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2)

1. 驚悸

張路玉治吳昭如室,年壯體豐,而素有嘔血腹脹,脾約便難之恙。兩遭回祿,憂恚頻,仍近於失血之後,忽然神氣憤亂,口噤目瞠。診其氣口數盛而促,人迎弦大而芤,形神不能自主,似有撮空之狀。或謂症犯條款,疑不出五日當斃。張謂不然,若是撮空,必然手勢散漫,今拈著衣被,盡力拉摘,定為挾驚挾怒無疑。

爪者,筋之餘,非驚怒而何?況脈來見促,當是痰氣中結,殊非代脈之比。詢其病因,驚怒俱有。遂用鉤藤一兩,煎成入竹瀝半盞,薑汁五匙,連夜制服,服後即安寢,六脈亦稍平,但促未退。仍用前方減半,調牛黃一分,其夕大解三度,去結屎五六十枚,腹脹頓減,脈靜人安,數日平復如常。(雄按:辨證明晰可師,立方輕重可法。

老僧悟庵心悸善恐,遍服補心養血之藥不應,天王補心丹服過數斤,驚悸轉增,面目四肢微有浮腫之狀,求張治。察其形肥白不堅,診其脈濡弱而滑,此氣虛,痰飲浸漬於膈上也。以導痰湯稍加參、桂通其陽氣,數服而悸恐悉除。更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作丸,調補中氣而安。(雄按:此證最多,世皆誤治。)

吳孚先治王兵憲,患驚悸,時或煩躁,夜更靡寧,右關虛弱,左寸尤甚,與加味歸脾二十劑而全愈。

龔子才治一童子,因用心過度,少寐驚悸,怔忡惡寒,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棗仁、遠志,惡寒漸止。又用加味歸脾湯,驚悸稍安,再用養心湯而安。

杜某治林學士子,居常喜食海蛤,飲食之頃,未嘗不設,至十八年,忽面色頓青,形體瘦削,夜多驚悸,皆謂勞瘵之疾,百療不瘳。杜脈之曰:非病。何以知之?雖瘦削麵青,精神不減。問學院子,秀才好食甚物?曰:多食南海中味。杜曰:但多服生津液藥,病當自愈。如是經兩月,面色漸有紅潤意,夜亦無驚悸。

林問所以然,杜曰:王冰《素問》云,鹽發渴,乃勝血之症。海味如鹽,既多食,使心血漸衰,則夜驚悸。今既去咸,用生津之藥,人且少壯,津血易生,故疾去而安矣。

薛立齋治一婦人,勞則心跳怔忡,寒熱往來,用歸脾湯為主,佐以八珍湯,諸症悉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寧志丸而安。後復作,服歸脾、寧志藥即愈。

一婦人患驚悸怔忡,日晡發熱,月經過期,飲食少思,用八珍湯加遠志、山藥、棗仁,三十餘劑漸愈,佐以歸脾全愈。後因勞發熱,食少體倦,用補中益氣湯。又因怒,適月經去血不止,前症復作,先以加味逍遙散,熱退經止,又用養心湯治之而痊。

一婦人驚悸怔忡,自汗盜汗,飲食不甘,怠惰嗜臥,用歸脾湯而愈。至年餘,懷抱鬱結,患前症兼衄血、便血,仍用前湯而愈。

許紳者京師人,嘉靖初,供事御藥房,受知於世宗,累遷太醫院使,歷加工部尚書,領院事二十年。官婢楊金英等謀逆,以帛縊帝,氣已絕,紳急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帝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賚盛厚。未幾,紳得疾,曰:吾不起矣。

白話文:

驚悸

張路玉治療吳昭如的妻子,此人年輕體壯,卻素有嘔血、腹脹、便秘的毛病。經歷兩次火災,憂慮憤怒頻繁,又在失血之後,突然精神錯亂,口緊閉、眼睛瞪大。診脈發現其脈搏頻數而急促,人迎脈大而搏動有力,形神失控,好像要抓住空中的東西一樣。有人說此症犯了條款(指危急症狀),預計五天內會死亡。張路玉卻說不是這樣,如果是真的要抓住空中的東西,手勢必然散漫,但她卻緊抓衣被,用力拉扯,一定是因為驚恐和憤怒。

