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塵醫話》~ 卷二 (2)
卷二 (2)
1. 婦科述略
若在臨月,則子得生而母當殞。其五云:見面赤舌紫,其人必嗜飲,乃酒毒內傳所致。如淡紫戴青,為陰症夾食,難治也,即用枳實、理中、四逆輩,亦難為力。若面赤舌青,母雖無妨,子殞腹內,急宜用芎歸湯合平胃散,加朴硝下之,以救其母。其六云:面黑而舌乾卷短,或黃黑刺裂,乃里症至急,不下則熱邪傷胎,下之危在頃刻。
如無循衣撮空直視等證,十中可挽回一二,妊娠傷寒傷風,首宜固胎順氣,雖見脈緊無汗,不可用麻黃、青龍及一切解表猛劑,以風藥性升,皆犯胎氣也。鄭虛谷曰:妊娠傷風,無論時月及月分多少,俱宜嚴氏紫蘇飲加蔥白為至穩。
古人用芩、術安胎,是因子氣過熱不寧,故用黃芩苦寒以安之。脾為一身之津梁,主內外諸氣,而胎息運化之機,全賴脾土,故用白朮以助之。然惟形瘦血熱,營行過疾,而胎常上逼者宜之。
至若形盛氣衰,胎常下墜者,非人參舉之不安;形盛氣實,胎常不運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虛火旺,腹常急痛者,非芎、歸、地、芍養之不安;體肥痰盛嘔逆眩暈,非芩、半豁之不安。此皆治母之偏勝也,婦人墜胎與難產病之最險者也。治墜胎往往用補澀,治難產往往用攻下,皆非正法。
蓋半產之故,由於虛滑者半,由於內熱者半,得胎之後,衝任之血,為胎所吸,無餘血下行,血苟不足,則胎必枯槁而墜。其本由於內熱,火盛陽旺,而陰劫血益少矣。治宜養血為先,清熱次之,若泥於膩補,反生壅滯之害。至於產育,乃天地生生化育之理,本無危險,皆人之自作也。
用力不可太早,早則胎先墜下。舒轉不及,胞漿先破,胎已枯澀,遂有橫生倒產之虞。其治亦不外乎養血為主,血生則胎自出,若誤用攻下之藥。則胎雖已產,衝任大傷,氣冒血崩,危在呼吸矣。慎之慎之。
白話文:
婦科述略
臨盆時,若母親性命垂危,嬰兒卻能順利出生,有以下幾種徵兆:面色發紅,舌頭紫紅,此人必嗜酒,為酒毒入侵所致。若舌頭顏色淡紫並帶青色,則為陰虛夾雜食積,難以治療,即使使用枳實、理中、四逆等藥物,也難以奏效。若面色紅潤而舌頭青紫,母親則無大礙,但嬰兒將夭折腹中,需立即使用芎歸湯合平胃散,再加入朴硝服用,以挽救母親性命。
面色黝黑,舌頭乾燥、捲曲而短小,或者舌頭顏色發黃發黑並有裂痕,這是病情危急的徵兆,若不採取措施,熱邪將傷害胎兒,延誤治療,性命危在旦夕。
若沒有循衣、撮空、直視等症狀(指危重症狀),則十個病人中或許能挽回一兩個。妊娠期間若患上傷寒或傷風,首先應固護胎兒、順暢氣血。即使脈象緊促,沒有汗出,也不可使用麻黃、青龍等解表藥物,因為風藥具有向上升發的特性,會影響胎氣。鄭虛谷說:妊娠期間傷風,不論懷孕時間長短,都應該服用嚴氏紫蘇飲加蔥白,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古人使用黃芩、白朮安胎,是因為胎氣過於亢盛而不安,所以用苦寒的黃芩來安撫胎氣。脾臟是人體的樞紐,主管人體內外的氣機,胎兒的呼吸和營養吸收都依靠脾土,所以用白朮來輔助脾臟功能。然而,只有身形消瘦、血熱、氣血運行過快,胎兒常向上衝的情況才適合使用。
如果身形健壯但氣血衰弱,胎兒常向下墜,則需用人參來提升元氣;如果身形健壯,氣血充盛,胎兒發育停滯,則需用香附、砂仁來疏通氣機;如果血虛火旺,腹部經常劇痛,則需用川芎、當歸、地黃、白芍來滋養氣血;如果體型肥胖,痰濕盛,伴有嘔吐、眩暈等症狀,則需用黃芩、半夏來化痰。這些都是針對母親的偏勝症狀進行治療。婦女墜胎和難產是最危險的疾病,治療墜胎往往使用補益澀滯的方法,治療難產則往往使用攻下之法,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大多數早產是由於氣血虛弱滑脫或內熱造成的。懷孕後,衝任二脈的血液被胎兒吸收,沒有多餘的血液下行,如果血液不足,則胎兒必然枯萎而墜落。其根本原因是內熱,火盛陽旺,陰液受損,血液減少。治療應以養血為主,清熱為輔,如果過度滋膩補益,反而會造成壅滯的危害。
生產本是天地間生生化育的自然規律,原本沒有危險,都是人為造成的。用力不可過早,過早用力則胎兒會先墜下。如果舒展轉動不及時,羊水先破,胎兒已經枯萎,則可能發生橫生、倒產等情況。治療也以養血為主,血氣充足,胎兒就能順利娩出。如果錯誤地使用攻下之藥,即使胎兒已經出生,衝任二脈也會受到嚴重損傷,導致氣逆血崩,危及性命。務必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