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三 (1)
卷二十三 (1)
1. 卷二十三
2. 經水
徐靈胎曰:婦人之疾,與男子無異。惟經期胎產之疾不同,且多癥瘕之疾。其所以多癥瘕之故,亦以經帶胎產之血易於凝滯,故較之男子為多。故古人名婦科謂之帶下醫,以其病總屬於帶下也。凡治婦人,先明衝任之脈。衝脈起於氣街,(在毛際兩旁。)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臍下四寸。)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又云:衝任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脈之海。此皆血之所從生,而胎之所由系也。明於衝任之故,則本原洞悉,而後其所生之病,千條萬緒,可以知其所從起。更參合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變化之,則每症必有傳受,不概治以男子泛用之藥,自能所治輒效矣。至如世俗相傳之說,如產前宜涼,產後宜溫等論。
夫胎前宜涼,理或有之。若產後宜溫,則脫血之後,陰氣大傷,孤陽獨熾,又瘀血未淨,結為蘊熱,乃反用薑、桂等藥,我見時醫以此殺人無數。觀仲景於產後之疾,以石膏、白薇、竹茹等藥治之,無不神效。或云產後瘀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此大謬也。凡瘀血結凝,因熱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寒而凝者,得熱降而解。
如桃仁承氣湯,非寒散而何?未聞此湯能凝血也。蓋產後瘀血,熱結為多,熱瘀成塊,更益以熱,則煉成乾血,永無解散之日。其重者陰涸而即死,輕者或堅痞褥勞等疾。惟實見真屬寒氣所結之瘀,則宜用溫散。故凡治病之法,不本於古聖,而反宗後人之邪說,皆足以害人。
諸科皆然,不獨婦科也。
裴兆期治一婦,頭眩耳鳴,肉瞤筋惕,恍惚不得寐,乍作乍止半載矣。後乃阻經四月,小腹如懷孕狀,醫疑其妊而安之。忽一日,下紫黑血少許,始知為經閉。改用通經藥數劑,腹不減,反增噁心嘔噦,粥飲下咽,旋即越出,咽喉焦痛,舌黑無津,醫不知何故。裴診之,六脈弦細而滑,兩關尤甚。
曰:頑痰閉滯,血海壅瘀,月事乃阻耳。其脈細而滑者,痰脈也;頭眩耳鳴恍惚者,痰證也;嘔吐不食者,痰客中焦也;舌黑無津,咽喉焦痛者,痰生熱也。經謂治病必求其本,今病本於痰,必以治痰為首務。遂投滾痰丸八十粒,不動。再投七十粒,小腹微痛。次日又服如數,小腹痛不可忍,將夜半下如豬肝者四五塊,每塊幾盈尺,更下如破絮脂膜者無數,又累累若石榴子,紅白攢綴,連絡而下者,不啻二三斗,小腹頓平,痛亦如失。最異者吐痰碗許,俱如綠草汁色,口角流涎不斷,如琴絃之堅。
丹溪謂怪病是痰,十居八九,良然。時胸次未平,飲食少進,用橘紅、茯苓各一錢,枳實、黃連、半夏曲各八分,水煎入薑汁二匙,竹瀝半酒杯。二劑後,以六君子湯加減,更服加味潤下丸,調理百餘日而愈,逾年生一子。
白話文:
經水
婦女的疾病,和男子的疾病並無本質不同,只是月經期和生產期間的疾病有所不同,而且婦女更容易患上癥瘕(腫塊)等疾病。婦女容易患癥瘕的原因,也是因為月經、帶下及生產時的血容易凝滯,所以比男子多。因此古人稱婦科為「帶下醫」,因為婦科疾病大多屬於帶下範疇。治療婦科疾病,首先要了解衝脈和任脈。衝脈起於氣街(在恥骨聯合兩旁),與少陰經並行,沿著肚臍向上走,到達胸部而散開。任脈起於中極穴(肚臍下四寸),向上經過恥骨聯合,沿著腹部內側上行至關元穴。也有人說,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宮(子宮),向上沿著背部內側運行,是經脈之海。這些都是血液生成的來源,也是胎兒連結的根本。了解衝脈和任脈的運作,就能掌握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後就能明白各種複雜的婦科疾病的成因。再參考古人所用的方劑,靈活運用,就能針對每種疾病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不要一概而論,用治療男子的藥物來治療婦女疾病,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至於民間流傳的一些說法,例如產前宜涼,產後宜溫等等,也未必正確。
產前適度涼一些,或許有些道理。但是產後宜溫,卻是錯誤的。因為生產後失血,陰氣受損嚴重,陽氣獨盛,加上瘀血未淨,形成內熱,如果再使用生薑、桂枝等溫熱藥物,我見過很多醫生用這種方法治死病人。觀察張仲景治療產後疾病的方劑,他使用石膏、白薇、竹茹等藥物,效果都非常好。有人說產後瘀血,遇寒則凝,遇熱則行,這是很大的錯誤。凡是瘀血凝滯,因熱而凝的,用寒涼之法可以使其化解;因寒而凝的,用溫熱之法可以使其化解。例如桃仁承氣湯,是寒涼瀉下的方劑,並沒有凝血的作用。產後瘀血,大多是熱邪凝滯所致,熱邪使瘀血結成塊,如果再用溫熱藥物,就會使瘀血變成乾硬的血塊,永遠無法化解。嚴重者會陰虛而死,輕者也會導致腹部堅硬痞塊、腰酸背痛等疾病。只有確實見到是寒邪凝滯所致的瘀血,才可以使用溫熱藥物散寒。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不能不遵循古聖先賢的理論,而盲目跟從後人的謬論,這樣很容易害人,各科疾病都是如此,不只是婦科。
裴兆期治療一位婦女,患者頭暈耳鳴,肌肉抽搐,神志恍惚,睡不安穩,這種症狀斷斷續續持續了半年。後來月經閉止了四個月,小腹像懷孕一樣大,醫生誤以為她懷孕了,就沒有處理。有一天,她排出少量紫黑色的血,才知道是月經閉止。醫生改用通經藥物,用了幾劑後,小腹不但沒有減小,反而更加噁心嘔吐,喝粥都咽不下去,馬上就吐出來,咽喉灼痛,舌頭黑而無津液,醫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裴兆期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弦細而滑,寸關尺三部都如此。他說:「這是頑固的痰濕阻滯,導致血海瘀阻,月經才閉止的。脈象細而滑是痰濕的脈象;頭暈耳鳴、神志恍惚是痰濕的症狀;嘔吐不進食是痰濕阻滯中焦;舌頭黑而無津液,咽喉灼痛是痰濕化熱。」經書上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現在這個病的根本原因是痰濕,一定要先治痰濕。於是給她服用滾痰丸八十粒,沒有效果。又給她服用七十粒,小腹稍微疼痛。第二天又服用同樣劑量,小腹痛得難以忍受,半夜排出四五塊像豬肝一樣的瘀血,每塊都很大,還排出很多像破絮一樣的膜狀物,以及像石榴子一樣紅白相間的瘀血,總共排出二三斗,小腹立刻平坦了,疼痛也消失了。最奇怪的是,她吐出約一碗的痰,顏色像綠草汁,口角不斷流涎,涎液像琴弦一樣堅韌。
朱丹溪說怪病多半是痰濕引起的,這話說得很有道理。當時患者胸部還不舒服,飲食也少,裴兆期就用橘皮、茯苓各一錢,枳實、黃連、法半夏各八分,水煎服,加薑汁二匙,竹瀝半杯。服用了兩劑後,改用六君子湯加減,又服用加味潤下丸,調養一百多天後痊癒,一年後生了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