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四 (10)
卷四 (10)
1. 雜病
余戚苕城沈嫗,年七十四,忽頭上右偏發中生一角,初起微痛,其後每覺痛則角稍大,閱三年,狀如小指,角根之肉微腫,角堅如石,色微黃,角尖有三凹,紋色微黑如犀角,今已七十六歲。(咸豐八年記。
)按:丹溪治鄭經歷嗜酒與煎爆,年五十餘,額絲竹空穴湧出一角,長短大小如雞距,稍堅,丹溪謂宜斷厚味,先解食毒,針灸以開泄壅滯,未易治也,鄭憚煩,召他醫,以大黃、朴硝、腦子等冷藥掩之,一夕豁開如醬蚶,徑三寸,一二日後,血自蚶中濺出,高數尺而死,此冷藥外逼,熱鬱不得發,宜其發之暴如此。今沈嫗食貧茹苦,從不飲酒啖肉,其非食毒可知,不審何氣使然,書之以俟識者。
(又按:《南史》孫謙末年頭生二肉角,各長一寸,此則有肉無骨,其形較異。又按:趙雲松《觀察檐曝雜記》云:梁武帝時鐘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蕭侯見其頭有肉角長寸許(見傳)。後余亦見二人,一江蘭皋,陽湖人,一徐姓,嘉興人,頭上皆有肉角,高寸許,年亦皆九十餘,蓋壽相也,然二人皆貧苦,皆無子,則亦非去徵。此亦可以相證,附錄之。
)
病有可預測其兆者。如手指麻木,知將患中風。一年前時時口乾,手腳心熱,或作渴思飲茶井水,或食已即飢,知將患發背。三年內眉目骨痛,知將患大風疾。此有外症可憑者也。至於察神色,審脈象,而能先識其疴,則非神乎技者不能矣。
《醫碥》謂真心痛、(咬牙噤口,舌青面黑,汗出不休,手足寒過節。)真頭痛(全腦連齒皆痛,手足寒至節。)皆旦發夕死,不忍坐視,真心痛用豬肝煎湯,入麻黃、肉桂、乾薑、附子服之,以散其寒,或可死中求生。真頭痛急與黑錫丹,灸百會穴,猛進參、沉、烏、附,或可生。
本生祖秋畦公捐館舍時,(年七十有八),猝發心痛不可忍,半日即長逝,其時延醫診視,只進治心痛通套藥,使准此法以治,庶幾稍可救藥乎?
消渴、水腫、下疳、咳嗽、吐血等症,皆以戒鹽為第一要義,若不能食淡,方藥雖良,終難獲效。
病有見於此而應於彼者,約略舉之,如青腿牙疳之症,牙病而必見於腿上,咳不止,脈無神氣,糞門生瘻,此陽極而下,不治之症。痄腮之症,(亦名腫腮。)初起惡寒發熱,脈沉數,耳前後腫痛,隱隱有紅色,腫痛將退,睪丸忽脹,亦有誤用發散藥,體虛者,不任大表,邪因內陷,傳入厥陰脈絡,睪丸腫痛,而耳後全消者,蓋耳後乃少陽膽經部位,肝膽相為表裡,少陽感受風熱,邪移於肝經也,若作疝症治之益誤矣。
此症惟汪蘊谷文綺《會心錄》詳言之,並立方云:腫腮體實者,甘桔湯加牛蒡、丹皮、當歸之屬,一二劑可消;體虛者,甘桔湯加何首烏、玉竹、丹皮、當歸之屬,二三劑亦愈。如遺毒為害,必須救陰以回津液,補元以生真氣,俾邪熱之毒,從腫處盡發,方用救陰保元湯,(黑豆三錢,熟地二錢,麥冬錢半,丹皮,山藥、南沙參、炙黃耆各一錢,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又虜瘡之症,亦有先喉痛者,陳載庵之子所患,用《吳醫會講》中之法治之是也。
白話文:
我親戚家住在苕城的沈老太太,七十四歲時,忽然頭的右邊頭髮中長出一個角,剛開始有點痛,之後每次感覺痛,角就稍微長大一點。過了三年,角長得像小指頭一樣,角根部的肉有點腫,角堅硬如石頭,顏色有點黃,角尖有三個凹陷,紋路顏色有點黑,像犀牛角。現在她已經七十六歲了。(這是咸豐八年記錄的。)
