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陳載庵云:《痧症全書》中滌痧丸,失載其方,余訪得之,即是龔雲林《萬病回春》所載白虎丸,用千年石灰,刮去雜色泥土為末,水飛過,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再視病輕重加減,燒酒送下。此藥順氣散血,化痰消滯,治青筋。(北方謂之青筋,南方謂之痧。)初覺頭疼噁心,或腹痛,或腰疼,或遍身作痛,不思飲食,即進一服,當時血散而愈。

若用砭刺之法,耗損其血,不若此方之神妙。(《松峰說疫》亦採此方,謂霍亂痧脹皆治之,惟青筋多生冷寒濕所致,宜用燒酒,至熱症或用冷水冷茶送,隨症變通可耳。)又治心腹痛,及婦人崩漏帶下,或久患赤白痢,並一切打撲內傷,血不能散,服之皆大效。載庵言以此藥施人治痧症,獲效果捷。

千年石灰不可得,用古墓中石灰可也

長洲龍柏青霏《脈藥聯珠》謂痧脹之症,多屬奇經,蓋奇經為十二經之支流也,五臟之清氣不升,六腑之濁氣不降,譬猶五湖四瀆,浸溢氾濫,盡入江河,而清濁已混,更水甚土崩,泥沙擾混,流蕩不清,井俞壅塞,故其病有痧脹之名。痧脹者,猶沙漲也。痧脹總由十二經清濁不分,流溢入於奇經,而奇經脈現,則為痧症也。

邪氣滯於經絡,與臟腑無涉,不當徒以藥味攻臟腑,宜先用提刮之法及刺法,使經絡既通,然後用藥,始堪應手。其論痧症屬奇經,未經人道,理實確而可信也。

咸豐六年,夏秋之交,杭州人患吊腳痧,吐瀉腹痛,足筋拘急,不即救,一二時即死,傳有外治神方甚驗,好善之家,製藥施送,救人不少,乾霍亂症亦可治。七年八月,運司河下劉某患絞腸痧,勢甚危險,其鄰某知柴垛橋邊夏家有此藥,急往乞取,治之立愈。余目擊其效,真神藥也。

茲錄其方,並載藥價,有力預備濟人,功德無量。麝香、(五錢,錢十八千九百),母丁香,(一兩,錢一百四十)、傜桂心(去皮(一兩二錢,錢二千二百),生香附、(一兩,錢十),倭硫黃、(三兩五錢,錢二千五百,又合藥工分二百十小痧藥瓶五百三個,錢六百五十)。

共藥七兩五錢,每一瓶貯藥一分五釐,每用一瓶,病重者用二瓶,上藥研極細末,分貯小瓶,黃蠟封口,用時先將暖臍膏藥烘透,倒藥末在中間,即向病者臍上貼住,一時即愈。(此方救病甚速,然藥性猛烈,斷不可服,孕婦忌貼。)

絞腸痧即乾霍亂,《溫病條辨》謂由寒濕,其驅濁陰以救中焦之真陽,方用附子、乾薑等熱藥。《傷寒論匯言》謂此症得之夏秋間,設或見腹痛脈沉,誤作陰寒治療,一進熱物湯茶酒藥等,即刻悶亂而死。二說截然相反,余謂此症寒熱皆有之,醫者切宜審慎用藥。其治之之法,有不論寒熱皆可用者,外治則取委中穴,(腿灣處。

白話文:

陳載庵說:《痧症全書》裡提到的滌痧丸,沒有記載它的配方。我後來打聽到了,原來就是龔雲林《萬病回春》裡記載的白虎丸。它的主要成分是千年石灰,要刮去雜色的泥土,磨成粉末後用水淘洗過,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再根據病情輕重增減用量,用燒酒送服。這個藥可以疏通氣血、化痰消積,治療青筋。(北方叫青筋,南方叫痧。)剛開始覺得頭痛噁心,或腹痛,或腰痛,或全身疼痛,不想吃飯的時候,立刻服用一劑,當時就能散血而痊癒。