指甲是筋的延伸,如果不是驚恐和憤怒,怎麼會有這樣的表現?況且脈象急促,應是痰氣阻塞,並非其他脈象可比。詢問病因,確有驚恐和憤怒。於是用鉤藤一兩,煎好後加入竹瀝半盞、薑汁五匙,一夜之間服下,服藥後便能安睡,六脈也稍微平緩,但脈搏急促的情況還沒完全消失。仍然用之前的藥方減半,再加入牛黃一分,當天晚上大便三次,排出五六十枚硬結的糞便,腹脹頓時減輕,脈象平穩,人也很安靜,幾天後就完全恢復正常。(雄按:辨證明確,可供學習,用藥輕重得當。)

老僧悟庵心悸易恐,服用許多補心養血的藥物都沒效,甚至服用數斤天王補心丹,驚悸反而加重,面部和四肢略微浮腫,於是求張路玉治療。觀察他體型肥胖,膚色白皙,身體不結實,診脈發現脈象濡弱而滑,這是氣虛,痰飲浸漬在膈膜上方。於是用導痰湯稍微加些人參、桂枝,以通暢陽氣,服藥幾次後,心悸和恐懼都消失了。之後再用六君子湯加桂枝,用水泛丸,調理補益中氣,使其安穩。(雄按:這種病症很多,世人大多誤治。)

吳孚先治療王兵憲,患有驚悸,有時煩躁,晚上睡不好,右關脈虛弱,左寸脈更虛弱,給他服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劑就痊癒了。

龔子才治療一個小孩,因為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出現驚悸、心慌、惡寒等症狀,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棗仁、遠志,惡寒逐漸停止。又用加味歸脾湯,驚悸稍微好轉,再用養心湯就痊癒了。

杜某治療林學士的兒子,平時喜歡吃海蛤,每次吃飯都必備此物,持續十八年,突然面色變得青綠,身體消瘦,晚上經常驚悸,大家都認為是勞傷引起的疾病,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杜某診脈後說:這不是病。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消瘦面青,但精神並沒有減退。詢問林學士的兒子,平時喜歡吃什麼?他說:多吃南海的海味。杜某說:只要多服用滋陰生津的藥物,病就會自然痊癒。這樣過了兩個月,面色逐漸紅潤,晚上也不再驚悸了。

林學士問原因,杜某說:《素問》記載,鹽導致口渴,是血虛的症狀。海味像鹽一樣,經常食用,會使心血逐漸衰竭,就會出現夜間驚悸。現在不吃鹹的,服用滋陰生津的藥物,人又年輕,津液血液容易產生,所以病就好了。

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勞累就會心跳心慌,寒熱交替,主要用歸脾湯,輔以八珍湯,各種症狀都痊癒了。又用加味逍遙散、寧志丸調養,後來又復發,服用歸脾湯、寧志丸就好了。

一位婦女患有驚悸心慌,下午發熱,月經推遲,飲食減少,食慾不振,用八珍湯加遠志、山藥、棗仁,三十多劑後逐漸好轉,輔以歸脾湯就痊癒了。後來因為勞累而發熱,食慾減少,身體疲倦,用補中益氣湯。又因為生氣,月經期出血不止,之前的症狀又復發,先用加味逍遙散,熱退經止,再用養心湯治療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驚悸心慌,自汗盜汗,飲食不香,懶惰嗜睡,用歸脾湯就痊癒了。一年後,鬱結於心,出現之前的症狀,還伴有鼻出血、便血,仍然用之前的藥方就痊癒了。

許紳是京師人,嘉靖初年,在御藥房工作,得到世宗皇帝的賞識,多次升遷,最終成為太醫院使,歷任工部尚書,掌管太醫院二十年。宮女楊金英等人謀反,用帛勒死皇帝,皇帝已經斷氣,許紳緊急調配峻猛的藥物給皇帝服用,辰時服藥,未時皇帝突然發出聲音,排出幾升紫色的血,於是就能說話了,又服用了幾劑藥就痊癒了。皇帝感激許紳,加封他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賞賜豐厚。不久,許紳得病,說:我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