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楠

《客塵醫話》~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產後述略

產後妄言妄見,由氣血兩虛,魂魄無依也。不可誤認為邪祟,噴以符水,驚以法尺,多致不救。丹溪云:虛病似邪祟是也。又云:欲泄其邪,當補其虛。宜服安神定志生化湯。

棗仁(一錢五分,炒熟),遠志(四分,炒),柏子仁(一錢五分,勿研),麥冬(一錢五分,炒),歸身(三錢),川芎(一錢),桃仁(七粒,去皮尖),炙甘草(四分),炮薑炭(四分),人參(五分),加龍眼肉(五個)

產後去血過多,防血脫;氣短如喘,防氣脫;汗多妄言妄見,防神脫。雖有血陰氣陽之分,而精散魂去之促無異,若非厚藥急方,濃煎頻服,奚能有救?宜服大補生化湯。

人參(一錢五分),熟地(四錢),炙黃耆(一錢五分),淡附子(三分),五味子(十粒),制冬朮(一錢),麥冬(一錢五分),白桃仁(八粒),歸身(三錢),川芎(八分),炮姜(四分),炙甘草(三分)

產後傷食,因形體勞倦,脾胃俱虛,不思食而強與之,胃雖勉受,脾難轉運,食停痞滿,噯腐吞酸,必須健脾助胃,加以輕品消導之藥,則食化脹平。斷不可用峻劑消之,致傷元氣,宜服健脾消食生化湯。

歸身(三錢),川芎(一錢),焦白朮(一錢),焦神麯(一錢),焦麥芽(一錢),陳皮(五分,炒),炙甘草(四分)

如傷肉食加焦山楂一錢,砂仁四分,或以絹包炒熟麩皮,加芒硝少許,揉熨更穩。

產後因忿怒氣逆,胸痞不舒,宜用木香生化湯。

煨木香(二分),歸身(三錢),川芎(一錢),炮姜(四分),陳皮(四分,炒)

產後類瘧,寒熱往來,應期而發,此元虛而外邪易侵,不可作泛常瘧治。有汗宜用滋榮扶正化邪生化湯;無汗頭痛,加減養胃湯。

歸身(三錢),川芎(一錢),人參(一錢),炙甘草(四分),麥冬(一錢五分),陳皮(四分,炒),炙黃耆(八分),藿香(三分),荊芥炭(六分),生薑(四分)

河井水煎服。

加減養胃湯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二分),藿香梗(四分),炙甘草(四分),人參(一錢),焦白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製半夏(八分),橘皮(四分),姜皮(二分),酒炒柴胡(三分)

產後七日,內外發頭痛,惡寒類太陽症;潮熱自汗,大便不通,類陽明症;往來寒熱,口苦脅痛,類少陽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類外感傷寒治者,慎勿輕產而重傷寒,以麻黃柴胡等湯治之也。蓋產婦血脫之後,而重發汗,虛虛之禍,不可勝言。仲景有云:亡血家不可發汗。

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表。古賢立說,皆具至理,即使真感傷寒,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邪。且《內經》云: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溫而收之。即病同而治亦異。至如產後屬虛,無分南北,當於溫補中少佐辛散可也,宜祛邪生化湯。

白話文:

產後述略

產後出現胡言亂語、幻覺等症狀,是因為氣血兩虛,神魂失依所致。不可誤認為邪祟作祟,用符水噴灑,或用法尺驚嚇,這樣反而會延誤治療。丹溪先生說過:虛症常被誤認為邪祟。又說:想要去除邪氣,就要補益虛損。宜服用安神定志生化湯。

安神定志生化湯藥方:炒熟棗仁一錢五分、炒遠志四分、柏子仁一錢五分(勿研磨)、炒麥冬一錢五分、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去皮尖桃仁七粒、炙甘草四分、炮薑炭四分、人參五分,另加龍眼肉五個。

產後出血過多,要預防血虛脫;呼吸急促,像喘不過氣一樣,要預防氣虛脫;出汗多、胡言亂語、幻覺,要預防神虛脫。雖然有血虛、陰虛、氣虛、陽虛的區分,但精氣散失、魂魄離體的症狀卻很相似,若不使用滋補強壯的藥方,且濃縮煎煮頻繁服用,怎麼能治好?宜服用大補生化湯。

大補生化湯藥方:人參一錢五分、熟地四錢、炙黃耆一錢五分、淡附子三分、五味子十粒、制乾薑一錢、麥冬一錢五分、白桃仁八粒、當歸三錢、川芎八分、炮薑四分、炙甘草三分。

產後消化不良,是因為身體勞累,脾胃虛弱,即使強迫進食,胃雖然勉強接受,但脾臟卻難以運化,導致食物停滯,腹部脹滿,噯氣、反酸等症狀。必須要健脾益胃,再配合輕柔的消導藥物,才能使食物消化,脹滿得以消除。絕對不能使用峻猛的瀉下藥,以免傷損元氣,宜服用健脾消食生化湯。

健脾消食生化湯藥方: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焦白朮一錢、焦神麴一錢、焦麥芽一錢、炒陳皮五分、炙甘草四分。

如果消化不良是因食用肉類所致,可再加入焦山楂一錢、砂仁四分,或用絹布包著炒熟的麩皮,加入少許芒硝,溫熱熨敷,效果更佳。

產後因憤怒導致氣逆,胸部阻塞不適,宜服用木香生化湯。

木香生化湯藥方:煨木香二分、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炮薑四分、炒陳皮四分。

產後類似瘧疾,寒熱往來,按時發作,這是元氣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所致,不能像一般瘧疾那樣治療。若有汗,宜服用滋榮扶正化邪生化湯;無汗而頭痛,則需加減養胃湯。

滋榮扶正化邪生化湯藥方: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人參一錢、炙甘草四分、麥冬一錢五分、炒陳皮四分、炙黃耆八分、藿香三分、荊芥炭六分、生薑四分。

以上藥方皆用河井水煎服。

加減養胃湯藥方: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二分、藿香梗四分、炙甘草四分、人參一錢、焦白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制半夏八分、橘皮四分、薑皮二分、酒炒柴胡三分。

產後七日內,出現內外頭痛、惡寒,類似太陽病的症狀;或潮熱自汗、大便秘結,類似陽明病的症狀;或寒熱往來、口苦、脅肋疼痛,類似少陽病的症狀,這些都是由於氣血兩虛、陰陽失調所致,切勿將其當作一般傷寒來治療,用麻黃、柴胡等湯劑治療。因為產婦血虛後,再服用發汗的藥物,虛上加虛的危害,不可勝數。張仲景說過:失血的病人不能發汗。

丹溪先生也說:產後絕對不能服用發汗的藥物。古人的論述,都非常有道理,即使真的感染了傷寒,生化湯中的川芎、炮薑也能散發邪氣。而且《內經》說:西北之氣,能疏散寒邪;東南之氣,能溫煦收斂。即使疾病相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至於產後屬虛證,不論是寒是熱,都應該溫補為主,少加辛散藥物即可,宜服用祛邪生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