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48)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48)

1. 本經續疏第四卷

武進鄒澍學

中品,石三味,草二十七味。

磁石:味辛、**鹹,**寒,**無毒。**主周痹,風溼,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痠痟,除大熱、煩滿及耳聾,**養腎藏,強骨氣,益精,除煩,通關節,消癰瘇、鼠瘻、頸核喉痛,小兒驚癎。鍊水飲之,令人有子。**一名玄石,一名處石。生泰山川谷及慈山山陰。有鐵處則生其陽,采無時。茈胡為之使,殺鐵毒,惡牡、莽草,畏黃石脂

磁石,色紫黑而濇,其中有孔,孔中黃赤色,其上有細毛,性吸鐵,能虛聯數十鍼,或一、二斤刀器,回旋不落者,佳。參《圖經》、《衍義》

周痹不僅由風溼,風溼不盡為周痹,特肢節中痛,周痹有之,風溼亦有之,若云「風溼周痹」,則嫌於但由風溼之周痹,而無與於未成周痹,但因風溼之肢節中痛矣。周痹者,在血衇之中,隨衇以上,隨衇以下,徧身皆可及也。而曰「肢節中痛」,得毋無與於身歟?肢節中痛,則四末皆可及也。

而曰不可持物,得毋無與於足歟?肢節中痛不可持物,則暴病宿病皆可有也。而曰洗洗痠削,得毋無與於新病歟?夫《靈樞》〈周痹篇〉之言可稽也,曰「風寒溼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今不得寒則不聚,不聚則不外排分肉,而內入骨節矣。

曰「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今不分裂而內向,則不熱不厥,而但洗洗痠削矣。曰「此內不在藏,外未發於皮」,此周痹、風溼所共也。曰「獨居分肉之間」,則與風溼不同矣。所以然者,磁石所主,旣能於真氣不周之證,使之周;即未至於真氣不周者,亦治之。

蓋磁石者,以質而論,則取其有毛之石,石中有孔,為重墜下降,自肺及腎也;以色而論,則取其石色黑,孔中黃赤而獨無青,為有降無升也,自肺及腎。倘腎家不空,如石中無孔,則雖降,亦無所用此,所以不能治軀體之痛矣。有降無升,倘痛在足膝,如石已至地,則於何更墜,此所以止能治肘腕中痛矣。

然重墜者,僅得直行;肘腕者,理須旁及。在旁之病,從直道治之,能有濟耶?不知臂有六經,其在內廉,則太陰為之長;在外廉,則陽明最居前。太陰、陽明,表裏也。太陰病,則陽明為之開其去路;陽明病,則太陰為之浚其來源。總欲使其得至胷中,則自能遂其降矣。何況肘腕之病之根,何必不在胷中。

胷中通,則肘腕何必不自舒耶?曰「刺周痹者,必先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衇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瘛堅轉引而行之」,而磁石則治虛之法備矣。然又謂「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何也?夫曰及,則不得作一線觀,亦不得作兩截觀。蓋凡耳聾之大熱煩滿者,治之;大熱煩滿而不耳聾者,亦治之。

白話文:

武進鄒澍所學

中品藥材,礦物類三種,草藥類二十七種。

磁石:味辛鹹,性寒,無毒。主治周痺、風濕、四肢關節疼痛,手無力拿物,肢體酸痛,消除大熱、煩悶以及耳聾,滋養腎臟,強健骨骼,益精,除煩,疏通關節,消散癰疽、鼠瘻、頸部腫塊、喉嚨疼痛,治療小兒驚癇。鍊成藥水服用,可使人受孕。又名玄石、處石。生長在泰山山谷及慈山陰坡。鐵礦所在,則生長於向陽處,採集沒有特定時間。茈胡是它的引經藥,能解鐵毒,忌與牡荊、莽草同用,畏黃石脂。

好的磁石,顏色紫黑而乾燥,內部有孔,孔內呈黃赤色,表面有細毛,具有吸鐵的特性,能吸附數十根針,或一、二斤重的刀器,旋轉而不掉落,這樣的磁石品質最佳。參閱《圖經》、《衍義》。

周痺不僅僅是由風濕引起,風濕也不一定都導致周痺。四肢關節疼痛,周痺有此症狀,風濕也有此症狀。如果說「風濕周痺」,就顯得只有由風濕引起的周痺,而忽略了尚未成形的周痺,以及僅因風濕引起的四肢關節疼痛。周痺存在於經絡之中,沿著經絡向上或向下,遍及全身。而「肢節中痛」,是否就沒有遍及全身?四肢關節疼痛,則四肢末端都可能受累。

而說「不可持物」,是否就沒有影響到足部?四肢關節疼痛不能拿東西,急性病和慢性病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而說「洗洗痠削」,是否就沒有考慮到新發生的疾病?《靈樞》〈周痺篇〉所說值得參考,說:「風寒濕邪客於肌膚之間,聚集而形成水腫,水腫遇寒則凝結,凝結則衝破肌肉而使肌肉分裂。」現在如果沒有遇到寒邪,則不會凝結,不凝結則不會外排至肌肉,而是深入骨節。

書中說:「分裂則痛,痛則氣血運行恢復,氣血運行恢復則發熱,發熱則疼痛減輕,疼痛減輕則厥冷,厥冷則其他痺證發生。」現在沒有肌肉分裂而內陷,則不會發熱也不會厥冷,而只是肢體酸痛。書中說:「此內不在臟腑,外未發於皮膚」,這是周痺、風濕的共同點。「獨居於肌肉之間」,則與風濕不同了。所以,磁石的主治,既能治療真氣運行不暢的症狀,使之暢通;即使尚未達到真氣運行不暢的程度,也能治療。

總而言之,磁石,從質地來說,要選取表面有毛,內部有孔的石頭,因為這種石頭重而下墜,從肺經到達腎經;從顏色來說,要選擇顏色黑色,孔內呈黃赤色而沒有青色的石頭,因為這樣是有下降而沒有上升,從肺經到達腎經。如果腎經積存太多,如同石頭沒有孔,則即使下降,也沒有作用,所以不能治療身體的疼痛。有下降而沒有上升,如果疼痛在足膝,如同石頭已經落地,那麼還能再下降到哪裡呢?所以只能治療肘腕的疼痛。

然而,重而下墜,只能直線下行;肘腕疼痛,理應從旁側治療。從直線治療旁側的疾病,能有效嗎?不知手臂有六經循行,在內側,太陰經最長;在外側,陽明經最靠前。太陰、陽明是表裡關係。太陰經病變,則陽明經為它開闢道路;陽明經病變,則太陰經為它疏通來源。總之,想使其到達胸中,則自然能順利下降。何況肘腕疼痛的根源,何必不在胸中呢?

胸中通暢,則肘腕疼痛自然會消除。書中說:「針灸治療周痺,必須先循行其下部的六經,觀察其虛實以及大絡的瘀血不通,以及虛弱而經絡凹陷的部位,然後調理,溫熨以疏通。其痙攣僵硬則循其經絡方向推拿」,而磁石則具有治療虛證的功效。然而,書中又說「消除大熱煩悶以及耳聾」,這是為什麼呢?「及」字,不能作單一理解,也不能作截然分開的理解。總之,凡是耳聾伴隨大熱煩悶的,都可以治療;大熱煩悶而不耳聾的,也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