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程杏軒醫案》輯錄 (23)
《程杏軒醫案》輯錄 (23)
1. 饒君揚翁脾虛瀉血肺燥咳嗽證治異歧
據諭向來冬春左畔畏風,夏秋上焦熱悶,藥投清散,服時雖效,過後依然。揆度其故,諒緣營衛失和,籓籬不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斷無六淫之邪,久羈人身之理。使非探本尋源,徒泛治標無益,且俟新病瘥後,再為圖之。下極為魄門,魄門亦為五臟使,痔血去多,陰虧陽冒,上焦燥熱乾咳,陽加於陰,謂之汗。
前則瀉多納少,故仿胃藥收功。茲則大便如常,多食善飢,病情迥別。丹溪謂男子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陽主動,陰主靜,理當育陰濟陽,靜以制動。據言每屆秋時即患咳嗽,服清潤之劑頗驗。目前感後,恐有餘邪,地黃滋膩,似未可服。按質虛偶感,邪本無多,既已驅逐,諒無逗留。
肺與大腸相表裡,腸熱上熏,肺燥則癢,癢則咳,此咳嗽之故,非關於風,而實由於燥也。經云:燥者濡之,痔血咳嗽,同歸一途,無煩分治矣。
安波按:大腸為燥府,以潤為補。擬桑麻丸意,以表裡同治。
白話文:
饒君揚翁長期以來冬天和春天左半身怕風,夏天和秋天上半身感覺悶熱。雖然服用清熱散寒的藥物時有效,但藥效一過又復發。仔細推測原因,是因為營衛之氣失調,人體的防禦機制薄弱,邪氣容易入侵,體內元氣虛弱所致。他並非長期受到外邪侵犯,所以單純治療表面症狀無濟於事,應該等病情稍好轉後再治療。他的下焦(指肛門)出血較多,陰虛陽亢,導致上焦燥熱,乾咳不止,這就好比陽氣過盛而傷陰。
之前他瀉下較多,吸收較少,因此治療方法類似於治療胃病,注重收斂止瀉。但現在他的大便正常,食慾很好,病情與之前不同。朱丹溪說,男子陽氣通常較盛,陰氣通常不足,陽氣主動,陰氣主靜,因此應該滋陰補陽,以靜制動。他說每到秋天就咳嗽,服用滋潤的藥物效果不錯。目前雖然病症好轉,但可能還有殘餘邪氣,而地黃滋膩,似乎不宜服用。依我看,他只是體質虛弱偶爾受邪,邪氣並不多,已經驅逐了,應該不會久留。
肺和大腸互為表裡,大腸熱邪上熏,導致肺燥,肺燥則發癢,發癢則咳嗽,這就是他咳嗽的原因,並非風寒所致,而是燥邪所引起。醫書上說:乾燥的就要滋潤它。痔瘡出血和咳嗽,道理相同,不必分開治療。
安波評論:大腸是燥熱之府,滋潤就是對它的補益。我擬用類似桑麻丸的方劑,來同時治療肺和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