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6)

1. 諸蟲

細視之,皆蛔也,不下千萬數,大者長尺余,蟲腹中復生小蟲,多者十五六條。蟲在人腹中,蕃息如此,曷不令人脹而死哉?惜諸書未有言及者。予後至淮陰,有王卿官者,其子年十六,新娶後腹脹大,按之有塊,形如稍瓜,發熱晝夜不退,已年半矣。醫惟以發熱消脹之劑投之,其脹愈甚,喉中、兩耳俱瘡。

診其脈滑數,望其唇則紅,其腹則痛,又多嗜肥甘。(腹痛而唇紅好啖者,皆屬蟲。)因思凡腹痛者,唇色必淡,不嗜飲食,今其若此,得非蟲乎?遂與阿魏積氣丸服之,下蟲數十,大者數條,小者亦三四條。蟲下則熱漸減,腹漸消,三下而愈,益信前聞之不虛也。(《景岳全書》。

雄按:前條龔氏案,不思飲食,亦蟲證也。病情變幻,莫執一端。)

李士材治侯給諫,腹中嘈痛,按其左肱,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萎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用人參湯送檳榔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服補湯,竟何益乎?病家畏謹之甚,不敢輕投,終莫能起。(何不改用平善殺蟲之劑?)

張遠公三年久嗽,服藥無效,委命待盡。姑乞診之,問曰:飢時胸中痛否?曰:大痛。視其上唇,白點如粞者十餘處,此蟲齧其肺也。用百部膏一味,加烏梅、檳榔與服,不十日而痛若失,咳頓止。令其家人從淨桶中覓之,有寸白蟲四十餘條,自此永不復發。(立齋案云:上唇白點,蟲蝕上部,下唇白點,蟲蝕下部。)

王海藏云:有楊時者,因患風氣衝心,飲食吐逆,遍身枯瘦。日服萬病紫菀丸,至二十日,瀉出肉塊蝦蟆五六枚,白膿二升愈。又趙侍郎,先食後吐,目無所見,耳無所聞,亦服萬病紫菀丸,瀉出青蛇五七條,下惡膿三四升方愈。紫菀丸,即厚朴丸加羌活、獨活、防風是也。

厚朴、蜀椒、川烏頭、紫菀、吳茱萸、菖蒲、柴胡、桔梗、茯苓、官桂、皂角、乾薑、人參、黃連、巴豆霜。(雄按:必有的實證據,始可投之。)

益昌伶人劉清嘯,暱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憔悴萎黃,不思飲食。惠民局監趙尹,用蒼朮,米泔水浸一夜,銼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兩旬而愈。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谷不磨,至生蟲。蒼朮能去濕,溫消穀也。(楊氏藏經驗。《本草綱目》。)

戴元禮奉太祖命,往治燕王患瘕,見他醫所用藥良是,念何以不效?乃問王何嗜?曰:嗜生芹。元禮曰:得之矣。投一劑,夜暴下,皆細蝗也。(《明史》。)

葛可久治一人患腹痛。脈之,謂其家曰:腹有肉龜。視熟寐,吾針之,勿令患者知,知則龜藏矣。患者問故,家人誑曰:醫云寒氣凝結,多飲醇酒自散矣。患者喜引觴劇飲,沉酣而臥。家人亟報葛,以針刺其患處,病者驚寤,俾以藥餌。須萸有物下,儼如龜形,厥首有穴。蓋針所中也,病遂愈。

白話文:

諸蟲

仔細觀察,都是蛔蟲,數量不下千萬,大的長達一尺多,蟲腹中還生出許多小蟲,多的有十五六條。蟲子在人肚子裡,繁殖得如此厲害,怎麼能不讓人肚子脹死呢?可惜以前的醫書都沒有記載這種情況。我後來到了淮陰,有個叫王卿的官員,他十六歲的兒子新婚不久,肚子就脹得很大,按壓還有硬塊,形狀像個小瓜,發熱晝夜不停,已經持續一年半了。醫生只用治療發熱消脹的藥,結果脹得更厲害了,喉嚨和兩耳都長瘡。

