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五 (7)
卷五 (7)
1. 藥品
枸杞子,諸家本草有謂其甘平者,有謂其苦寒者,有謂其微寒者,有謂其甘微溫者,均未嘗抉發其理。惟張石頑《本經逢原》謂味甘色赤,性溫無疑,緣《本經》根子合論無分,以致後人或言子性微寒,根性大寒,蓋有惑於一本無寒熱兩殊之理。夫天之生物不齊,往往豐於此而澀於彼,如山茱萸之肉澀精,核滑精,當歸之頭止血,尾破血,橘實之皮滌痰,膜聚痰,不一而足。
即炎帝之嘗藥,亦不過詳氣味形色,安有味甘色赤形質滋腴之物性寒之理?其辨別獨精勝於諸家。余壯歲服藥,每用枸杞子必齒痛,中年後服之甚安。又嘗驗之肝病有火者,服枸杞子往往增劇,謂非性溫之徵耶?
張叔承《本草選》謂方書所用大棗,不分黑白,細詳之,乃是紅棗之大者,若黑棗則加蜜蒸過者。又謂今人蒸棗多用糖蜜拌過,久食最損脾胃,助濕熱也。竊意紅棗力薄,和胃則宜,黑棗味厚,補中當用,似不得混同施治。至助濕熱之說,理不可易,是以多食則齒生蟲而致損也。
《龍木論》治內障眼有五蛻散,用龍蛻(蛇皮)、蟬蛻、鳳凰蛻(烏雞卵殼)、佛蛻(蠶紙)、人蛻(男子奶發)等分,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熟羊肝吃,不拘時候,日進三服,佛蛻、人蛻之名甚新,可補入藥品異名中也。
竹筎從竹,而俗或從草作茹,青葙子從草,而俗或從竹作箱,皆誤。
松之餘氣為茯苓,楓之餘氣為豬苓,竹之餘氣為雷丸,亦名竹苓。豬苓在《本經》中品,雷丸在下品,茯苓在上品,方藥用之獨多,以其得松之精英,久服可安魂養神,不飢延年也。又有橘苓。生於橘樹如蕈,可治乳癰,見趙恕軒《本草綱目拾遺》。
葛仙米乃山穴中石上為水所漬而成,楚蜀越深山中皆有之。龍青霏《食物考》謂清神解熱療痰火,久服延年。《本草綱目拾遺》則謂性寒,不宜多食。按:此物不入藥用,只宜作羹,味殊鮮美。凡煮食者,先入醋少許,方以滾水發之,則大而和軟。
木之用桑為多,曰葉,曰枝,曰花,曰椹,曰根皮,曰汁,曰耳,曰癭,曰油,曰蟲,曰寄生,曰螵蛸,凡十有二。果之用蓮為多,曰密,曰節,曰莖,曰葉,曰蒂,曰須,曰花,曰房,曰實,曰薏,曰汁,曰粉,亦十有二。二物皆有絲,一稟金氣,一得水精,《理虛元鑑》謂物性有全身上下純粹無疵者,惟桑與蓮,良有以也。
《金匱要略》王不留行散自注云:如風寒,桑東南根勿取之。後世註釋家謂風寒表邪在經絡,桑根下降,止利肺氣,不能逐外邪,故勿取之。吳鞠通推闡其義:桑根之性下達而堅結,由肺下走肝腎者也,內傷不妨用之,外感則引邪入肝腎之陰,而咳嗽久不愈矣。地骨皮為枸杞之根,入下最深,力能至骨,有風寒外感者,亦忌用之。
白話文:
[藥品]
枸杞子的性味,古籍記載不一,有的說甘平,有的說苦寒,有的說微寒,有的說甘微溫,都缺乏明確的解釋。只有張石頑在《本經逢原》中說枸杞子味甘色赤,性溫,這是因為《神農本草經》中根、子合論,沒有區分,所以後人就有所誤解,認為枸杞子微寒,根則大寒。其實,自然界的生物各有不同,往往在某一方面豐富而在另一方面不足,例如山茱萸的果肉澀,核卻滑,當歸的頭止血,尾破血,橘子的皮可以滌痰,而橘絡卻會聚痰,這樣的例子很多。
炎帝嚐百草,也不過是詳述藥物的氣味、形色而已,怎麼會有味甘色赤,形質滋腴的東西卻是寒性的道理呢?張石頑的見解獨具慧眼,勝過其他人。我年輕時服用枸杞子,經常會牙痛,中年以後服用就沒事了。我又曾經試驗過,肝病有火的人,服用枸杞子病情往往加重,這難道不是性溫的證明嗎?
張叔承在《本草選》中說,藥方里用的紅棗,不分黑白,仔細分析,所謂的紅棗其實是大顆的紅棗,如果是黑棗,那就是經過蜜蒸的。他又說,現在人蒸棗大多用糖蜜拌過,長期食用最傷脾胃,會助長濕熱。我認為,紅棗性溫和,適合和胃,黑棗味厚,適合補中,不能混為一談。至於助長濕熱的說法,道理沒錯,所以吃太多就會生蟲,損傷脾胃。
《龍木論》治療內障眼疾的五蛻散,用龍蛻(蛇皮)、蟬蛻、鳳凰蛻(烏雞蛋殼)、佛蛻(蠶紙)、人蛻(男子乳頭髮)等量,一起燒成灰,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熟羊肝送服,不拘時間,一天服用三次。佛蛻、人蛻的名字比較新穎,可以補充到藥品異名中。
竹筎字從竹,但民間卻誤寫成從草的茹字;青葙子字從草,但民間卻誤寫成從竹的箱字,這些都是錯誤的。
松樹的精華是茯苓,楓樹的精華是豬苓,竹子的精華是雷丸,也叫竹苓。豬苓在《神農本草經》中是中品,雷丸是下品,茯苓是上品,藥方中茯苓的用量最多,因為它得益於松樹的精華,長期服用可以安神養神,不飢延年。還有一種橘苓,生長在橘樹上,像蕈菇一樣,可以治療乳癰,見於趙恕軒的《本草綱目拾遺》。
葛仙米是長在山洞石頭上,被水浸泡而成的,楚地、蜀地、越地的深山中都有。龍青霏在《食物考》中說它可以清神解熱,治療痰火,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但《本草綱目拾遺》卻說它性寒,不宜多吃。總之,這種東西不用於藥,只適合做羹,味道非常鮮美。煮食的時候,先放一點醋,再用滾水煮,就會膨脹柔軟。
木材中桑樹的用途最多,包括葉、枝、花、果實(桑椹)、根皮、汁液、桑耳、桑癭、桑油、桑蟲、桑寄生、螵蛸,共有十二種。果實中蓮花的用途最多,包括蓮子、蓮節、蓮莖、蓮葉、蓮蓬、蓮鬚、蓮花、蓮房、蓮子、薏苡仁、蓮藕汁、蓮藕粉,也共有十二種。這兩種植物都有絲狀物,桑樹屬金,蓮花屬水,《理虛元鑑》說,植物中只有桑樹和蓮花是渾身上下都完美無缺的,這是有道理的。
《金匱要略》中王不留行散的注釋說:如果遇到風寒,不要採集桑樹東南方向的根。後世注釋者認為,風寒表邪在經絡中,桑根向下走,只能止瀉利肺氣,不能驅逐外邪,所以不要採集。吳鞠通闡述了這個意思:桑根的特性是向下達,而且堅硬,由肺向下走肝腎,內傷可以使用,外感則會把邪氣引入肝腎陰經,導致咳嗽久治不愈。地骨皮是枸杞的根,入藥最深,藥力可以到達骨頭,遇到風寒外感,也要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