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外科

治膿窠疥瘡,用大楓子五十粒,蓖麻子五十粒,蛇床子三錢,(以上三味研細另包。)麻黃錢半,斑蝥(去翅足)三個,雄豬油一兩,先將麻黃、斑蝥二味,同入豬油內煎枯,去渣盡淨,再將前三味放下,緩緩熬煎,待渣黑,然後取起,用絹袋包裹,向患處頻頻擦之。此方吳子嘉所傳,云曾經試過,甚效。

子嘉又傳治發背癰疽一切無名大毒,以及瘡癤等症神方,名迅風掃籜散,云得自常熟,屢試不爽。用穿山甲七片,蜈蚣去頭足七條,蟬蛻五錢洗,殭蠶炒去絲二錢,乳香去油二錢半,沒藥去油二錢半,全蠍(頭足要全,酒浸,去腹內腸)七個,斑蝥(去翅足,糯米炒)七個,明雄黃五錢,麝香一錢,冰片八分,五倍子一兩五錢,共為細末,曝乾,勿令見火,摻於毒上,再以尋常膏藥蓋之,其效如神,若遇大毒,須加升丹少許,和藥末同摻,其升丹必要自制,市中者不驗。

升丹方:水銀一兩,白礬一兩二錢,牙硝一兩二錢(皮硝不可用。)先將礬、硝二味研細,再入水銀,用小廣鍋一隻盛藥,再以粗碗一隻覆於鍋上,用細白皮紙搓作紙索,蘸水微濕,築於碗口,另用細礬末摻紙上,再用生石膏粉滿蓋碗底,以鐵秤錘壓碗上畢,以大釘四枚釘入泥地,用硬炭燒三炷官香,(四圍須用磚護住,火方有力),第一炷火文,第二炷火武,(一二炷香間須防走漏),第三炷火大武,當以扇拂之,冷定開視,而丹成矣。(丹在碗上,藥渣棄去不可用。

方書所言內癰,大概詳於肺胃大小腸,其它臟腑均略焉。吾鄉有患肝癰者,醫以為肺癰,服藥後日就危篤,延張夢廬學博視之,識為肝癰誤治,卒不能救藥而殞。按:《內經》云:期門隱隱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癰。又云:肝癰,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是其症亦尚易辨,特俗醫不學,遂致殺人耳。

陳遠公云:肝癰在左而不在右,左脅之皮必見紅紫色,而舌必見青色,治必平肝為主,佐以瀉火去毒,宜化肝消毒湯,白芍、當歸各三兩,金銀花五兩,黑山梔五錢,生甘草三錢,水煎服,蓋其治法與肺癰迥殊也。

王洪緒《外科全生集》論《馮氏錦囊》治陰疽,以溫補兼托,以為初起平塌,安可用托?托則成功,宜以潰為貴,即流注瘰癧惡核,倘有潰者,仍不敢托,托則潰者雖斂,增者又何如耶?因立陽和湯以施治,(熟地一兩,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麻黃五分,薑炭五分),遇平塌不痛大疽,倍加熟地。

嚴兼三謂生平遵此法以治陰症,屢獲奇驗,嘗於六月中治一男子,遍身熱毒,而腹上獨生一疽,平塌不痛,診其脈沉微無力,乃用陽和湯,加附子、黃耆服之,疽消而愈。蓋熱毒發於表,而陰疽根於內,故必治其本焉。因思古方治一切癰疽,用仙方活命飲,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云是瘡癰之聖藥,然以治陰疽,則有銀花、赤芍、花粉、貝母等涼藥,不若陽和湯專用溫補,能消患於未萌也。

白話文:

外科

治療膿瘡疥癬,用大楓子、蓖麻子各五十粒,蛇床子三錢(以上三味研磨成細粉後另行包好)。麻黃半錢,斑蝥(去除翅膀和腳)三個,豬油一兩。先將麻黃、斑蝥與豬油一起煎煮至藥材焦枯,去除殘渣,再加入前三味藥,慢慢熬煮,直到藥渣變黑,然後取出,用絹布袋包好,頻頻塗擦患處。這個方子是吳子嘉傳下來的,據說他親自試驗過,效果很好。

