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2)

1. 腰痛

因苦懇,乃用大黃八錢,石膏一兩,黃連二錢,生地兩半,佐以荊芥、羌活、葛根、牛蒡、紅花、桃仁、蟬蛻等,加白頸地龍,每劑十條,又以豬尾膏半盞和入,連進二劑。次日如芥如砂,並焦黑色即退,顆粒分明紅活,但密而神昏熱熾。前方服之九朝,雖圓綻如珠,漿黃如蠟,而昏熱如故,大便日六七次而不暢,水米不沾。

議者謂寒涼太過。曰:如過盪滌傷胃,則氣血乏本,漿何由得?至十日,正面有回意,仍不思食,乃用大黃、石膏各一兩,生地兩半,黃連、山楂四錢,佐以牛蒡、荊芥、甘草。十二日,胃忽開,神爽熱和。十五日,諸症悉愈,痂如松皮。彼又口疳,齒牙既落,又服牛黃、朱末,並黃連解毒湯十餘劑,漸愈。

月外,又發血風瘡,身無完膚,(此腎傳脾,故為輕症。)將百日始霍然。是症當危疑之際,旁議紛紛,幸病家有識,故得收效云。

朱應我治一新娶男子,二十歲痘,腰痛不支。醫以面部痘白色挨簇,當此新婚時,必腎虛也,急煎杜仲、鎖陽等補劑。朱視之,面部雖白,而眼則紅,腰間微見紅斑,決不可補,以犀角、生地、丹皮,加升麻、芍藥,一劑腰痛如失。此見斑則治斑,不可拘於新婚也。後亦清補間施而愈。

白話文:

腰痛

病人因勞累过度而腰痛,医生使用了大黄、石膏、黄连、生地等药物,并加入了荆芥、羌活、葛根、牛蒡、红花、桃仁、蝉蜕等辅药,以及白颈地龙,同时加入猪尾膏。服用两剂后,症状有所缓解,但随后出现神志不清、发热等情况,大便次数增多但并不通畅,食欲不振。有人认为是寒凉药用得过多。医生认为如果过度泻下伤了脾胃,气血不足,症状就不会好转。十天后病情略有好转,但仍食欲不振,于是医生改用大黄、石膏、生地、黄连、山楂等药,并加入牛蒡、荆芥、甘草。十二天后,胃口恢复,精神好转,发热消退。十五天后,所有症状痊愈,结痂如同松树皮。病人之前还有口疮,牙齿脱落,后又服用牛黄、朱砂,以及黄连解毒汤等治疗,逐渐痊愈。

一个月后,病人又患了血风疮,全身皮肤受损(这属于肾脏病变累及脾脏,所以症状较轻)。大约三个月后才完全康复。这次病情危急,各种治疗意见不一,幸亏病人家属有见识,最终才得以治愈。

朱某医治一位新婚男子,二十岁,患痘疮,腰痛难忍。其他医生认为他面部痘疮颜色发白,聚集在一起,又是新婚,必然是肾虚,于是急忙用杜仲、锁陽等补药。朱某观察后发现,虽然面部痘疮发白,但眼睛发红,腰部有轻微的红斑,判断不能使用补药,于是用犀角、生地、丹皮,并加入升麻、芍药,一剂药下去腰痛就消失了。这说明见斑就应该治斑,不能拘泥于新婚的特殊情况。之后,医生又采取了滋补与清热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治愈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