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四 (1)
卷十四 (1)
1. 喘
沈堯封曰:產後喘,有閉、脫二症。下血過多者是脫症,喉中氣促,命在須臾,方書雖有參蘇飲一方,恐不及待。惡露不快者,是閉症,投奪命丹可定。如不應,當作痰治。此皆急症,更有一種緩者。樓全善所云:產後喘者多死。有產二月,洗浴即氣喘,坐不得臥者。五月,惡露得暖稍下,用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桑皮、紫蘇、五味、栝蔞,煎服即臥,其疾如失,作汙血感寒治也。按此亦是痰症,所以能持久,痰滯陽經,所以惡寒。
方中著力在栝蔞、厚朴、枳實、桂枝、茯苓、乾薑、五味數味,余皆多贅。
樓全善治一婦,產後,洗浴即氣喘,但坐而不得臥,已五日,惡風,得暖稍寬,兩關脈動,尺寸俱虛,百藥不效。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殼、桑白皮、紫蘇、五味子、蔞仁服之即寬,二三服即臥,其疾如失,蓋作汗出感寒治之也。(《治法匯》。雄按:寸脈既虛,何以用枳、樸?尺脈既虛,何以用丹皮、桃仁?若謂惡露不行,案中胡不敘及?)
薛立齋治一產婦,喘促自汗,手足俱冷,常以手護腹,此陽氣虛脫也,用人參附子湯四劑愈。
繆仲淳曰:己丑,予婦產後五日,食冷物,怒傷脾作瀉,乃微嗽。又三日,泄不止,手足冷,發喘,床亦動搖,神飛揚不守,一醫投以人參五錢,附子五錢,療之如故。漸加參至三兩,附子三錢,一劑霍然起。(《廣筆記》。)
繆仲淳治於中甫夫人,產後氣喘,投以人參五錢,蘇木、麥冬各三錢,一劑愈。
白話文:
喘
沈堯封認為,產後喘息分為閉症和脫症兩種。出血過多的是脫症,喉嚨氣促,性命危急,雖然方書上有參蘇飲,但恐怕來不及使用。惡露不暢通的是閉症,服用奪命丹可以緩解。如果沒有效果,就應該當作痰症治療。這些都是急症,還有一種慢性喘息。樓全善說:產後喘息多半會死。例如產後兩個月,洗浴後就氣喘,不能坐不能臥;到了五個月,惡露因溫暖而稍微排出,就服用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桑皮、紫蘇、五味子、栝蔞,煎服後就躺下,病情很快好轉,這是治療汙血感寒的。仔細分析,這也是痰症,所以能持續很久,痰滯留陽經,所以怕冷。
方劑中主要依靠栝蔞、厚朴、枳實、桂枝、茯苓、乾薑、五味子幾味藥,其他的藥材大多是多餘的。
樓全善治療一位產婦,產後洗浴後就氣喘,只能坐不能臥,已經持續五天了,怕風,溫暖些許好轉,兩關脈搏跳動,寸關尺脈都虛弱,各種藥物都不見效。於是使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殼、桑白皮、紫蘇、五味子、蔞仁,服用後就緩解了,服藥兩三次就能躺下了,病情很快好轉,這是治療汗出感寒的。
(《治法匯》)。雄按:寸脈虛弱,為什麼要用枳實、厚朴?尺脈虛弱,為什麼要用丹皮、桃仁?如果說是惡露不行,文中為何沒有提及?
薛立齋治療一位產婦,氣喘吁吁自汗,手腳冰冷,經常用手護著肚子,這是陽氣虛脫,用人參附子湯四劑就治好了。
繆仲淳說:己丑年,我治療一位產婦,產後五天,吃了生冷食物,生氣傷了脾胃導致腹瀉,然後輕微咳嗽。又過了三天,腹瀉不止,手腳冰冷,開始氣喘,躺在床上都感覺床在晃動,精神恍惚,一位醫生給她服用人參五錢、附子五錢,病情沒有好轉。於是逐漸增加人參劑量到三兩,附子三錢,一劑藥就痊癒了。(《廣筆記》。)
繆仲淳治療中甫夫人的產後氣喘,服用人參五錢、蘇木三錢、麥冬三錢,一劑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