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胎產

婦人經止三月,以川芎末二錢,煎艾水調服,腹內覺微動是孕,不動者非也。此法婦科諸書皆載之,然未可輕試。余內人素患肝氣,己丑歲懷孕三月,服川芎末少許,即動甚不安,是知成方不當泥也。又方書佛手散,用當歸、川芎各五錢,水酒煎,治胎動。杭州儒醫嚴兼三茂才(稔),謂此方暫服則安,常服之則屢生而不育,親驗,故知之。

秀水新塍鎮陳氏女科,治胎前諸症,戒用川芎,以其能升,易動胎氣也。又言桂圓產後不可輕服,味甘易令人嘔,恐瘀血因之而升也。余因思張景岳治胞衣不下,用本婦頭髮攪入喉中,使作嘔,則氣升血散,胞軟自落,此法雖妙,然或因作嘔而瘀血上升,轉益為害矣。

蕭慎齋《女科經綸》謂妊娠十月而生,其常也。其有逾期者,若唐堯之與漢昭是也,若云二年四年,則怪誕不經矣。

余按:《元史》黃溍傳孕二十四月而生,此必非虛飾者。又仁和王學權《重慶堂隨筆》載王大昌語云:老醫輔沛霖治周縫人妻,經阻腹痛而硬,服藥不效,至兩年餘,忽舉一子,而脹病如失,其子甚短小,名曰關保,余常見之云與。然則胎孕閱數年之久,亦事之所或有,未可概以為不經也。

蔡松汀難產方:用黃耆、熟地各一兩,歸身、枸杞子、黨參、龜板(醋炙)各四錢,茯苓三錢,白芍、川芎各一錢,無論胞衣已破未破,連服四五帖,但用頭汁,取其力厚也。此方意主補助氣血,以為服之者萬無一失。

馮楚瞻催生保產萬全湯,則用人參三錢至五錢,歸身二錢,牛膝梢三錢,川芎、乾薑(炒焦)各一錢,肉桂六分,桃仁十三粒,酒炒紅花三分,補而兼通,謂不惟催生神效,產後更無瘀血凝滯百病。主蔡說者,訾馮方溫熱,主馮說者,議蔡方補滯。竊謂馮方惟秉質虛寒者宜之,否則必有遺患,當以蔡方為優。

孕婦服藥,凡尋常所用如牡丹皮、赤芍、牛膝、薏苡仁、貝母、半夏、南星、通草、車前子、澤瀉、滑石、槐角、麥芽、神麯、伏龍肝、歸尾(凡用歸身當去尾)、鱉甲、龜板等皆忌之,大抵行血利氣通絡滲濕之品,均在禁例,故王孟英謂胎前無濕,雖茯苓亦須避之,火酒、椒、蒜皆不可食,以其助火鑠陰也。固胎之物,南瓜蒂煎湯服最良,勝於諸藥,黃牛鼻煅灰同煎尤妙。

《泊宅編》云:一婦人暴渴,惟飲五味汁,名醫耿隅診其脈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以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飲五味之症,不可不知也。按:此說產科書罕見,錄之以備診家之一助。

江都葛晴峰自申《醫易·脈部》胃孕脈以陽入陰中,脈當短促。羅養齋以為發千古所未發,惜其書不傳。

補脬散治產後交腸病,因脬腸有損,積穢凝塞,故大小便易位而出也。補脬散甚效,方用生黃絹絲一尺剪碎,白牡丹皮、白芨各錢半,水一碗,同煮如飴,木槌研爛,空腹時頓服,服時不得作聲,作聲則不效。陳變夢琴通其法,用生黃絲絹、白芨、黃蠟、明礬、琥珀,水捶為丸,豬脬一個,煮湯飲之,尤精密可法。

白話文:

胎產

懷孕三月,可用二錢川芎粉末用艾水調服,若腹部感覺輕微動彈,則表示懷孕;若沒有動靜,則並非懷孕。雖然婦科書籍皆有記載此法,但不可輕易嘗試。我的內人素來有肝氣問題,己丑年懷孕三月時,服用少量川芎粉末,便感到腹部劇烈不安,可見成方也不應一味拘泥。又有一方書記載佛手散,用當歸、川芎各五錢,水酒煎服,治療胎動不安。杭州儒醫嚴兼三茂才曾說,此方短期服用可以安胎,長期服用則容易導致多次懷孕卻無法生育,這是他親身驗證的結果。

