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序疏要 (95)

回本書目錄

本經序疏要 (95)

1. 本經序疏要卷之七

乾漆:****溫○主絕傷,補中,安五藏。

兔絲子:****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

蛇牀子:****平○令婦人藏熱,男子陰強。

枸杞子:微寒○補內傷,大勞噓吸。

大棗:****平○補中,益氣。

枸杞根:大寒。

麻子:****平○主補中益氣。

胡麻:****平○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骨髓。

《唐本》

葛根:平○起陰氣。

《蜀本》

補骨脂:大溫○主五勞,七傷,風虛冷。

《藥對》

甘草:平。補益五藏,下氣,長肌肉,制諸藥,君。

黃雌雞:平。主續絕,臣○補益五藏,療勞,益氣。

萎蕤:平。補不足,除虛勞,客熱,頭痛,君。

甘菊:平。補中,益五藏,君。

紫菀:溫。主勞氣,臣○五勞,體虛,補不足。

狗脊:平。補益丈夫,臣。

藕實:寒。補中,養氣,君○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

蜂子:微寒。補虛冷,君○補虛羸,傷中。

蕪青、蘆菔:溫。益五藏,輕身,君○主利五藏,輕身,益氣。

赤石脂:大溫。主養心氣,君。

薔薇:微寒。主五藏寒熱,君。

雲母:平。主氣,益精,君○安五藏,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

枳實:微寒。主虛羸少氣,君○利五藏,益氣。

防葵:寒,君○療五藏,虛氣。

虛,由於自然;勞,因於有作。譬諸器物,虛者,製造之薄劣;勞者,使用之過當。仲景論虛勞,凡言勞者,必主衇大;云衇浮、衇浮弱而濇、衇虛弱細微、衇沉小遲,皆不謂勞,則可見勞者,衇必大;虛者,衇必小。遂可知勞者,精傷而氣鼓;虛者,氣餒而精違。而其間節目,虛,有陰陽之不同;勞,有傷損之殊異,是其治,則遂覺煩多。

以篇中校之,大率曰補曰安,皆治勞之技;曰益曰養,咸治虛之法。以其所至之處,察其所乘之機,剖而析之,曲而帖之,可以得其當也。夫大熱、消渴、鬼疰、尸疰、吐唾血、上氣、咳嗽、下利、聲暗、瘻、䘌、陰痿﹙六十八﹚、洩精、不得眠、腰痛、婦人崩中、月閉,皆可為虛勞兼有,雖不能不合於諸證之治要,須與是相符,而不相乖。更核是篇,須與彼相即,而不相舛,乃能曲當。

苟泥諸證常治,恐犯虛虛之戒;徒執本篇所見,又防盛盛之嫌,故篇中,不憚縷析條陳。合而言之,則曰安五藏石鍾乳、龍骨、牡丹、巴㦸天、柏實、乾漆、雲母,補五藏白石英、石斛、人薓、當歸,補益五藏甘草、黃雌雞,充五藏薯蕷,養五藏肉蓯蓉,五藏氣微桑螵蛸,補五內胡麻,益五藏甘菊花、蕪青,五藏寒熱薔薇,五藏虛氣防葵,調藏氣茯苓,利五藏蕪青、枳實,五勞黃芪、茯神、澤藛、桑白皮、紫苑,但主五勞,七傷乾地黃、續斷、補骨脂、雲母,兼主五勞七傷,補中沙薓、牡蠣、五加皮、牡桂、巴㦸天、杜仲、地膚子、乾漆、大棗、麻子、甘菊花、藕實、雲母,莫不具列章程。

白話文:

**乾漆:**性溫,主要治療跌打損傷,能補養身體中氣,使五臟安和。

**兔絲子:**性平和,主要治療跌打損傷後接續筋骨,補充不足的氣血,增強體力,使身體強壯。

**蛇牀子:**性平和,能使婦女的子宮溫熱,男性的陰莖強壯。

**枸杞子:**性微寒,能補充內傷造成的損耗,緩解過度勞累導致的呼吸急促。

**大棗:**性平和,能補養身體中氣,增益氣力。

**枸杞根:**性大寒。

**麻子:**性平和,主要能補養身體中氣,增益氣力。

**胡麻:**性平和,主要治療因傷損導致的中氣不足、身體虛弱,能補養五臟,增強體力,使肌肉生長,填補骨髓。

《唐本草》 **葛根:**性平和,能提升身體的陽氣。

《蜀本草》 **補骨脂:**性大溫,主要治療五勞七傷和因風邪引起的虛寒症狀。

《藥對》 **甘草:**性平和,能補益五臟,使氣息下降,促進肌肉生長,能調和各種藥性,為藥方中的君藥。

**黃雌雞:**性平和,主要治療跌打損傷後接續筋骨,為藥方中的臣藥,能補益五臟,治療勞損,增益氣力。

**萎蕤:**性平和,能補充不足,去除虛勞、外來熱邪和頭痛,為藥方中的君藥。

**甘菊:**性平和,能補養身體中氣,增益五臟功能,為藥方中的君藥。

**紫菀:**性溫,主要治療勞累引起的氣虛,為藥方中的臣藥,能治療五勞、身體虛弱,補充不足。

**狗脊:**性平和,能補益男性的身體,為藥方中的臣藥。

**藕實:**性寒,能補養身體中氣,滋養精氣,為藥方中的君藥,主要能補養身體中氣,安定心神,增益氣力,消除各種疾病。

**蜂子:**性微寒,能補充虛弱引起的寒冷症狀,為藥方中的君藥,能治療身體虛弱、因傷損導致的中氣不足。

**蕪菁、蘿蔔:**性溫,能增益五臟功能,使身體輕盈,為藥方中的君藥,主要能疏通五臟,使身體輕盈,增益氣力。

**赤石脂:**性大溫,主要能滋養心氣,為藥方中的君藥。

**薔薇:**性微寒,主要能治療五臟的寒熱失調,為藥方中的君藥。

**雲母:**性平和,能滋養精氣,增益精氣,為藥方中的君藥,能安定五臟,補養身體中氣,治療五勞七傷、虛損和氣短。

**枳實:**性微寒,主要治療身體虛弱、氣短,為藥方中的君藥,能疏通五臟,增益氣力。

**防葵:**性寒,為藥方中的君藥,能治療五臟的虛損和氣虛。

虛弱,是由於自然因素導致;勞損,是因為過度操勞所致。就像器物一樣,虛弱的,是製造時的材料劣質;勞損的,是使用時的過度損耗。張仲景在討論虛勞時,凡是提到勞損的,脈象必定是洪大;如果說脈象浮、脈浮弱而澀、脈虛弱細微、脈沉小遲,都不是勞損,由此可見,勞損的脈象必定是洪大;虛弱的脈象必定是微小。因此可以知道,勞損是精氣損傷,氣血鼓動;虛弱是氣血衰弱,精氣違背。而其中的細節,虛有陰陽之分,勞有傷損之別,治療起來就顯得複雜。

從本篇內容來看,大概來說,「補」和「安」是用於治療勞損的方法,「益」和「養」是用於治療虛弱的方法。根據藥物的作用部位,觀察病機的變化,仔細分析,靈活運用,就可以達到療效。像大熱、消渴、鬼疰、尸疰、吐血、咳嗽、下利、聲音嘶啞、瘻病、漏血、陽痿、遺精、失眠、腰痛、婦女崩漏、月經閉止,這些都可以是虛勞的兼症,雖然不能脫離各種證候的治療原則,但必須與虛勞的證候相符,不能互相違背。更要仔細核對本篇的內容,要與其他相關的內容相互呼應,不能出現錯誤,才能夠準確地用藥。

如果只是固執地按照常規方法治療各種疾病,恐怕會犯「虛虛」的錯誤;如果只看本篇所記載的內容,又可能會犯「實實」的錯誤,所以本篇不厭其煩地詳細闡述。總的來說,能安和五臟的有石鐘乳、龍骨、牡丹、巴戟天、柏實、乾漆、雲母;能補益五臟的有白石英、石斛、人參、當歸;能補益五臟的有甘草、黃雌雞;能充養五臟的有薯蕷;能滋養五臟的有肉蓯蓉;能治療五臟氣微的有桑螵蛸;能補益五臟內部的有胡麻;能增益五臟的有甘菊花、蕪菁;能治療五臟寒熱的有薔薇;能治療五臟虛氣的有防葵;能調和臟氣的有茯苓;能疏通五臟的有蕪菁、枳實;能治療五勞的有黃芪、茯神、澤瀉、桑白皮、紫菀;主要治療五勞七傷的有乾地黃、續斷、補骨脂、雲母;兼能治療五勞七傷,並能補養身體中氣的有沙參、牡蠣、五加皮、肉桂、巴戟天、杜仲、地膚子、乾漆、大棗、麻子、甘菊花、藕實、雲母,這些都詳細列出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