虎脛骨,未半料已能行矣。
薛立齋治一小兒患泄瀉,聲音不亮。雜用清熱等劑,聲音如啞,飲食少思,去後多在清晨。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夕用補中益氣湯,其泄頓止。卻專服前丸,不兩月,其言漸亮,遂全愈矣。
一小兒三歲,言步未能,牙發稀少,體瘦骨立,發熱作渴,目睛黑少,服肥兒丸不應,此腎虛疳症也。前丸乃脾胃經之藥,久服則腎益虛,而疳益甚。不信,果牙發漸落。用六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半載而痊。
一小兒體瘦,腿不能行步,齒不堅固,發稀短少,屬足三陰虛,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半年悉愈,形體充實。
一小兒七歲,體細短寸許,不良於行,目睛白多,或有盜汗,發黃成穗,用地黃丸加鹿茸、五味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散,半載行履如故。
白話文:
龔醫生治療一個五歲的小孩,不會說話,大家都認為他無藥可救。醫生觀察到孩子形體瘦弱萎靡,認為是肺腎不足,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鹿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治療。一個多月後,孩子的形體和精神狀況漸漸好轉。大約半年後,孩子開始能說一兩句話,到一歲左右,聲音才變得清亮。
一個富翁的兒子,八歲了還不會走路,原因是缺乏地氣,導致肌肉鬆軟脆弱,筋骨柔弱。醫生用黃土放在孩子的夾襖裡讓他穿著,同時服用地黃丸,並加入人參、鹿茸、牛膝、虎骨。還沒服用一半藥量,孩子就能走路了。
薛立齋醫生治療一個腹瀉的小孩,聲音沙啞。用了一些清熱的藥物後,孩子的聲音更啞了,食慾不振,而且腹瀉多發生在清晨。醫生早上用地黃丸加五味子,晚上用補中益氣湯,腹瀉很快就停止了。之後只服用地黃丸加五味子,不到兩個月,孩子的聲音漸漸清晰,最後痊癒。
一個三歲的小孩,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牙齒稀疏,身體瘦弱,發燒口渴,眼白多黑少。服用肥兒丸沒有效果,這是腎虛引起的疳症。肥兒丸是針對脾胃的藥物,長期服用反而會加重腎虛,使疳症更嚴重。果然,孩子的牙齒開始脫落。醫生改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五味子治療,半年後痊癒。
一個小孩身體瘦弱,腿腳不能行走,牙齒不堅固,頭髮稀疏短小,這是足三陰經虛弱的表現。醫生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治療,半年後痊癒,身體也變得充實。
一個七歲的小孩,身材矮小,行動不便,眼白多黑少,有時盜汗,頭髮黃而稀疏。醫生用地黃丸加鹿茸、五味子為主藥,輔以補中益氣散治療,半年後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