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五 (12)
卷五 (12)
1. 藥品
神黃豆,諸家本草不載,惟見於葉大椿,《痘學真傳》云:神黃豆種出雲南,能稀痘,生熟各一粒,甘草湯咀服。然不若梁晉竹孝廉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所述為詳,云:神黃豆產滇之南徼西彝中,形如槐角子,視常豆稍巨,用桶瓦火焙去黑殼,碾細末,白水下之,可除小兒痘毒,服法以每月初二十六日為期,半歲服半粒,一歲服一粒,遞加至三歲三粒,則終身不出矣。或曰按二十四氣服之,以二十四粒為度。
芭蕉根汁,治疔走黃甚效。震澤鈕某患疔,食豬肉走黃腫甚,其妻向余室人求方,令取芭蕉根搗汁一宮碗灌之,即腫消而痊,次日入市逍遙矣。且不獨可治疔,凡熱毒甚者,亦能療之。妹婿周心泉家之嫗唐姓,夏患熱癤,至秋未已,自頭至足,連生不斷,令飲汁一茶盅,熱毒漸消而愈。
粵人喜啖檳榔,謂可闢瘴,而不知其益少損多。吳人喜啖蓖麻子,往往種之成林,採曝炒食,此尤當戒。蓋其性辛熱,瀉人元氣,隱受其害者多矣。(此藥《本草》列毒草門,且食此者一生不得食炒豆,犯之即脹死。)鄉愚無知,食之每習以為常,可慨也!
蔥蜜同食殺人,世皆知之,韭與蜜糖同食,亦能殺人,則知之者鮮矣。(見黃喑齋《折肱漫錄》。)
白話文:
[藥品]
神黃豆,是一種產自雲南偏遠地區的豆子,古籍中記載甚少,僅見於葉大椿的《痘學真傳》。據說它能減輕痘症的症狀,用法是生豆熟豆各一粒,用甘草湯送服。但梁晉竹孝廉紹壬在《秋雨庵隨筆》中記載得更詳細:神黃豆產於雲南西南邊陲的彝族地區,形狀像槐樹的豆莢,比普通的豆子略大。使用方法是將豆子用瓦罐烘焙去除黑色外殼,然後磨成細粉,用白開水送服。可以治療小兒痘毒,服用時間以每月二十六日為宜,半歲孩子服半粒,一歲服一粒,以此類推,三歲服三粒,據說就能終身不再長痘。也有人說,可以根據二十四節氣服用,每次服用二十四粒。
芭蕉根的汁液,治療疔瘡引起的黃疸非常有效。震澤的鈕某患了疔瘡,吃了豬肉後出現黃疸,腫脹嚴重,他妻子向我妻子求醫,我妻子讓她取芭蕉根搗汁,用一個碗的量灌服,腫脹馬上消退痊癒,第二天就能出門了。而且芭蕉根汁液不僅能治疔瘡,凡是熱毒很重的病症,都能治療。我妹夫周心泉家裡的唐姓老婦,夏天患了熱瘡,到秋天還沒好,從頭到腳不斷長出新的熱瘡,讓她喝了一茶盅芭蕉根汁,熱毒逐漸消退痊癒。
廣東人喜歡吃檳榔,認為可以預防瘴氣,卻不知道它的害處遠大於益處。江蘇吳地人喜歡吃蓖麻子,往往大量種植,採摘曬乾後炒著吃,這更應該戒掉。因為蓖麻子性味辛熱,會耗損人體元氣,暗中受害的人很多。(《本草綱目》將蓖麻子列為毒草,而且吃了蓖麻子的人一輩子都不能吃炒豆,否則會脹死。)鄉下人不懂事,經常吃蓖麻子,習以為常,令人惋惜!
蔥和蜂蜜一起吃會致死,這是眾所周知的;韭菜和蜂蜜一起吃也會致死,知道的人卻很少。(見黃喑齋《折肱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