秀水新塍鎮陳氏女科在治療孕期疾病時,告誡孕婦不可服用川芎,因為川芎具有升提之性,容易導致胎動不安。他們也說,產後不可輕易服用桂圓,因為桂圓味甘,容易令人嘔吐,恐因此導致瘀血上升。我由此聯想到張景岳治療胎盤不下之法,是用產婦的頭髮攪入喉嚨中使其嘔吐,藉此使氣血上升、分散,使胎盤軟化自然脫落。雖然此法精妙,但也有可能因嘔吐而導致瘀血上升,反而有害。

蕭慎齋的《女科經綸》中提到,懷孕十月而生產是常規,有些超過預產期也是有的,例如唐堯和漢昭帝,但若說懷孕兩年或四年,就太過荒誕不可信了。

我查閱資料發現,《元史》中黃溍的傳記記載其孕期長達二十四月才生產,這應該不是虛假的記載。另外,仁和王學權的《重慶堂隨筆》記載王大昌所言:老醫輔沛霖治療周縫人妻子,她經閉腹痛且腹部堅硬,服藥無效,過了兩年多,竟然生下一個兒子,腹脹之症也隨之消失,只是孩子身材非常矮小,名叫關保,我曾經見過他。因此,懷孕時間長達數年,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不能一概而論為不符合常理。

蔡松汀的難產方:用黃耆、熟地黃各一兩,當歸身、枸杞子、黨參、龜板(醋炙)各四錢,茯苓三錢,白芍、川芎各一錢,無論胎膜是否破裂,連服四五劑,只取藥汁服用,因為藥汁藥力較濃。此方的用意是主要補益氣血,認為服用此方萬無一失。

馮楚瞻的催生保產萬全湯,則是用人參三錢至五錢,當歸身二錢,牛膝梢三錢,川芎、乾薑(炒焦)各一錢,肉桂六分,桃仁十三粒,酒炒紅花三分,此方補益兼通,聲稱不僅催生效果神奇,產後更無瘀血凝滯百病。主張蔡氏一方的人,批評馮氏一方溫熱;主張馮氏一方的人,則批評蔡氏一方補益過剩。我認為馮氏一方只有體質虛寒者適用,否則必有後患,蔡氏一方較為優良。

孕婦服藥,凡是平常使用的藥物,例如牡丹皮、赤芍藥、牛膝、薏苡仁、貝母、半夏、天南星、通草、車前子、澤瀉、滑石、槐角、麥芽、神麴、伏龍肝、當歸尾(使用當歸身應去除尾部)、鱉甲、龜板等等,都應忌用。總之,具有活血、行氣、通絡、利水滲濕作用的藥物,都應禁止服用。因此王孟英說,孕期沒有濕邪,即使茯苓也應避免;烈酒、辣椒、大蒜等也都不可以食用,因為它們會助長火氣,損傷陰液。保胎的藥物中,南瓜蒂煎湯服用最有效,優於其他藥物,用黃牛鼻子煅燒成灰再一起煎服更佳。

《泊宅編》記載:一位婦女突然口渴,只喝五味子汁,名醫耿隅診其脈象後說:這是血將要凝固的徵兆,並非疾病。之後果然懷孕。古代方書中記載有血將要凝固而口渴飲五味子汁的症狀,不可不知。此說法產科書籍中較少見,記載於此以供診斷參考。

江都葛晴峰在《醫易·脈部》中自述,妊娠的脈象是陽氣入陰,脈象應該短促。羅養齋認為這是千古以來未曾發表的見解,可惜他的著作失傳了。

補脬散治療產後大小便失禁,是因膀胱腸道受損,污穢凝滯,導致大小便錯位排出。補脬散效果甚佳,方劑是用生黃絹絲一尺剪碎,白牡丹皮、白芨各半錢,加水一碗,同煮至如飴狀,用木槌研磨成糊狀,空腹一次服用,服用時不能發聲,發聲則無效。陳變夢琴改良此法,用生黃絲絹、白芨、黃蠟、明礬、琥珀,水磨成丸,用一個豬膀胱煮湯服用,更加精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