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一 (4)
卷一 (4)
1. 慎藥
乩方之風,於今尤甚。神仙豈為人治病,大率皆靈鬼耳,故有驗有不驗。余所目擊者,都門章子雅患寒熱,乩方用人參、黃耆,痰塞而殞。蕭山李儀軒老年足痿,乩方用附子、熟地、羌活、細辛等味,失血而亡。彼惑於是者,效則謂仙之靈,不效則謂其人當死,乃假手於仙以斃之也。噫!是尚可與言乎?
白話文:
現在乩童開藥方的風氣,比以往更加盛行。神仙難道會親自為人治病嗎?大多都是機靈的鬼怪。因此有時候見效,有時候不見效。我親眼所見,像在京城的章子雅得到寒熱病,乩童開出的人參、黃耆的藥方,痰塞而致死。蕭山的李儀軒老年足痿,乩童開出的附子、熟地、羌活、細辛等藥方,失血而致死。被這類事迷惑的人,藥到病除,就說這是神仙的靈驗;藥到病死,就說這個人本來就是要死的,是神仙藉手致他於死。唉!這還值得和他們談論嗎?
藥以養生,亦以傷生,服食者最宜慎之。秀水汪子黃孝廉同年(燾),工詩善書,兼諳醫術。道光乙未,余與同寓都城庫堆衚衕,求其治病者踵相接。丙申正月,汪忽患身熱汗出,自以為陽明熱邪,宜用石膏,服一劑,熱即內陷;膚冷泄瀉神昏,三日遽卒。醫家謂本桂枝湯證,不當以石膏遏表邪也。
白話文:
藥物可以養生,但也可能傷身,服藥的人必須特別謹慎。秀水汪先生是我的同年,他擅長詩書,精通醫術。道光乙未年,我與他住在都城庫堆衚衕,求他治病的人絡繹不絕。丙申年的正月,汪先生突然患上發熱出汗的疾病,他自以為是陽明熱邪,應該服用石膏,服用了一劑後,熱邪就內陷了,皮膚冰冷、腹瀉、神志昏迷,三天後就去世了。醫家認為,這是桂枝湯證,不應該用石膏阻遏外邪。
嵊縣吳孚軒明經鵬飛,司鐸太平,壬寅六月科試,天氣大熱,身弱事冗,感邪遂深。至秋仲疾作,初起惡寒發熱,病勢未甚,紹臺習俗,病者皆飲薑湯,而不知感寒則宜,受暑則忌也,服二盞,暑邪愈熾,遂致不救。
白話文:
嵊縣的吳孚軒,明經鵬飛,在太平擔任教諭。壬寅年六月科舉的時候,天氣非常炎熱,身子虛弱,公事繁瑣,因此受寒病症十分嚴重。到了中秋,病發作了,起初是怕冷發燒,病情並不嚴重。紹興、台州一帶的習俗,生病的人都喝薑湯,卻不知受寒時適合,受到暑氣時忌諱喝薑湯。他喝了兩杯,暑邪更加嚴重,終致無法挽救。
又有不辨藥品而致誤者,歸安陳龍光業外科,偶因齒痛,命媳煎石膏湯服之,誤用白砒,下咽腹即痛,俄而大劇,詢知其誤,急飲糞清吐之,委頓數日始安,猶幸砒湯僅飲半盞,以其味有異而舍之,否則殆矣。吾邑陳莊李氏子,夏月霍亂,延醫定方,有製半夏二錢,適藥肆入少,而購藥者眾,有新作夥者,誤以附子與之,服藥後腹即大痛發狂,口中流血而卒。李歸咎於醫,醫謂藥不誤,必有他故,索視藥渣,則附子在焉。
遂控藥肆於官,饋以金乃已。
白話文:
也有不辨別藥品而導致誤服的。歸安縣的陳龍光經營外科,有一次因為牙痛,讓媳婦煎石膏湯服用,卻誤用了砒霜,服下後肚子馬上劇痛,不久後劇烈疼痛加劇。得知誤服砒霜後,趕緊喝糞清漱口並嘔吐。休息好幾天後才恢復,幸好只喝了半杯砒霜湯,因為味道怪異而停止服用,否則就危險了。我家鄉陳莊的李家兒子,在夏天得了霍亂,請醫生開了藥方,其中有製半夏二錢,當時藥店缺貨,而購買藥品的人很多,有另一個夥伴誤將附子給了他。服用藥物後,肚子劇烈疼痛並發狂,口中流血而死亡。李家人因此歸咎於醫生,醫生說藥沒有錯,一定有其他原因,索性查看藥渣,發現有附子在裡面。
世俗喜服熱補藥,如桂、附、鹿膠等,老人尤甚,以其能壯陽也,不知高年大半陰虧,服之必液耗水竭,反促壽命。余見因此致害者多矣。
白話文:
世俗喜歡服用熱補藥物,例如桂圓、附子、鹿膠等,老人尤其喜歡,因為認為這些藥物能夠壯陽。但他們不知道,老年人大多陰氣虧損,服用這些藥物必定會耗損體液,使水份枯竭,反而會縮短壽命。我見過很多人因此而遭害。
禽蟲皆有智慧,如虎中藥箭而食青泥,野豬中藥箭食薺苨,雉被鷹傷貼地黃葉,鼠中礬毒飲泥汁,蛛被蜂螫以蚯蚓糞掩其傷,又知齧芋根以擦之,鸛之卵破以漏藥纏之。方書所載,不可勝數。今人不辨藥味,一遇疾病,授命於庸醫之手,輕者重,重者致死,亦可哀已。
白話文:
禽鳥蟲獸也有智慧,像老虎中了藥箭,就會吃青泥來解毒。野豬中了毒箭,就吃薺菜來解毒。雉雞被鷹抓傷了,會貼上地上的黃葉來止血。老鼠中毒了,會喝泥水來解毒。蜘蛛被蜜蜂蜇了,會用蚯蚓糞來掩蓋傷口,又會咬芋頭根來擦拭傷口。鸛鳥的蛋破了,會用漏藥纏繞來修補。方書上記載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的人不辨別藥物氣味,一旦生病,就將生命交到庸醫手中。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喪命,實在令人悲哀。
凡服補劑,當審氣體之所宜,不可偏一致害。葉天士《景岳全書發揮》云:沈赤文年二十,讀書明敏過人,父母愛之,將畢姻,合全鹿丸一料,少年四人分服,赤文於冬令服至春初,忽患渾身作痛,漸漸腹中塊痛,消瘦不食,渴喜冷飲,後服酒蒸大黃丸,下黑塊無數,用水浸之,胖如黑豆,始知為全鹿丸所化,不數日熱極而死。同服三少年,一患喉痹,一患肛門毒,一患吐血咳嗽,皆死。
白話文:
在服用補藥之前,必須仔細檢查氣體的適應性,不能片面地一致有害。葉天士在《景嶽全書發揮》中說:沈赤文年僅二十歲,讀書聰慧過人,父母很疼愛他,準備給他完婚,合一料全鹿丸,四個少年分服,赤文於冬季服用至初春,忽然渾身作痛,漸漸地腹中塊痛,消瘦不食,口渴喜歡冷飲,後來服用蒸酒大黃丸,排出無數黑色塊狀,用水浸泡之,胖得像黑豆,才知是全鹿丸所化,幾天之內熱極而死。一起服用的另外三個少年,一個患了喉痹,一個患了肛門中毒,一個患了吐血咳嗽,都死了。
此乃服熱藥之害也。《葉天士醫驗錄》云:黃朗令六月畏寒,身穿重棉皮袍,頭帶黑羊皮帽,吃飯則以火爐置床前,飯起鍋熱極,人不能入口者,彼猶嫌冷,脈浮大遲軟,按之細如絲。此真火絕滅,陽氣全無之證也。方少年陽旺,不識何以至此,細究其由,乃知其父誤信人云:天麥二冬膏,後生常服最妙。
白話文:
這是服用溫熱補藥產生的副作用。《葉天士醫驗錄》中記載:黃朗令在六月天氣炎熱時,卻畏懼寒冷,身穿厚重的棉袍,頭戴黑色的羊皮帽子,吃飯時還要把火爐放在牀前,飯剛端上來時熱得沒辦法吃,他還嫌冷,脈搏浮大遲緩柔軟,但按壓時細如絲線。這是真火熄滅,陽氣完全沒有的症狀。黃朗令正值青春陽氣旺盛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仔細追究原因,才知道是他的父親誤信了別人的話,認為天冬、麥冬、生地黃膏,對年輕人來說經常服用對身體特別好。
遂將此二味熬膏,令早晚日服勿斷,服之三年。一寒肺,一寒腎,遂令寒性漸漬入臟,而陽氣寢微矣。是年春,漸發潮熱,醫投發散藥,熱不退,而汗出不止,漸惡寒,醫又投黃連、花粉、丹皮、地骨皮、百合,扁豆、貝母、鱉甲、葳蕤之類,以致現症若此。乃為定方,用人參八錢,附子三錢,肉桂、炮姜各二錢,川椒五分,白朮二錢,黃耆三錢,茯苓一錢,當歸錢半,川芎七分。服八劑,去棉衣,食物仍畏冷,因以八味加減,另用硫黃為制金液丹,計服百日而後全愈。
此則服涼藥之害也。人之愛子者,可不鑑於此,而慎投補劑乎?
