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28)
卷十二 (28)
1. 下血
曰:明府無憂,脈歸矣。再劑而起,三劑乃歸。(《太函集》。)
程氏兄弟並溲血,兄瘥弟劇,則以弟逆橋入中庭,必由兄室,見兄在室煩亂,其言支離,戶外徐視之,死氣黲黲。弟婦速橋未入,則弟自房內號咷。橋作而嘆曰:異哉,兩君子俱死矣。然瘥者顧急,則予望而知之;劇者顧緩,則予聞而知之。長君色有死徵,次君聲有餘響故也。
既而診之,兄脈將絕,病得之內,重以誤下傷陰,家人以為然。病者始病而內,以故里急厚重乘之,族醫遞為之下,急重乃通。今絕水漿,四肢逆冷,法曰:下痢煩躁者死,語言錯亂者死,四肢厥冷者死,水漿不入者死。四端皆在不治中者,兄死。診其弟病,視乃兄為輕,或當小愈,第多嗜多怒,亦必不終。
旬日溲血平,尋以過飽,淫怒傷脾,未幾卒。(《太函集》。)
聶久吾表侄,年三十,初咳紅,服滋養清涼而愈。忽大便下血,血在下為順,勿遽止之,半月後,用新制臟連丸與服之愈。川連為末,酒拌入豬大腸,韭菜蓋蒸爛,搗勻曬乾仍為末。每連一兩,入側柏葉、當歸末各二錢,和勻,米糊為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或白湯下二錢五分。
魏玉橫曰:趙正為室人,年近四旬,便血,面黃肢腫。凡補氣補血,及氣血兩補,升提固澀,涼血溫中之劑,莫不備嘗,而歸脾為多,均罕驗。方書謂糞前血,其來近,糞後血,其來遠。今則二者皆有。脈之,關前盛,關後衰,且弦且數,曰:此非脾不統血也,乃肝木挾火上乘於胃,血因之上逆,以病人肺氣強,不為嘔血,反側溢入於大腸而為便血。
故有時血先注,渣滓後注,則便前有血;有時渣滓先注,血後注,則便後有血;有時渣滓前後與血俱注,則便前後俱有血。蓋陽明為多氣多血之府,血去雖多,而不甚困也。第峻養其肝,使不挾火上逆,血自止矣。與生地黃、熟地炭、白芍、棗仁、杞子各五錢,炙甘草、酒黃芩各五分,川楝肉一錢,八劑全安。
一少年素有便血,自言觸穢腹痛,經日不止,因覓土醫刺委中穴,出血如注,是即大發寒熱,頭痛如搗,腹脅滿痛,不能轉側,譫語如鬼狀。一館中師,以大柴胡下之而愈。愈後,不時寒熱咳嗽,服滋陰清肺之藥兩月,而其咳嗽愈甚。近日飲食多進,大便作瀉而兼下血,左右關尺皆弦細而數。
張飛疇曰:此必刺委中時,感冒風寒,因其人素有便血,邪乘虛入,而為熱入血室,如陽明病下血譫語之例。用大柴胡得愈者是偶中,痛隨利減之效,原非正治,所以愈後不時寒熱咳嗽,脾胃清陽之氣下陷,而肺失通調輸化之氣也。斯時不與調補脾胃,反與清肺,則脾氣愈傷,不能統血,而為下脫泄瀉之患。
虛損已成,雖可久,復生恐難為力矣。
白話文:
下血
《太函集》記載一案例:某人病情危急,脈象顯示病情嚴重,再服用兩劑藥後病情好轉,服完三劑藥後痊癒。
程氏兄弟同時患有血尿症,哥哥病情好轉,弟弟病情加劇。弟弟前往哥哥家,發現哥哥神情煩躁,言語不清,面色黧黑,已接近死亡。弟弟的妻子尚未到達哥哥家時,弟弟便在房內哭喊。到達後感嘆道:兩位都快要死了。但能看出,病情好轉的哥哥反應急促,而病情加重的弟弟反應遲緩,哥哥面色呈現死徵,弟弟聲音還有餘音,因此能預知病情。診脈後發現哥哥脈象將斷,病根在內,加上錯誤的瀉下治療傷了陰氣,家人也認為如此。病人一開始內傷,之後又出現裡急後重,多位醫生都使用瀉下法,症狀才得以緩解。但現在哥哥已不進食飲水,四肢冰冷。根據醫書記載,下痢煩躁、言語錯亂、四肢厥冷、不進食飲水這四種情況都是不治之症,所以哥哥死了。診斷弟弟的病情,發現他比哥哥情況輕,或許能痊癒,但因其嗜睡易怒,也難以痊癒。十天後血尿症狀減輕,但之後因暴飲暴食,加上盛怒傷脾,不久後便去世了。
聶久吾表侄,三十歲,最初咳嗽帶血,服用滋養清涼的藥物後痊癒。之後突然大便出血,因出血是順勢而下,不宜立即止血,半個月後,服用新製臟連丸後痊癒。此丸藥以川連磨粉,用酒拌入豬大腸,再蓋上韭菜蒸熟,搗碎曬乾後磨粉。每用川連一兩,加入側柏葉、當歸末各二錢,混合後用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溫酒或白湯送服二錢五分。
魏玉橫說:趙正的妻子,將近四十歲,便血,面色發黃,肢體浮腫。各種補氣補血、氣血雙補、升提固澀、涼血溫中的藥物都用過,其中以歸脾湯用得最多,但都效果不佳。醫書上說,便血若在糞便之前出現,則病位較近;若在糞便之後出現,則病位較遠。這位病人兩種情況都有。診脈發現,關前脈盛,關後脈衰,脈象弦數,認為這不是脾臟不能統攝血液,而是肝木挾火上犯胃,血液逆流上衝,因病人肺氣較強,沒有嘔血,反而橫溢入大腸而導致便血。
所以,有時血液先排出,糞渣後排出,則便前有血;有時糞渣先排出,血液後排出,則便後有血;有時糞渣和血液同時排出,則便前後都有血。因為陽明經是氣血充盛之處,即使出血較多,也不至於非常虛弱。只要好好調理肝臟,使肝火不至於上逆,出血自然會停止。於是給她開了生地黃、熟地炭、白芍、棗仁、杞子各五錢,炙甘草、酒黃芩各五分,川楝肉一錢,八劑藥後痊癒。
一位少年平時就有便血,自稱觸碰不潔之物後腹痛,持續多日不止,於是找土醫生在委中穴針灸,結果出血不止,接著便發高熱,頭痛劇烈,腹部脅肋脹痛,不能翻身,神志恍惚。一位醫館醫生用大柴胡湯治療後痊癒。痊癒後,時常寒熱咳嗽,服用滋陰清肺的藥物兩個月,咳嗽反而加重。最近飲食增加,大便溏瀉並伴有出血,左右關尺脈皆弦細數。
張飛疇說:這一定是針灸委中穴時受了風寒,因為此人素有便血,邪氣乘虛而入,導致熱邪入血室,類似陽明病下血神志恍惚的症狀。用大柴胡湯治癒只是偶然,只是疼痛隨著通利而減輕,並非正治之法,所以痊癒後時常寒熱咳嗽,是因脾胃清陽之氣下陷,肺臟失卻調節輸布之氣。此時不調補脾胃,反而清肺,則脾氣受損更重,不能統攝血液,導致下瀉脫肛。
現在虛損已成,即使能維持一段時間,要完全恢復恐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