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四 (15)
卷四 (15)
1. 胎產
治墮胎往往用補澀,治難產往往用攻下,皆非正法,蓋半產由於虛滑者半,由於內熱者半,得胎之後,衝任之血為胎所吸,無餘血下行,血不足,胎必枯槁而墜,其本由於內熱火盛,陽旺而陰虧,血益少矣,治宜養血為先,清熱次之,若泥於膩補,反生壅滯之害。
至於產育,乃天地生生化育之理,本無危險,皆人之自作也,用力太早,則胎先墜下,舒轉不及,胞漿先破,胎已枯澀,遂有橫生倒產之虞,其治亦不外乎養血為主,血生則胎自出,若誤用攻下之藥,則胎雖已產,衝任大傷,氣冒血崩,危在呼吸矣。慎之!慎之!
齊氏羽中《三晉見聞錄》云:山西產婦既產,便餓不食物,惟以小米粥極薄,日食數回,以一月為率。若旬日之內,或食米麵,或食雞豚,則不可治。安邑則旬日之內並不可睡。
按:產後因食傷致病而殞命者甚多,飲粥之法最妙,但不可使之餓,要在一餓即飲,飲不可多而已。至於旬日不睡,未免為期太多,神氣疲憊。吾鄉每令倚睡高枕,傍以人守之,寐稍久即呼之覺,閱四五日始任其睡,此法較善。
白話文:
胎產
治療流產常用補益收澀的方法,治療難產常用攻下通便的方法,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因為流產有一半是因為氣血虛弱滑脫引起的,另一半是因為內熱引起的。懷孕後,衝任二脈的血液都被胎兒吸收,沒有多餘的血液向下運行,血液不足,胎兒必然枯萎而流產。其根本原因是內熱過盛,陽氣旺盛而陰氣不足,導致血液減少。治療應該以養血為先,清熱為次。如果一味地滋補,反而會導致壅滯的危害。
至於生產,是天地間生生化育的自然法則,本不危險,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用力過早,胎兒就會先下降,來不及轉動,羊水先破,胎兒已經枯萎,就會有橫產或臀位產的危險。治療也同樣以養血為主,血液充足,胎兒自然會順利娩出。如果誤用攻下通便的藥物,即使胎兒已經生出來,衝任二脈也會受損嚴重,出現氣逆血崩,性命垂危的狀況。要謹慎!要謹慎!
齊氏羽中《三晉見聞錄》記載:山西的產婦生產完畢後,都要餓著肚子不吃東西,只喝極稀的米粥,一天喝幾次,持續一個月。如果十天之內吃了米麵、雞肉或豬肉,就沒辦法治療。安邑地區則規定十天之內都不能睡覺。
分析:產後因飲食不當而死亡的人很多,喝稀粥的方法最好,但不能讓產婦餓著,要一餓就喝,喝的量不要太多。至於十天不睡覺,時間未免太長,會導致精神疲憊。我們鄉里通常讓產婦倚靠著高枕頭睡覺,旁邊有人看守,睡得久了就叫醒她,過了四五天才能讓她睡個夠,這種方法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