白話文:
於是將這兩種中藥煎成膏狀,讓病人每天早晚服用,不要間斷,服用了三年。一種是寒肺,一種是寒腎,於是導致寒性逐漸積入臟腑,而陽氣也漸漸微弱了。那年的春天,患者漸漸開始發熱出汗,醫生給他開了發散藥,但熱度沒有退,反而汗出不止,又漸漸感到惡寒,醫生又給他開了黃連、花粉、丹皮、地骨皮、百合、扁豆、貝母、鱉甲、葳蕤等藥物來治療,導致了現在的症狀。於是訂定了治療方案,使用人參八錢,附子三錢,肉桂、炮姜各二錢,川椒五分,白朮二錢,黃耆三錢,茯苓一錢,當歸錢半,川芎七分。服用了八劑藥後,患者可以脫去棉衣,但食物仍然畏懼寒冷,因此使用八味藥加減,另外使用硫黃製作金液丹,服用了大約一百天之後,患者完全康復了。
程杏軒治汪木工夏間寒熱、嘔瀉、自汗、頭痛。他醫與疏表和中藥,嘔瀉止,而發熱不退,汗多口渴,形倦懶言,舌苔微黃而潤,脈虛細。據《經》言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因用清暑益氣湯加減,服一劑,夜熱更甚,譫狂不安。
白話文:
程杏軒治癒汪木工夏季出現寒熱、嘔吐腹瀉、自汗、頭痛的症狀。他使用醫治傷寒的疏表藥和補中益氣藥,使嘔吐腹瀉停止,但發熱沒有退,還多汗口渴,神情疲倦懶得說話,舌苔微黃而潤,脈搏虛弱細小。根據《傷寒論》中所說「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因此採用清暑益氣湯加減藥方,服用一劑後,夜間發熱更嚴重,神志昏亂不安。
次早復診,脈更細,舌苔色紫肉碎,凝有血痕,渴嗜飲冷,此必熱邪內伏未透,當舍脈從證,改用白虎湯加生地、丹皮、山梔、黃芩、竹葉、燈心,服藥後,周身汗出,譫狂雖定,神呆手足冰冷,按脈至骨不現,(脈伏可與壺仙翁治風熱症參觀。)闔目不省人事,知為熱厥,舌苔形短而厚,滿舌俱起紫泡,大如葡萄,並有青黃黑綠雜色罩於上,辭以不治。
白話文:
第二天再次看病,脈搏更加細微,舌苔紫色而碎裂,凝結有血痕,口渴想喝冷飲。這是熱邪在體內潛伏未發散,應該捨棄脈象而根據症狀,改用白虎湯加生地、丹皮、山梔、黃芩、竹葉、燈心。服藥後,周身出汗,譫狂雖然停止,但精神呆滯,手腳冰冷,按脈搏至骨頭也不顯露。(脈搏隱伏,可以參照壺仙翁治療風熱症的案例。)閉著眼睛不省人事,知道是熱厥,舌苔形狀短而厚,滿舌都起了紫色的水泡,像葡萄一樣大,並有青黃黑綠雜色覆蓋在上面,宣告無法治癒。
其母哀懇拯救,乃令取紫雪蜜調塗舌,前方加入犀角、黃連、元參以清熱,金汁、人中黃、銀花、綠豆以解毒,另用雪水煎藥。厥回脈出,舌泡消苔退,僅紫干耳。再劑熱淨神清,舌色如常。是役也,程謂能審其陽證似陰於後,未能察其實證類虛於前,自咎學力未到,蓋以初用清暑益氣湯之誤也。因思此湯,最不可輕用,況因傷暑而脈虛,外見汗多口渴等症,則尤不當用也。
白話文:
他的母親哀求我拯救他,於是讓取紫雪蜜塗在舌頭上,前方加入犀角、黃連、元參以清熱,金汁、人中黃、銀花、綠豆以解毒,另用雪水煎藥。厥回脈出現,舌頭上的水泡消退,苔退去,只剩下紫色的根。再一劑藥,熱氣淨化,精神清爽,舌色恢復正常。這件事,程自認為能審察其陽證似陰證的後果,卻未能察覺其實證類虛證的前兆,自責學力未到,大概是以初用清暑益氣湯出錯了。因此想到這個湯,最不可輕易使用,況且因受暑而脈虛,外見汗多口渴等症,那就更不應該用了。