我診了他的脈搏,脈象滑數,觀察他的嘴唇紅潤,肚子痛,而且很喜歡吃肥甘厚味。(肚子痛、嘴唇紅潤又愛吃肥甘厚味的人,都是蟲症。)我心想,一般肚子痛的人,嘴唇顏色都會很淡,而且不愛吃東西,他現在卻這樣,難道不是蟲子嗎?於是就給他服用阿魏積氣丸,下出了幾十條蟲子,大的有幾條,小的也有三四條。蟲子排出後,發熱逐漸減輕,肚子也漸漸消下去,三次後就痊癒了,更加相信以前聽到的話是真的。(《景岳全書》)

(按語:前面龔氏的病例,不想吃東西,也是蟲症。病情變化多端,不能拘泥於一種情況。)

李士材治療侯給諫,肚子裡嘈雜疼痛,按壓他的左胳膊,手都碰不到。每次吃東西到嘴裡,喉嚨好像有東西卡住一樣。他說:脈象洪大而數,肚子痛、嘔吐涎沫,臉色萎黃,這是虛弱又有濕邪,濕熱夾雜,所以才會生蟲。應該用人參湯送服檳榔丸,把蟲積排出。蟲子如果不除掉,即使服用補益的湯藥,又能有什麼益處呢?病人非常膽小謹慎,不敢輕易服用藥物,最終也沒能痊癒。(為什麼不改用平和殺蟲的藥物呢?)

張遠公咳嗽三年,服藥無效,已經等著死了。我姑且診治他,問他:餓的時候胸中痛嗎?他說:非常痛。我看他的上嘴唇,有十幾個像米粒一樣的白點,這是蟲子啃噬了他的肺。我用百部膏一種藥,加上烏梅、檳榔一起服用,不到十天,疼痛就消失了,咳嗽也停止了。讓他家人從便桶裡尋找,找到了四十多條一寸長的白色蟲子,從此再也沒有復發。(立齋案說:上嘴唇的白點,是蟲子啃噬了上部,下嘴唇的白點,是蟲子啃噬了下部。)

王海藏說:有個叫楊時的人,因為患了風氣衝擊心臟,吃東西就嘔吐,全身消瘦。他每天服用萬病紫菀丸,服用了二十天,排出了五六個像肉塊一樣的蟾蜍,還有兩升白色的膿,病就好了。還有個趙侍郎,吃東西後就吐,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他也服用萬病紫菀丸,排出了五六條青蛇,排出三四升的惡膿才痊癒。紫菀丸,就是厚朴丸加上羌活、獨活、防風。

(萬病紫菀丸的藥物組成:厚朴、蜀椒、川烏頭、紫菀、吳茱萸、菖蒲、柴胡、桔梗、茯苓、官桂、皂角、乾薑、人參、黃連、巴豆霜。)(按語:必須有確實的證據,才能使用這種藥物。)

益昌的伶人劉清嘯,與一個妓女花翠私通,花翠年過十五六歲,生病後喜歡吃生米,不吃生米就整天不開心,以至於憔悴萎黃,不想吃東西。惠民局監趙尹用蒼朮,用米湯浸泡一夜,切碎焙乾研成粉末,做成梧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二十天就好了。這是因為生米滯留在腸胃,遇到濕氣,穀物就不能磨碎,就會生蟲。蒼朮能去除濕氣,溫和消化穀物。(楊氏經驗,《本草綱目》)

戴元禮奉太祖的命令,去治療燕王患的癥瘕,他看到其他醫生用的藥物很好,心想為什麼沒有效果?於是就問燕王喜歡吃什麼?燕王說:喜歡吃生芹菜。戴元禮說:找到了原因。開了一劑藥,晚上就排出了很多細小的蝗蟲。(《明史》)

葛可久治療一個患有腹痛的人。診脈後,對他的家人說:肚子裡有肉龜。趁病人熟睡時,我用針刺他,不要讓病人知道,他知道的話,龜就會躲起來了。病人問原因,家人騙他說:醫生說寒氣凝結,多喝點酒就會散了。病人高興地端起酒杯痛飲,喝醉了睡著了。家人趕緊告訴葛可久,葛可久用針刺他的患處,病人驚醒,然後給他服用藥物。過了一會兒,有東西排出,形狀像龜,頭上還有個洞。這是針刺的地方,病就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