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胎產

辨妊娠,古人以形病脈不病為憑,沈金鰲更以嗜酸別之,何西池又以胎至五月則乳頭乳根必黑,乳房亦升發為據。辨胎男女,古人以脈左大為男,右大為女,張路玉獨謂寸口滑實為男,尺中滑實為女,兩寸俱滑實為雙男,兩尺俱滑實為雙女,右尺左寸俱滑實為一男一女,此皆扼要之訣也。

陽湖史生家俊,言其同鄉名醫周八先生診一孕婦,左乳脹痛,謂左乳脹為男,右乳脹為女,後果生男。余按:《千金方》云: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又《坤元是保》以乳核先生驗左男右女,殆即此義歟。

子死腹中,古法用下。驗之之法,腹悶胸墜兼冷,略無動意,口中穢氣,面如土色,舌色青黑是也。治法服回生丹三丸立下,產母無恙。如一時無此藥,以平胃散一兩,(生用,經火炒不應),酒水各半盅,煎好,入朴硝五錢,再煎溫服,即化水而下,薛立齋云:胎死服朴硝下穢水,肢體倦怠,氣息奄奄,急用四君子為主,佐以四物,加薑、桂調之。

蕭慎齋云:胎死必先驗舌青、腹冷、口穢的確,方可用下,亦必先固妊娠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若偶有不安,未能詳審,遽用峻厲攻伐,難免不測之禍。《保產要錄》云:即不服藥,人不慌忙逼迫,亦遲遲生下,而不傷母,蓋人腹中極熱,惟不忙迫,產母安心飲食,腹內熱氣熏蒸,胎自柔軟腐死,或一二日,或三四日,自然生下,但所出穢氣,令人難聞,是可知死胎用下,乃不得已之治法。若產母病後及真元虛者,尤當審慎。

程道承式《醫彀》,治產婦氣血弱而胎死腹中者,(其症腹脹作痛,一日不下,其脈兩尺沉伏,微動無神),熬益母膏,以川芎、當歸、肉桂、葵子煎湯,調服二三盞,胎即下,其治最善。吳鞠通治一婦死胎不下二日,診其脈洪大而芤,問其症大汗不止,精神恍惚欲脫,曰:此心氣太虛,不能固胎,不問胎死與否,先固心氣。

用救逆湯(地黃、麥冬、白芍、阿膠、炙草、龍骨、牡蠣)加人參,煮三杯,服一杯而汗斂,服二杯而神清氣寧,三杯未服,而死胎下矣。下後補肝腎之陰,以配心陽之用而愈。此又可為治死胎者開一法門也。

《產寶》云:妊婦腹中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妊婦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中即止。王清任駁之曰:初結胎無口時,又以何物吮血養生?然余觀程氏光治腹中兒啼,傾豆於地,令婦低頭拾之即止。又萬密齋治法,令婦作男子拜即止,則知口含之說,近似有理,且惟有口始可含,何得以無口時相比較?況所謂含者,乃在氤氳一氣之中,非必真吮血以養生也,王說似拘。

秀水計壽橋學博楠,博雅工詩,深諳醫理,尤精婦科,自言診胎產症二十餘年,凡大險大危者,十中挽回七八,皆以用補得宜,不隨流俗以治標逐瘀為先務也。所著《客塵醫話》三卷,婦科居其大半,論墮胎難產最中肯棨,錄之。

白話文:

胎產

古人判斷懷孕,憑藉的是形體有孕兆但脈象卻沒有疾病的徵象。沈金鰲更進一步,以嗜酸為判斷依據;何西池則認為懷孕五月後,乳頭、乳根必定變黑,乳房也會脹大發育。判斷胎兒性別,古人以左脈大為男,右脈大為女。張路玉則獨創以寸口脈滑實為男,尺中脈滑實為女,兩寸俱滑實為雙胞胎男嬰,兩尺俱滑實為雙胞胎女嬰,右尺左寸俱滑實為一男一女,這些都是精簡扼要的判斷方法。

