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25)

1. 奇疾

湖州鄔阿二,織絲人也。偶燃兩膊紅十餘條,其紅條頭粗尾尖腹大,長尺許,闊尺許,此青蛇氣異毒也。急治之,不然蛇形入腹而死。或生大小腿,如頭向上攻入腹者亦死。以針挑破頭尾,使其不走,流出惡血。又研明雄黃,唾調搽患處,內服清涼敗毒散。防風、荊芥、白芷、羌活、黃連、黃芩、連翹、金銀花、槐子、甘草、當歸、生地各一錢,二三帖。(雄按:此即世稱蛇纏症之甚者。

浙東人名曰纏身龍。)

吳橋治呂廷充,年二十五,得奇疾,作則眾竅氣坌出,瞑而垂絕。家人為之閉口鼻,塞兩耳,掘小溲,抵大溲,乃稍回,氣蒸蒸出毛孔中,良久始定。逆橋治,橋曰:病得之內而受驚,陰陽兩脫。橋不能往,第以大溫補劑投之,持方藥歸,三月而愈。(《太函集》。)

金節年如廷始病潮熱夢遺,面赤而咳血,醫而少間,已而奇疾作,作則如束薪熱湧泉,由脛及股,直達如貫梨。傾耳而聽,轆轆有聲。至則堅疆不仁,膚革如木石,噴嚏不得通,水漿不入。良久忽發一嘆,身柔緩如常。以月計之,凡六七作。諸醫斂手。橋視之,脈數而浮,不任按。

病得之荒淫不節,以致陰虛火炎,此其甚也。為之正治,則以一杯而熄輿薪。無已,則從治之,主以甘溫,佐以清涼可也。日一劑,皆有驗,迄於旬日而新疾平。其父以故疾未除,則挾一方士自九華至,乃悉屏前藥,曰:烹一鴨餉之,葅以人參,和以大棗。無何,火症復作,中膈膨脹。

乃復逆橋診之,則六脈浮取加弦,弦為木旺。蓋以啖鴨而傷脾氣,故肝木乘虛而克之,將變為中滿矣。急以為溫補劑治之,兩月乃安。(同上。)

白話文:

奇疾

湖州的鄔阿二,是個織絲工人。偶然間兩臂上出現十多條紅色條紋,這些紅條紋頭部粗、尾部尖、中間膨大,長約一尺,寬約一尺,這是青蛇之氣引起的奇異毒症。必須立即治療,否則蛇形毒氣入腹就會致死。如果長在大小腿上,蛇形毒氣向上攻入腹部也會致死。應以針挑破紅條紋的頭尾,使其毒氣不再蔓延,並排出惡血。再研磨雄黃,用唾液調和後塗抹患處,內服清涼敗毒散:防風、荊芥、白芷、羌活、黃連、黃芩、連翹、金銀花、槐米、甘草、當歸、生地各一錢,服用二到三帖。(註:這是俗稱蛇纏症的嚴重情況,浙江東部地區稱之為纏身龍。)

吳橋治療呂廷充,年二十五歲,患有奇疾,發作時七竅同時冒氣,昏迷將死。家人為他閉口鼻,塞住兩耳,按摩小便處和大便處,他才稍稍恢復,氣體從毛孔中蒸騰而出,很久才平靜下來。逆橋醫生診斷說:此病是內受驚嚇所致,陰陽俱虛。逆橋醫生無法親自治療,只開了溫補的方劑給他,病人回家服用,三個月後痊癒。(出自《太函集》)

金節年如廷最初患有潮熱、遺精、面紅和咳血等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稍有好轉,不久又出現奇疾。發作時如同捆紮的柴火般熱,從小腿到股部,直達身體內部,如同穿透梨子一般。傾耳細聽,還能聽到轆轆的聲音。發作時肢體僵硬麻木,皮膚如同木石一般,無法打噴嚏,也無法進食飲水。過了一陣子,忽然嘆息一聲,身體才慢慢恢復正常。以月計算,這種情況一共發作了六七次。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逆橋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浮數,按之不實。

此病是因荒淫無度,導致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嚴重症狀。正治之法,如同以一杯水來熄滅熊熊烈火一樣迅速有效。如果沒有效,則採取從治的方法,以溫補為主,輔以清熱涼散即可。每日一劑,均有療效,十天左右新病就痊癒了。但其父認為舊疾未除,便帶他去找一位江湖術士,從九華山請來一位方士,結果全部停用了之前的藥物,說要烹一隻鴨子給他吃,用人參和大棗調味。不久,火症再次發作,膈膜膨脹。

於是再次請逆橋醫生診斷,發現六脈浮取兼見弦脈,弦脈代表肝木旺盛。這是因為吃了鴨子傷了脾氣,所以肝木乘虛而克脾,將要導致腹脹滿。醫生急忙用溫補的方劑治療,兩個月後才痊癒。(出自同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