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四 (13)
卷四 (13)
1. 寒熱(第五十七)
一男子年十九,凡農作不憚勞,忽一日大發熱而渴,恣飲水數碗,次早熱退,目不識人,言謬誤自言,腹肚不能轉側,飲食不進,身轉掉不能。又至二日來告急。脈兩手澀而大,右為甚,於氣海灸三十壯,用白朮二錢、黃耆二錢、熟附一片、陳皮半錢,與十帖不效,反增發微渴,餘證仍在,卻進少粥,此氣豁和而血未應也。
於前藥去附子,加酒歸以和血,因有熱加人參一錢半,與三十帖而安,鄭兄年二十餘,秋初發熱,口渴妄言,病似鬼邪。八日後,兩脈洪數而有力,形肥而白,筋骨稍露,脈搏手,必涼藥所致,此勞倦病,溫補自安。已得柴胡七八帖矣,未效,因與黃耆附子湯,冷與飲之,三帖後,微汗得睡,脈亦軟,後又繼之,以黃耆白朮湯調補十日安,又加陳皮,與半月復舊。
呂親善飲不固,且好色,年半百,一日大惡寒,發戰,渴不多飲,脈大而弱,右關稍實略數,重則澀,蓋酒熱內郁,由表實而下虛也。以黃耆倍乾葛煎湯與之,盡五六帖,大汗而安。一婦人虛羸盜汗,惡寒,用吳茱萸雞子大,酒三升浸半日,煮服。面寒面熱,面寒,是胃熱,寒鬱熱也;面熱,是火起,困鬱而熱也。
人有病,面上忽見紅點者,多死。
白話文:
寒熱(第五十七)
一個十九歲的男子,平時辛勤勞作,突然有一天高燒口渴,喝了好幾碗水。第二天早上退燒了,卻認不得人,說話語無倫次,肚子翻來覆去不舒服,吃不下東西,身體也轉動不了。兩天後病情加重,求醫。脈象兩手都澀而有力,右手更甚。在氣海穴灸三十壯,用白朮、黃耆各二錢,熟附子一片,陳皮半錢,開了十帖藥卻無效,反而略微加重了口渴,其他症狀依舊。之後改進食少量粥,這是因為氣機通暢了,但血氣尚未恢復。
於是去掉之前的附子,加入酒制當歸以養血,因為還有發熱的症狀,又加了人參一錢半,服藥三十帖後痊癒。鄭先生二十多歲,秋初發燒,口渴胡言亂語,症狀像是中邪了一樣。八天後,脈象洪大有力,身體肥胖蒼白,筋骨略微外露,脈搏冰冷,顯然是服用寒涼藥物造成的。這屬於勞累過度導致的疾病,溫補即可痊癒。他之前已服用柴胡湯七八帖無效,於是給他服用黃耆附子湯,溫熱的藥物服用後,三帖藥之後微微出汗,得以入睡,脈象也變軟了。之後繼續服用,再用黃耆白朮湯調補十天痊癒,又加了陳皮,服用半個月後完全恢復。
呂先生平時飲酒無度,又好色,五十多歲,有一天突然惡寒發抖,口渴但不願多喝水,脈象大而弱,右手寸關脈略微充實且稍快,按壓則澀滯。這是因為酒熱鬱積於內,導致表證實而裡證虛。用黃耆加倍乾葛煎湯給他服用,服用了五六帖藥後,大量出汗而痊癒。一位婦女體虛盜汗,惡寒,用吳茱萸(量如雞蛋大小),用三升酒浸泡半日,煮熟服用。臉上忽冷忽熱,臉冷是胃熱,寒邪鬱結化熱;臉熱是內火旺盛,鬱結而化熱。
人生病時,臉上突然出現紅點,大多數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