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5)

1.

張子和治常仲明,嘗於炎暑時,風快處披露肌膚,為風所賊,三日鼻窒,雖坐於暖處少通,終不大解,使服通聖散,入生薑、蔥根、豆豉同煎,三兩服大發汗,鼻立通矣。(此由傷風而得。)

有人患鼻中有瘜肉,垂出鼻外,不聞香臭,用瓜蒂、細辛等分,為細末,以綿包如豆許塞鼻中,須臾鼻即通,瘜肉化為黃水,點滴至盡,三四日愈。又《聖惠方》用陳瓜蒂,以羊脂和敷上,日三次,效。(《醫學綱目》。)

薛立齋治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聞香臭三年矣,(此肺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麥冬而愈。

陳都憲夫人患鼻疳,爛通鼻孔,用鹿角一兩,白礬一兩瓦上煅過,人頭髮五錢燈火上燒過,為末,用花椒湯洗淨,糝藥疳上,三四次即愈。如不收口,瓦松燒灰存性,研末干糝之即收。

一人酒齄鼻紅赤,用金花丸晚服,(芩、連、梔、柏、大黃、桔梗、白葛粉,井水為丸。)用六味地黃丸全料加當歸二兩,苦參四兩,空心服,不兩月而愈。

孫文垣治吳儀制尚卿,弱冠時病鼻塞,不能噴嚏四年,且衄,寒月更甚,口渴,咽喉邊有痰核。脈之,右寸關洪滑,此肺經痰火症也。與前胡、秦艽、葛根、薄荷、石膏、天花粉、元參、貝母、山梔、甘草、白藥子、桔梗、丹皮,四帖而衄止。夜與牛黃三清丸數粒噙之,鼻氣即通利能嗅,噙未旬日全愈。

一婦人方妙齡,表虛易感風寒,致成鼻淵,流清涕不止,便覺頭暈,兩太陽常痛,且多噴嚏,脈之,兩寸洪大,用秦艽、酒芩、桑白皮、馬兜鈴各八分,白芍一錢,滑石、石膏各二錢,枳殼、蔓荊子各五分,甘草三分,四帖而愈。

病鼻赤者,乃陽明胃經火上炎。一方只食鹽一味,研細,每晨起撮少許擦齒,噙水蕩漱,旋吐掌中,掬以洗面。行之月餘,而鼻色復舊,且有益於齒。(蘇談。)

吳孚先治一人,患鼻淵十載,乃脾肺氣虛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百劑方愈。不信,用白芷、防風、辛荑、川芎等味,病轉甚。復求治,與前方百帖而痊。

丹溪治一中年人,右鼻管流濁且臭,脈弦小,右寸滑,左寸澀,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兩,蒼朮、半夏各一兩,辛荑、川芎、白芷、石膏、人參、葛根各五錢,分七帖服之全愈,乃痰鬱火熱之症也。(《大還》。)

一人鼻中流臭黃水,腦亦痛,名控腦痧,有蟲食腦中。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即愈。又灸法,囟會、(在鼻中直上,入髮際二寸,再容豆是穴。)通天,(在囟會上一寸,兩旁各一寸。)灸七壯,隨鼻左右灸。常見灸後去臭肉一塊,從鼻中出,臭不可言而愈。

有人卒食,物從鼻中縮入腦中,介介痛不得出,以牛脂或羊脂,如指頭大內鼻中,以鼻吸入。須臾脂消,物逐脂出也。(《治法匯》。)

白話文:

張子和治療常仲明,曾於炎熱夏季,在風大的地方露出肌膚,受風寒侵襲,三天鼻子堵塞,即使坐在溫暖的地方稍微通暢一些,最終也不完全好轉。於是讓他服用通聖散,加入生薑、蔥根、豆豉一起煎煮,服下三兩後大量出汗,鼻子立刻通暢了。(這是因為傷風引起的。)

有人患有鼻息肉,垂出鼻孔外,聞不到香臭,用瓜蒂、細辛等量研成細末,用棉花包裹如黃豆大小塞入鼻中,很快鼻子就通了,息肉化成黃水,一點一點流盡,三四天就好了。又《聖惠方》記載用陳舊的瓜蒂,與羊脂混合敷在上面,每日三次,也有效。(出自《醫學綱目》。)

