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五 (8)
卷五 (8)
1. 藥品
其說詳見《溫病條辨》,可補諸家本草之闕,近世醫士能細辨藥性者少矣。丙辰秋,余戚吳氏婦,偶感風寒咳嗽氣急,某醫診之,用桑白皮為君,咳嗽轉劇,急令勿服,改用杏蘇散加減乃愈。
萬曆間陸祖愚(見《三世醫驗》)。治沈姓妻疫病垂危,其鄰邵南橋助銀兩許,以備殯殮之資,陸謂以其半易人參,此婦尚可生,乃以白虎合生脈二劑,用人參五錢,服後病勢減半,於前方加白芍,只用人參一錢,服四劑而愈。此可想見其時參價之賤,今之貧人遇病,如需一兩參,非銀十餘兩不可,雖有良醫,將如之何?
杏仁潤肺利氣,宜湯浸去皮尖,麩炒黃,若治風寒病,則宜連皮尖生用,取其發散也。今人概去皮尖,殆未達此意耳。
服參不投者,服生萊菔。姚涴云《本草分經》謂服山楂可解。《本草綱目拾遺》粟子殼煎湯服,解參之力尤勝。余謂疾之輕者猶可解,重則無藥可解,要在審所當用,勿妄投而已。
玉簪、鳳仙,《本草綱目》入毒草部,玉簪之毒在根,鳳仙之毒在子,皆能透骨損齒。又如珍珠蘭、茉莉等,其根亦皆有毒殺人。
菸草明季始有之,其種出於淡巴國,流入呂宋國,轉入閩,閩石馬鎮產者最良。諸家本草皆載入毒草門,《匯言》謂偶有食之,其氣閉悶,昏潰如死,其非善物可知。《備要》謂火氣熏灼,耗血損年,取其所長,惟闢瘴除穢而已。今人嗜此者眾,煙肆之多,幾於酒肆埒,雖不若鴉片煙之為害甚烈,然能耗肺氣,傷陰血。
凡患咳嗽、哮喘、虛損、吐血、氣虛、火炎等症,尤宜遠之。
輕粉辛燥有毒,以治楊梅瘡,奏效雖捷,而毒氣竄入筋骨,變生他疾,為害無窮。大風子之治癘風亦然,制方藥者其慎之。
本草謂梔子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臨證指南》治外感證,多用黑山梔。黃退庵云,近多炒用,用生者絕少。余按:仲景梔子湯,有病人舊微溏不可與服之禁,蓋以其苦寒也,若炒黑則寒性減,無論舊溏與否,皆可服矣,此所以用生者少歟。
藥物來自海外者甚多,中國之藥,亦有遐方所寶重者,如西戎之需茶,唐古忒之需大黃,日本之需殭蠶是也。又往時專城入貢者,特市土茯苓,一時價昂百倍,見《錢塘縣誌》。
薄荷氣清輕,而升散最甚,老人病人,均不可多服,台州羅鏡涵體質素健,年逾七旬,偶患感冒無汗,以薄荷數錢,煎湯服之,汗出不止而死。舅氏周愚堂先生楨,患怔忡甫痊,偶啖薄荷糕,即氣喘自汗不得寐,藥中重用參耆乃安。
藥中所用橡實,其木之名稱。《詩經》曰櫟、曰栩、曰柞、曰棫,(不結實者名棫),《爾雅》又曰柔橡實,一名皂鬥,俗稱野栗子,澀腸止痢,功勝罌粟。杭州學廨傍有一大株,夏日陰濃,藉以避暑,深秋結實繁茂,涼風吹墮,撲檐拋屋,終夜有聲,頗耐清聽。
白話文:
[藥品]
許多藥物的詳細說明可參考《溫病條辨》,這本書補足了其他本草書籍的不足,但現代醫生很少能仔細辨別藥物的藥性。丙辰年秋天,我的親戚吳氏婦女偶感風寒,咳嗽氣喘,某位醫生診斷後,用桑白皮為主藥,結果咳嗽加劇,我立即叫她停藥,改用杏蘇散加減,才痊癒。
萬曆年間,陸祖愚(詳見《三世醫驗》)曾治癒沈姓婦女的危急疫病。當時沈婦的鄰居邵南橋捐助了一些銀兩,準備用作喪葬費用。陸祖愚認為用一半的銀兩購買人參,沈婦還有救,於是用白虎湯合生脈散兩劑,人參用五錢,服藥後病情減輕一半,之後又在處方中加入白芍,人參只用一錢,服藥四劑後痊癒。由此可見當時人參價格低廉,如今貧苦人患病,若需要一兩人參,至少需要十幾兩銀子,即使有好的醫生,又該怎麼辦呢?
