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七 (2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25)

1.

辛帥舊患傷寒方愈,食青梅已而牙疼甚,有道人為之灸屈手大指本節後陷中,灸三壯。初灸覺病牙癢,再灸覺牙有聲,三壯疼止,今二十年矣。恐陽谿穴也。銅人云:此穴治齒痛,手陽明脈入齒縫中,左疼灸右,右疼灸左,效。(同上。)

昔率為樂清主簿者,蛀牙疼不可忍,號呼之聲,徹於四鄰,用藥不效。有丐者獻一方,用之即安。以漢椒為末,及巴豆一粒,同研成膏,飯為丸如綠豆大,以綿裹安在蛀牙孔處立效。(同上。)

馬敏叔說:一村媼苦牙痛,百藥不效。用絲瓜兒,俗呼為磨蘿,燒灰存性,為細末,擦痛處立止。(同上。)

香白芷,太平州道地者,不拘多少;硃砂一分。白芷並另研。上為細末,入硃砂拌勻,煉蜜如櫻桃大。每用一丸,擦痛立止。廬州郭醫傳云:渠親曾累取效,盡勝他藥。此藥乃濠梁一村婦人,以醫治帥母夫人者。倉卒不用硃砂及蜜亦可,其功只在香白芷耳。趙從簡府判,所用只白芷、細辛二味等分,亦每作效。(同上。)

李莫安撫女子退齒,逾年不生,甚以為撓,因過平江會李亮卿語之。李云:予有一方,已經試驗,用之一月齒遂生。用雌烏雞、雄烏雞糞、(以二雞各畜之。)舊鞋底。(麻底尤佳。)上三物等分,燒灰存性,研細入麝香少許,同研敷於齒齦。(同上。)

立齋治黨吏部,頰腮腫焮至牙齦,右關脈數,此胃經風熱上攻也,以犀角升麻湯治之而消。

郭職方齒腫,焮至頰腮,素善飲,治以清胃散,數劑而愈。一男子患齒痛,服清胃散不應,服涼膈散而愈盛,予用補胃丸治之而愈。

固齒方:取老鼠頭骨、牙,同鹽煅存性,研細以擦動牙,即堅固不搖。

來天培治一婦人,五旬患齒痛連腦,兩頰赤腫,惡寒發熱,脈細而澀,此肝脾鬱結為患。治以逍遙散加熟地、石膏、荊穗、杞子,一劑而腫痛減,再劑而諸症釋然。

白話文:

[齒]

辛帥以前患傷寒痊癒後,吃了青梅,牙齒便劇烈疼痛。一位道士替他用艾灸,灸刺屈手大指(拇指)根節後方的凹陷處,灸了三壯。第一次灸的時候感覺患牙發癢,第二次灸感覺牙齒有聲音,灸完三壯疼痛就止住了,至今已經二十年了。我懷疑那是陽谿穴。銅人圖書上說: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牙痛,手陽明經脈進入牙縫中,左側牙痛就灸右側,右側牙痛就灸左側,很有效。

以前,我在樂清當主簿時,蛀牙疼痛難忍,慘叫聲傳遍鄰里,用藥都沒效。有個乞丐獻方給我,用後就立刻好了。方法是用川椒研成粉末,再加入一粒巴豆,一起研磨成膏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塞進蛀牙的洞裡,馬上見效。

馬敏叔說:一個村婦牙痛很久,各種藥都無效。她用絲瓜蒂(俗稱磨蘿),燒成灰,研成細末,擦在疼痛的地方,立刻止痛。

用香白芷(太平州產的最好),用量不限;硃砂一分。將白芷研成細末,加入硃砂拌勻,用蜂蜜做成櫻桃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擦在疼痛處,立刻止痛。廬州的郭醫生說:他親自用過很多次,效果都比其他藥好。這個藥方是濠梁一個村婦治好帥母夫人的牙痛用的。如果緊急情況下沒有硃砂和蜂蜜,也可以,主要藥效來自香白芷。趙從簡府判用白芷和細辛等量,效果也很好。

李莫安撫的女子牙齒脫落,一年多沒長出來,她很著急,於是去平江拜訪李亮卿,跟他說了這件事。李亮卿說:我有一個方子,已經試驗過,用一個月牙齒就會長出來。方法是用雌雞、雄雞的糞便(分別收集),以及舊鞋底(麻鞋底最好),三者等量,燒成灰,研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混合研磨後敷在牙齦上。

立齋治療吏部的一個官員,他的面頰腫脹,腫痛延伸到牙齦,右關脈搏跳動很快,這是胃經風熱上攻引起的。用犀角升麻湯治療,腫脹消退了。

郭職方牙齒腫痛,腫脹延伸到面頰,他平時愛喝酒,用清胃散治療,幾劑藥就好了。一個男子患牙痛,服用清胃散沒效果,服用涼膈散反而更嚴重,我用補胃丸治療,就好了。

固齒方:取老鼠頭骨和牙齒,加鹽一起煅燒成灰,研成細末,用來擦動搖的牙齒,就能使牙齒堅固不搖動。

來天培治療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牙痛痛到腦部,兩頰紅腫,惡寒發熱,脈搏細弱而澀滯,這是肝脾鬱結引起的。用逍遙散加熟地黃、石膏、荊芥穗、枸杞子治療,一劑藥就減輕了腫痛,兩劑藥所有症狀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