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面色蒼白,鼻子流清涕,聞不到香臭三年了。(這是肺氣虛弱引起的。)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子、麥冬治療而痊癒。

陳都憲夫人患有鼻疳,鼻子潰爛穿孔,用鹿角一兩,白礬一兩在瓦片上煅燒,人髮五錢在燈火上燒成灰,研成細末,用花椒水清洗乾淨,撒在患處,三四次就好了。如果潰爛處不癒合,可用瓦松燒成灰研末撒在上面,就能癒合。

一人因飲酒導致鼻子紅腫發赤,用金花丸晚上服用。(金花丸成分:黃芩、黃連、山梔子、側柏葉、大黃、桔梗、白蘞粉,用井水做成藥丸。)服用六味地黃丸全方,再加當歸二兩,苦參四兩,空腹服用,不到兩個月就好了。

孫文垣治療吳儀制尚卿,年輕時患有鼻塞,四年不能打噴嚏,而且流鼻血,寒冷的月份症狀更嚴重,口渴,咽喉旁邊有痰核。診脈後,發現右寸關脈洪大滑利,這是肺經痰火症。於是給他服用前胡、秦艽、葛根、薄荷、石膏、天花粉、元參、貝母、山梔子、甘草、白藥子、桔梗、丹皮,服用四劑藥後鼻血就止住了。晚上給他服用幾粒牛黃三清丸含在口中,鼻子就通暢了,能聞到氣味,含藥不到十天就完全痊癒了。

一位妙齡女子,體質虛弱容易受風寒侵襲,導致鼻淵,清涕不止,還感覺頭暈,太陽穴經常疼痛,而且經常打噴嚏,診脈後,發現兩寸脈洪大,於是用秦艽、酒黃芩、桑白皮、馬兜鈴各八分,白芍一錢,滑石、石膏各二錢,枳殼、蔓荊子各五分,甘草三分,服用四劑藥就痊癒了。

鼻子發紅,是因為陽明胃經火熱上炎。有一個方子只用食鹽一種藥物,研磨成細末,每天早晨起來取少許擦牙齒,含水漱口,然後吐在手掌中,用來洗臉。這樣做一個多月,鼻子的顏色就恢復正常了,而且對牙齒也有益處。(蘇談記載。)

吳孚先治療一人,患有鼻淵十年,這是脾肺氣虛下陷引起的,需要服用補中益氣湯,服用一百劑才痊癒。他不相信,服用白芷、防風、辛夷、川芎等藥物,病情反而加重了。再次求醫,服用之前的藥方一百劑才痊癒。

朱丹溪治療一位中年人,右鼻孔流出濁液且有臭味,脈象弦細,右寸脈滑,左寸脈澀,用艾灸上星穴、三里穴、合谷穴,然後服用酒黃芩二兩,蒼朮、半夏各一兩,辛夷、川芎、白芷、石膏、人參、葛根各五錢,分成七劑服用就痊癒了,這是痰瘀火熱引起的症狀。(出自《大還丹》。)

一人鼻中流出臭黃色的液體,頭也痛,叫做控腦痧,認為是蟲子吃掉了腦子。用絲瓜藤靠近根部三五尺長的部分,燒成灰,研成細末,用酒送服,就痊癒了。還有艾灸的方法,在囟會穴(在鼻子上方直線向上,進入髮際二寸,可以容納黃豆大小的穴位)、通天穴(在囟會穴上方一寸,兩邊各一寸)艾灸七壯,然後在鼻子左右兩側艾灸。經常看到艾灸後從鼻孔排出臭肉塊,臭不可聞,然後就痊癒了。

有人突然吃東西,食物從鼻孔吸入腦中,非常疼痛,取不出,用牛脂或羊脂,如手指頭大小塞入鼻孔中,用鼻子吸進去。很快脂肪溶解,異物隨著脂肪一起出來了。(出自《治法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