杏仁潤肺利氣,宜用溫水浸泡去皮尖,再用麩皮炒黃。如果治療風寒病,則應該連皮尖一起生用,才能發揮其發散的功效。現在的人通常都去除皮尖,大概沒有理解這其中的道理。
服用人參後產生不良反應的,可以服用生蘿蔔。姚涴在《本草分經》中說服用山楂可以解人參毒。《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粟子殼煎湯服用,解人參毒的效果更好。我認為病情輕微的尚可解毒,病情嚴重則無藥可解,關鍵在於判斷是否應該使用人參,不要亂用即可。
玉簪、鳳仙花,《本草綱目》將其列入毒草類,玉簪的毒性在根部,鳳仙花的毒性在種子,都能傷及骨骼和牙齒。像珍珠蘭、茉莉等植物的根部也都有毒,可以致人死命。
菸草在明朝末年才出現,其種子來自淡巴國,流入呂宋國,再傳入福建,福建石馬鎮所產的菸草最好。各種本草書籍都將其列入毒草類,《匯言》記載偶爾食用菸草,會感到氣悶,昏迷不醒,如同死亡,可見它不是好東西。《備要》記載菸草的火氣會灼傷身體,耗損精血,它的優點僅僅是可以辟瘴除穢而已。現在嗜煙的人很多,菸館遍地都是,數量幾乎與酒館相當,雖然不如鴉片危害嚴重,但也能耗損肺氣,傷及陰血。
凡患咳嗽、哮喘、虛損、吐血、氣虛、內熱等症,尤其應該遠離菸草。
輕粉辛辣燥熱且有毒,用於治療梅毒,雖然見效快,但毒氣會侵入筋骨,導致其他疾病,危害無窮。用大風子治療麻風病也是如此,配製藥方的人應當謹慎。
本草書記載梔子生用瀉火,炒黑則止血。《臨證指南》治療外感疾病,多用炒黑的山梔子。黃退庵說,現在多用炒熟的梔子,用生的很少。我認為:仲景的梔子湯,對於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禁用,是因為它性寒,如果炒黑,寒性就會減弱,無論是否脾胃虛弱,都可以服用,這大概就是生梔子用得少的原因吧。
很多藥物來自海外,中國的藥物,也有遠方國家珍視的,例如西域需要茶葉,唐古忒需要大黃,日本需要僵蠶。以前專門進貢的藥物,例如土茯苓,一時價格昂貴百倍,見於《錢塘縣誌》。
薄荷氣味清香輕揚,但發散之力很強,老年人和病人都不宜多服。台州的羅鏡涵身體素質很好,七十多歲了,偶然患感冒,無汗,服用幾錢薄荷煎劑,結果汗出不止而死。我的舅舅周愚堂先生,患心悸病剛痊癒,偶然吃了薄荷糕,就氣喘、自汗、失眠,用大量人參、黃耆才得以平復。
藥材中使用的橡實,其樹木名稱,《詩經》中稱之為櫟、栩、柞、棫(不結果實的稱為棫),《爾雅》又稱柔橡實,一名皂鬥,俗稱野栗子,具有澀腸止痢的功效,勝過罌粟。杭州學廨旁邊有一棵很大的橡樹,夏天樹蔭濃密,可以避暑,深秋果實累累,涼風吹落,打在屋簷上,聲音綿綿不斷,很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