如果用砭刺的方法,會耗損血液,不如這個藥來得神奇。(《松峰說疫》也採用這個方子,說霍亂引起的痧脹都能治療,只是青筋多是因為受寒濕引起的,應該用燒酒送服,遇到熱症可以用冷水或冷茶送服,可以根據病情靈活變通。)這個藥還可以治療心腹痛,以及婦女的崩漏、帶下,或長久患有赤白痢,還有各種跌打損傷、瘀血不能散開的情況,服用都有很好的效果。陳載庵說,用這個藥來治療痧症,效果非常迅速。

如果找不到千年石灰,可以用古墓裡的石灰代替。

長洲的龍柏青霏在《脈藥聯珠》中說,痧脹這種病症,多半是屬於奇經的問題。奇經是十二經脈的支流,五臟的清氣不能上升,六腑的濁氣不能下降,就像五湖四瀆的水,氾濫成災,全部匯入江河,清濁混雜在一起,水勢太大導致土崩,泥沙擾動,水流不清,經絡的井穴和俞穴阻塞不通,所以這種病才會有痧脹的名稱。痧脹,就像沙灘被水淹沒一樣。痧脹總是因為十二經脈的清濁之氣無法分開,溢流到奇經,而奇經脈絡顯現出來,就成了痧症。

邪氣滯留在經絡,和臟腑沒有關係,不應該只用藥物來攻克臟腑,應該先用刮痧或針刺的方法,使經絡疏通,然後再用藥,才能見效。他認為痧症屬於奇經的問題,是前人沒說過的,道理確實可信。

咸豐六年夏秋之際,杭州人患上吊腳痧,會上吐下瀉、腹痛、腳筋抽搐,如果不立刻救治,一兩個時辰就會死亡。傳說有種外用的神效藥方非常有效,一些好心人就製作藥物施捨救人,救活了不少人,連乾霍亂也能治。七年八月,運司河邊的劉某患絞腸痧,病情非常危急,他的鄰居知道柴垛橋邊夏家有這種藥,趕緊去求來,用藥後立刻痊癒。我親眼見證了它的效果,真是神藥啊!

現在把這個藥方記錄下來,並註明藥材價格,希望有能力的人可以準備藥材救濟他人,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麝香(五錢,價錢一萬八千九百文),母丁香(一兩,價錢一百四十文)、去皮的傜桂心(一兩二錢,價錢二千二百文),生香附(一兩,價錢十文),倭硫黃(三兩五錢,價錢二千五百文,加上製藥工錢,和分裝成五百三個小痧藥瓶的錢六百五十文)。

總共藥材七兩五錢,每瓶裝藥一分五釐,每次用一瓶,病情嚴重者用兩瓶。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分裝到小瓶裡,用黃蠟封口。使用時,先將暖臍膏藥烘熱,把藥末倒在中間,然後貼在患者的肚臍上,很快就會痊癒。(這個方子救病速度很快,但是藥性猛烈,絕對不能內服,孕婦忌用。)

絞腸痧就是乾霍亂,《溫病條辨》認為是由於寒濕引起的,所以要用附子、乾薑等熱藥來驅散濁陰,挽救中焦的真陽。《傷寒論匯言》認為這種病是夏秋之際發生的,如果看到腹痛脈沉,誤認為是陰寒而用熱藥湯茶酒等,會立刻感到胸悶煩亂而死亡。這兩種說法完全相反。我認為這種病寒熱都有可能發生,醫生一定要仔細審慎地用藥。對於這種病的治療方法,有些是不論寒熱都可以使用的。外治可以取委中穴(腿彎處),用熱水快速拍打,使紅筋顯露出來,再針刺出血就能痊癒。內治則是用馬糞(越陳舊越好),在瓦片上焙乾磨成粉末,用滾水沖服(有的方子會加入黃土,用淡黃酒煎服),每次二三錢,如果沒效果,可以再服一次。這兩種方法都記載在《溫病條辨》裡,確實是很好的藥方。(馬糞還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吐瀉,我曾經用它治療過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