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03)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03)

1. 本經疏證第五卷

盧子繇曰「瓜象實,在鬚蔓間也。蔕,瓜之綴蔓處也。性偏蔓延,末繁於本,故少延輒腐。《爾雅》云『其紹,瓞』,疏云『繼本曰紹;形小曰瓞』。故近本之瓜常小,近末之瓜轉大也。凡實之吮抽津液,惟瓜稱最;而吮抽之樞,惟蔕。是以瓜蔕,具徹下炎上之用。乃蔕味苦,而瓜本甘,以見中樞之所以別於上下內外,誠湧洩之宣劑、通劑也。」

劉潛江曰「瓜以二月下種,蔓延而生,是由風木以達水。花於五、六月,其色黃,是秉火氣以致土,乃吐。花即有蔕,蔕味苦,實即結於蔕上,而味甘,是又為達水氣以至土。其所以舍甘,而獨用苦者,正以苦能達甘之用也。甘之用云何?蓋不止達水以至土,更先能達水以至火也。

故蔕之苦,其氣本於火;瓜之寒,其氣暢於水。觀其末大本小,可知厚孕於水氣。火原在水中,至夏而火畢達。火之畢達,正水之畢達也。夫土之甘,本備四氣,而以水火為用。至於水火畢達,則土之用,乃得際於極上。胃氣之至於肺,以布四臟,皆由此也。即是以思,則其療諸證之功,如火能達,則風與熱之為患者,俱散;水能達,則溼與寒之為患者,俱散。水火旣達,土亦自達矣。

何況溼熱、黃疸,其病原在土之體,又何不達之有哉!

觀「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衇微浮,胷中痞鞕,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胷有寒也,當吐之」、「病人手足厥冷,衇乍緊者,邪結在胷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胷中,當須吐之」,皆瓜蔕散主之。「太陽病,中暍,身熱疼重而衇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宜一物瓜蔕湯」,則知瓜蔕之治胷中實矣。

觀「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衇弦遲者,此胷中實,不可下,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則知雖胷中實,但兼乾嘔,遂不可用矣。觀「胷上諸實,胷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反有涎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衇反遲,寸口衇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即止」,則知雖喜按,下利,但胷中實而痛,即可用矣。

觀「太陽病,當惡寒。不惡寒,關上衇細數,為吐之過」,則知,凡胷中未痞鞕者,皆不可吐矣。所以然者,瓜蔕屬火,為土防水之門閾,乃抽吮土氣之物,非抽吮水氣之物。故主吸地中滋潤,以益瓜。凡栽瓜者,必使其蔓,不著田塍。若田塍燥,則蔕反浥瓜中脂液以救蔓;田塍有水,則蔓爛蔕落。

此瓜蔕之僅能抽吮寒氣、熱氣、溼氣,而於水飲,則忌之。於土之燥者,益忌之。是「吐後,腹中飢,口不能食,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所由見也。然則宿食在上者,宜吐之,則非寒熱溼,而與水飲,同為有形之物矣。此又當作何解?夫吐水,多係虛證;吐食,多係實證。

白話文:

盧子繇說:「瓜的果實是長在藤蔓之間的,瓜蒂則是瓜連接藤蔓的地方。瓜的特性是向外蔓延生長,末端比根部更茂盛,所以藤蔓稍長就容易腐爛。《爾雅》說『其紹,瓞』,疏解說『接續根部的叫紹;形狀小的叫瓞』。所以靠近根部的瓜通常比較小,靠近末端的瓜反而比較大。所有果實都是吸取養分生長,但以瓜吸取最多;而吸取的關鍵在於瓜蒂。因此瓜蒂具有向上和向下的作用。瓜蒂味苦,而瓜本身味甘,這顯示了中樞部位和上下內外的不同,瓜蒂確實是宣洩和疏通的藥物。」

劉潛江說:「瓜在二月下種,蔓延生長,這是透過風木的力量來達到水的滋養。五、六月開花,花是黃色的,這是秉持火氣來滋養土,也就是吐出。花開後就有瓜蒂,瓜蒂味苦,果實結在瓜蒂上,味道是甜的,這是再藉由水氣來達到滋養土。之所以捨棄甘味,而只用苦味,正是因為苦味能發揮甘味的效用。甘味的作用是什麼?它不僅能將水引到土,更能先將水引到火。

所以瓜蒂的苦味,它的氣是來自於火;瓜的寒性,它的氣是來自於水。觀察瓜的末端大、根部小,就可以知道瓜是蘊含大量水氣的。火原本就在水中,到了夏天火氣就能完全發揮。火氣完全發揮,正是水氣完全發揮的時候。土的甘味,本來就具備四種氣,並以水火為用。當水火都發揮到極致時,土的作用就能達到最頂峰。胃氣到達肺,然後分布到四臟,都是由此而來的。依此推想,它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如果火氣能發揮,那麼風和熱引起的疾病都會消散;如果水氣能發揮,那麼濕和寒引起的疾病都會消散。當水火都發揮作用,土自然也能達到平衡。

更何況濕熱、黃疸,這些病根都在土的本體,又怎麼可能達不到呢!

觀察到「病症如同桂枝證,頭不痛、脖子不僵硬,寸脈稍微浮動,胸中感到痞悶脹硬,氣往上衝到咽喉,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胸中有寒氣,應該用催吐法治療」、「病人手腳冰冷,脈象時而緊繃,這是邪氣結在胸中」、「心中煩悶,肚子餓卻吃不下東西,病在胸中,應該用催吐法治療」,這些都是用瓜蒂散來治療。「太陽病,中暑,身體發熱疼痛沉重,脈象微弱,這是因為夏天受到冷水侵襲,水行於皮膚所導致,應該用單味瓜蒂湯」,由此可知瓜蒂是治療胸中實證的藥物。

觀察到「少陰病,吃東西就吐,心中溫溫地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剛發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弦而遲緩,這是胸中有實邪,不能用瀉法,應該用催吐法治療。如果胸膈有寒飲,乾嘔不止,就不能用催吐法,應該用溫法治療」,由此可知雖然是胸中有實證,但如果兼有乾嘔,就不能用催吐法。觀察到「胸部諸多實證,胸中鬱悶疼痛,吃不下東西,想要讓人按壓,反而會流口水,腹瀉,一天拉十幾次,脈象反而遲緩,寸口脈微滑,這是可以用催吐法治療的。吐出後,腹瀉就停止」,由此可知,雖然喜歡按壓、腹瀉,但只要胸中實而疼痛,就可以用催吐法。

觀察到「太陽病,應該怕冷,如果不怕冷,關上脈細數,這是因為催吐過度造成的」,由此可知,凡是胸中沒有痞悶脹硬的,都不可以使用催吐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瓜蒂屬於火,是土阻擋水的門戶,是吸取土氣的物質,而不是吸取水氣的物質。所以它主要吸取地中的滋潤,來滋養瓜。凡是種瓜的人,都必須讓瓜蔓不接觸田埂。如果田埂乾燥,瓜蒂反而會吸取瓜中的油脂來救助瓜蔓;如果田埂有水,瓜蔓就會腐爛,瓜蒂也會脫落。

由此可知瓜蒂只能吸取寒氣、熱氣、濕氣,對於水飲則是很忌諱的。對於乾燥的土,更是忌諱。這也是「催吐後,肚子餓,卻吃不下東西,不喜歡稀粥,想吃冷食」的原因。既然如此,那麼宿食積在上方,可以用催吐法來治療,這就不是寒熱濕的問題,而是與水飲一樣,都是有形的物質了。這又該如何解釋呢?吐水,多半屬於虛證;吐食物,多半屬於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