陽湖的史家俊說,他同鄉的名醫周八先生診斷一位孕婦,左乳脹痛,認為左乳脹痛代表懷男孩,右乳脹痛代表懷女孩,結果後來生了男孩。《千金方》也記載:左乳房有硬塊是男孩,右乳房有硬塊是女孩。《坤元是保》也用乳房硬塊來判斷胎兒性別,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胎兒死於腹中,古法會用藥使其排出。判斷的方法是:腹部悶脹,胸部下墜且冰冷,胎動不明顯,口中散發異味,面色蒼白如土,舌頭顏色青黑。治療方法是服用回生丹三丸促使胎兒排出,產婦就能平安無事。如果一時沒有此藥,可以用平胃散一兩(生用,不用炒制),酒水各半盅,煎好後,加入朴硝五錢,再煎溫服,就能排出死胎。薛立齋說:胎死服下朴硝排出污濁的水後,如果出現肢體倦怠、呼吸微弱的情況,要迅速用四君子湯為主方,輔以四物湯,再加入生薑、桂枝調和。

蕭慎齋說:胎兒死亡,必須先確認舌頭青黑、腹部冰冷、口中異味這些徵象,才能用藥促使排出。而且必須先鞏固妊娠的根本,補氣養血,然後再用藥排出死胎。如果情況不明確,就貿然使用峻猛的藥物攻伐,很容易造成不可測的危險。《保產要錄》說:即使不服藥,也不要著急強迫,死胎也會遲早排出,而且不會傷及產婦。因為人體腹部很熱,只要不著急強迫,產婦安心飲食,腹內熱氣熏蒸,胎兒會自然軟化腐爛,一兩天或三四天後,就會自然排出。只是排出時會散發難聞的異味,由此可見,使用藥物促使死胎排出,是不得已的治療方法。如果產婦是病後或元氣虛弱的體質,就更應該謹慎處理。

程道承在《醫彀》中記載,治療產婦氣血虛弱且胎兒死於腹中的方法:(症狀是腹部脹痛,一天沒有排出胎兒,脈象兩尺脈沉而弱,幾乎沒有動靜),熬製益母膏,再用川芎、當歸、肉桂、葵子煎湯,調服二三碗,胎兒就會排出,這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吳鞠通治療一位孕婦死胎不下兩天,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虛弱,詢問症狀得知大汗不止,精神恍惚,瀕臨虛脫,他說:這是心氣太虛,不能固守胎兒,不論胎兒是否死亡,都要先固護心氣。

於是使用救逆湯(地黃、麥冬、白芍、阿膠、炙甘草、龍骨、牡蠣)加人參,煮三碗,服用一碗後汗止,服用兩碗後精神清爽,還沒喝完第三碗,死胎就排出來了。排出死胎後,再補益肝腎的陰氣,配合心陽的作用就能痊癒。這又為治療死胎提供了一個方法。

《產寶》記載:孕婦腹中臍帶上方有腫塊,是孩子含在口中,因為孕婦爬高舉臂,孩子嘴巴脫離,因此發出聲音。讓孕婦彎腰就地,像撿東西一樣,把孩子嘴巴放回原位就停止了。王清任反駁說:剛開始受孕時,孩子還沒長嘴巴,用什麼東西吮吸血液來維持生命?但我觀察程氏的光治腹中孩子啼哭,把豆子倒在地上,讓孕婦低頭撿起來就停止了。萬密齋的治療方法,讓孕婦像男子行禮一樣就停止了。由此可見,孩子含在口中這說法,似乎有道理,而且只有有嘴巴才能含住東西,怎麼能用沒有嘴巴的時候來比較呢?況且所謂的含住,是在氤氳一氣之中,並不一定是真的吮吸血液維持生命,王清任的說法似乎太拘泥了。

秀水計壽橋學博楠,博學多才,擅長寫詩,精通醫理,尤其擅長婦科,他自己說診治胎產疾病二十多年,所有危急重症,十個能挽回七到八個,都是因為善於使用補益的方法,而不是跟隨世俗的做法,先治標再祛瘀。他所著《客塵醫話》三卷,婦科內容佔據大部分,論述墮胎、難產最為精闢中肯,特此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