按:朱丹溪曾治療一個姓鄭的官員,他因為愛喝酒又常吃油炸食物,五十多歲時,額頭上的絲竹空穴長出一個角,長度和大小像雞的距,有點硬。朱丹溪認為應該戒除濃膩的食物,先解除食物中毒,再用針灸疏通阻塞,但這個病不好治。鄭官員嫌麻煩,找其他醫生用大黃、朴硝、冰片等寒涼的藥物敷在角上,結果當晚角就裂開像醬蚶一樣,直徑有三寸,一兩天後,血從裂開的地方噴出,高達數尺,然後就死了。這是因為寒涼藥物從外逼迫,熱邪被壓住無法發散,才會爆發得這麼厲害。現在沈老太太生活貧苦,從不喝酒吃肉,可見她不是因為食物中毒,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她長角,把它記錄下來,希望有見識的人能解答。
(另外,《南史》記載孫謙晚年頭上長出兩個肉角,各長一寸,這種是有肉沒有骨頭,形狀不一樣。還有,趙雲松在《觀察檐曝雜記》中說:梁武帝時有個叫顧思遠的人,一百一十二歲,蕭侯看到他頭上有肉角,長約一寸。後來我也見過兩個人,一個是江蘭皋,陽湖人,一個姓徐,是嘉興人,他們頭上都有肉角,高約一寸,年紀也都九十多歲,可能是長壽的徵兆。但是這兩個人都很貧窮,也沒有兒子,所以也不是什麼好兆頭。這些事可以互相印證,就一起記錄在這裡。)
有些疾病可以預測到徵兆。例如,手指麻木,就知道將要中風。如果一年前時常口乾,手腳心發熱,或者想喝涼水,或者剛吃完飯就餓,就知道將要長背瘡。如果三年內眉毛和眼睛周圍的骨頭疼痛,就知道將要得痲瘋病。這些是有明顯外在症狀可以判斷的。至於觀察人的神色,診斷脈象,就能事先知道疾病,那就不是一般醫生能做到的了。
《醫碥》說,真心痛(牙關緊閉,舌頭發青,臉色發黑,汗流不止,手腳冰冷過關節)和真頭痛(整個頭部連牙齒都痛,手腳冰冷到關節)都是早上發病晚上死亡,讓人不忍心看著他死。真心痛要用豬肝煎湯,加入麻黃、肉桂、乾薑、附子服用,用來驅散寒氣,或許可以從死亡邊緣救回來。真頭痛要趕快服用黑錫丹,艾灸百會穴,並且大量進補人參、沉香、烏藥、附子,或許可以活命。
我的祖父秋畦公去世的時候(七十八歲),突然心痛難忍,半天就過世了。當時請醫生來診治,只用治療心痛的常規藥物,如果當時用這個方法來治療,或許還能救活他嗎?
消渴症、水腫、下疳、咳嗽、吐血等疾病,都以戒鹽為最重要的原則。如果不能吃清淡的食物,即使藥方再好,也難以見效。
有些疾病的病徵在這裡出現,但病因卻在別的地方。我簡單舉例說明,例如青腿牙疳這個病,牙齒生病,一定會在腿上出現症狀。咳嗽不止,脈搏沒有精神,肛門長出瘻管,這是陽氣衰竭的表現,是無法治療的病。痄腮(也叫腮腺腫大)這個病,剛開始會怕冷發熱,脈搏沉而快,耳朵前後腫痛,隱約有紅色,腫痛快要消退時,睪丸突然腫脹。也有因為誤用發散藥,體質虛弱的人無法承受大量發散,邪氣內陷,傳到肝經,導致睪丸腫痛,而耳朵後面的腫脹反而消失了。這是因為耳朵後面是屬於少陽膽經的部位,肝和膽互為表裡,少陽感受風熱,邪氣轉移到肝經了。如果把這種情況當作疝氣來治療,那就更錯了。
只有汪蘊谷的《會心錄》詳細說明了這個病,並提供了藥方:腮腺腫大,體質強壯的人,用甘桔湯加上牛蒡、丹皮、當歸等藥,服用一兩劑就可以消腫;體質虛弱的人,用甘桔湯加上何首烏、玉竹、丹皮、當歸等藥,服用二三劑也可以痊癒。如果毒邪還在作怪,必須滋陰養液,補充元氣,使邪熱的毒從腫脹的地方發出來,可以用救陰保元湯(黑豆三錢,熟地二錢,麥冬一錢半,丹皮、山藥、南沙參、炙黃耆各一錢,炙甘草八分),用水煎服。還有,瘰癧這個病,也有先喉嚨痛的。陳載庵的兒子得的就是這個病,用《吳醫會講》中的方法治療是對的。
(以上內容出自「今人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