子嘉還傳授了一個治療發背癰疽等各種不明原因的毒瘡以及瘡癤等症的特效方,名為「迅風掃籜散」,據說是從常熟地區獲得的,屢試不爽。藥物包括:穿山甲七片,蜈蚣(去除頭足)七條,蟬蛻五錢(洗淨),殭蠶(炒去絲)二錢,乳香(去油)二錢半,沒藥(去油)二錢半,全蠍(頭足完整,用酒浸泡,去除腹內腸子)七個,斑蝥(去除翅膀和腳,用糯米炒)七個,雄黃五錢,麝香一錢,冰片八分,五倍子一兩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曬乾,避免見火,將藥粉敷在患處,再用普通的膏藥蓋上,效果神奇。如果遇到毒性很強的瘡瘍,需要添加少量升丹,與藥粉一起敷用。升丹一定要自己製作,市面上賣的不可用。

升丹的製作方法:水銀一兩,白礬一兩二錢,硝石一兩二錢(皮硝不可用)。先將白礬、硝石研磨成細粉,再加入水銀。用一個小廣口鍋盛放藥物,再用一個粗碗扣在鍋上,用細白皮紙搓成紙繩,沾水微微濕潤,圍在碗口,再用細白礬粉摻在紙繩上,再用生石膏粉鋪滿碗底,用鐵秤錘壓在碗上,用四枚大釘釘入泥地,用硬炭火燒三炷香(四周要用磚塊圍住,才能保持火力),第一炷香文火,第二炷香武火(一、二炷香之間要防止藥物泄漏),第三炷香大武火,要用扇子扇風降溫,待冷卻後打開查看,升丹就煉成了。(升丹在碗上,藥渣丟棄不用。)

古方書記載的內癰,大多詳細講述肺、胃、大小腸的疾病,其他臟腑的記載則比較簡略。我們鄉下曾有一位患者患有肝癰,醫生卻誤診為肺癰,服藥後病情迅速惡化,危在旦夕。後來請張夢廬學博診治,識別出是肝癰誤治,最終回天乏術。根據《內經》記載:期門穴隱隱作痛的是肝疽,其上皮膚略微隆起的是肝癰。又說:肝癰患者,兩脅部脹滿,臥下時驚恐不安,小便不利。所以,肝癰的症狀還是比較容易辨別的,只是因為一些庸醫不學無術,才會造成誤診致死。

陳遠公說:肝癰位於左側,不在右側,左脅部的皮膚一定會出現紅紫色,舌頭一定會呈現青色,治療一定要以平肝為主,輔以瀉火解毒,可以用化肝消毒湯,藥物包括白芍、當歸各三兩,金銀花五兩,梔子五錢,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其治療方法與肺癰完全不同。

王洪緒《外科全生集》評論《馮氏錦囊》治療陰疽的方法,認為溫補兼托的方法不妥,認為陰疽初期平塌無痛,怎麼可以用托法?托法雖然能使膿腫外排,但應該以潰瘍為貴。即使是流注、瘰癧、惡性腫塊,如果已經潰瘍了,也不敢用托法,因為托法雖然能使潰瘍收斂,但新的腫塊又會增生。因此,他創立了陽和湯來治療陰疽。(藥物包括熟地一兩,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麻黃五分,炮薑五分),遇到平塌無痛的大腫塊,熟地的用量要加倍。

嚴兼三說他一生都用這個方法治療陰症,屢獲奇效。他曾在六月間治療一個男子,全身熱毒,腹部獨生一個腫塊,平塌無痛,診其脈沉微無力,便用陽和湯,並加入附子、黃耆服用,腫塊消退痊癒。因為熱毒發於表,而陰疽根於內,所以必須治療其根本。他又想到古方治療一切癰疽,都用仙方活命飲,未成形的腫塊能使其消散,已成形的腫塊能使其潰破,被稱為治療瘡癰的聖藥。但是用它治療陰疽,裡面有金銀花、赤芍、花粉、貝母等涼藥,不如陽和湯專用溫補的方法,能消患於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