醫家以丸散治病,不可輕信而服之。吾里有患痞者,求治於湖州某醫,醫授丸藥服之,痞病愈而變膨脹以死。又有嬰兒驚風,延某醫治之,灌以末藥不計數,驚風愈而人遂癡呆,至長不愈,其藥多用硃砂故也。
白話文:
中醫用丸藥散劑治療疾病,不可輕易相信而服用。我家鄉有一個患痞病的人,求助於湖州某位醫生,醫生給了他丸藥服下,痞病好了卻變成腹脹而死。還有一個嬰兒患有驚風,請某位醫生治療,醫生灌給他不知多少末藥,驚風好了,卻變成癡呆,長大後也不見好轉,因為藥裡用了很多硃砂。
世人喜服參朮,虛者固得益,實證適足為害。蘇州某官之母,偶傷於食,又感風邪,身熱不食,醫者以其年高體虛,發散藥中雜參朮投之,病轉危殆。其內侄某知醫,適從他方至,診其脈,且詢起病之由,曰:右脈沉數有力,體雖憊而神氣自清,此因傷食之後,為補藥所誤,當以峻藥下之。乃用大黃、檳榔、厚朴、萊菔子之屬,一劑病如故。
眾疑其謬,某謂藥力未到,復投二劑,泄去積滯無算,病遂瘳。此可為浪服補藥之鑑。
白話文:
世人喜歡服用人蔘、白朮等補益藥材,虛證的病人吃了固然有益處,實證的病人吃多了反而有害。蘇州某官員的母親偶爾因飲食傷胃,又感受了風寒,身體發熱不吃東西。醫生認爲她年紀大、身體虛弱,在發散藥中加人蔘、白朮給她服用,病情反而更加危急。她的侄子精通醫術,恰好從外地回來,診了她的脈搏,又詢問了病情發作的經過,說:“右脈沉數有力,身體雖然憔悴,但精神氣色清朗,這是因爲飲食損傷後,被補藥所誤,應當用峻烈藥物瀉下。”於是用大黃、檳榔、厚朴、萊菔子等藥物,一副藥下去,病情就恢復了。
世俗每謂單方外治者,非比內服,可放膽用之,不知亦有被害者。《續名醫類案》云:一僧患瘡疥,自用雄黃,艾葉燃於被中熏之,翌日遍體焮腫,皮破水出,飲食不入,投以解毒不應而死。蓋毒藥熏入腹內而散真氣,其禍如此。又云:余舉家生瘡,家人亦用此方熏之,瘡不愈,未幾鑾兒出痘,症極凶,藥不能下咽而歿,殆亦受其毒耳。竊意所患疱,當是熱毒,以熱攻熱,毒乃益熾。
故凡用藥,先宜審明陰陽虛實,不得謂外治無害而漫試之。
白話文:
一般人常認為只有外用的單方,不需要經過內服,可以大膽地使用。但不知道也有人因此受害。《續名醫類案》中記載:有一個和尚得了疥瘡,自己使用雄黃和艾葉一起燒在被子裡燻,隔天全身都腫脹,皮膚破裂,水流出來,飲食不能入口,用解毒藥卻沒用,最後死亡。因為毒藥燻入體內,散去體內真氣,禍害就這麼嚴重。又說:我全家人都得了疥瘡,家人也用這個方法燻,但疥瘡都沒有好,不久後我的兒子出痘,病情非常嚴重,藥也無法下嚥而死亡,可能是受到這個毒藥的影響。我猜想所患的瘡,應該是熱毒引起的,用熱攻熱,毒素就會更加猛烈。
身軀肥瘦,何關利害?而隨郡王子隆體肥,乃服蘆茄丸以消。名位升沉,何與榮辱?寇萊公望得相,乃服地黃兼餌萊菔。推之服金丹以求仙,反促其壽,餌春藥以求子,轉傷其生。皆逐末忘本者也。
白話文:
一個人的體態肥瘦,與他的利害得失有什麼關係呢?而隨郡王子因為體態肥胖,服用蘆茄丸以瘦身。一個人的名位高下,與他的榮辱有什麼關係呢?寇萊公拜相之後,服用地黃丸,並且食用萊菔。由此推斷,服用金丹以求成仙,反而縮短了自己的壽命;服用春藥以求生子,反而傷及了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鄱陽名醫周順,謂古方不可妄用,如《聖惠》、《千金》、《外臺秘要》,所論病原脈症及針灸法,皆不可廢,然處方分劑,與今大異,不深究其旨者,謹勿妄用。有人得目疾,用古方治之,目遂突出。又有婦人產病,用《外臺秘要》坐導方,反得惡露之疾,終身不瘥。余謂古方固勿妄用,近世所傳單方,尤當慎擇用之。
白話文:
鄱陽的名醫周順認為,古代的藥方不可以隨便使用。像《聖惠》、《千金》、《外臺祕要》這些書中所論述的病因、脈症和針灸方法,都不可廢棄。但這些藥方的組成和劑量與今天大不相同。如果不深入研究其旨意,就不要隨便使用。有人得了眼病,用古方來治療,結果眼睛反而凸了出來。還有一個婦人生產後出現疾病,用了《外臺祕要》中的坐導方,反而得了惡露的毛病,終身都沒有治好。我認為,古方固然不能隨便使用,近代流傳下來的單方,也應該慎重選擇使用。
朱子藩眉極少,方士令服末子藥六七釐,眉可即生,戒以服藥後須避風。服之夕即有汗,偶值賊至,乃出庭除,及歸寢,大汗不能止,幾至亡陽,後竟不壽。(見《折肱漫錄》。)湖州胡氏子患水腫,服藥不效,有教以黑魚一尾,入綠礬腹中,燒灰服之,服後腹大痛遽死。
夫古方單方,用之得當,為效甚速,但當審病症之所宜,且勿用峻厲之藥,庶幾有利而無弊耳。
白話文:
朱子藩的眉毛極其稀少,方士讓他服用末子藥六七釐,眉毛就能立即長出來,但告誡他服用後必須避風。服藥的晚上就出了汗,碰巧遇到賊人來襲,他於是到庭院掃除,等回房睡覺時,大汗不止,陽氣幾乎衰竭,後來竟不長壽。(見《折肱漫錄》。)湖州胡氏的兒子患有水腫,服藥無效,有人教他服用一條黑魚,在黑魚腹中放入綠礬燒成灰後服用,服用後腹部劇痛,不久就死了。
士大夫不知醫,遇疾每為俗工所誤,又有喜談醫事,研究不精,孟浪服藥以自誤。如蘇文忠公事,可惋嘆焉。建中靖國元年,公自海外歸,年六十六,渡江至儀真,艤舟東海亭下,登金山妙高臺時,公決意歸毗陵,復同米元章遊西山,逭暑南窗松竹下,時方酷暑,公久在海外,覺舟中熱不可堪,夜輒露坐,復飲冷過度,中夜暴下,至旦憊甚,食黃耆粥覺稍適。會元章約明日為筵,俄瘴毒大作,暴下不止,自是胸膈作脹,卻飲食,夜不能寐。
白話文:
士大夫不懂醫術,遇到疾病,常常被庸醫誤診。還有人喜歡談論醫學,卻沒有深入研究,輕率服用藥物而傷害自己。比如蘇東坡的事,就令人惋惜。建中靖國元年,蘇東坡從海外歸來,那年他六十六歲,渡江到達儀真,把船停在東海亭下,登上金山妙高臺。那時,蘇東坡決心回到毗陵,又和米元章一起遊覽西山,在南窗的松竹下避暑。當時正值酷暑,蘇東坡長期待在海外,覺得舟中炎熱難耐,夜裡常常露坐,還過度飲用冷飲。半夜裡突然腹瀉,直到天亮才停止,讓他非常疲憊。他吃了黃耆粥後,感覺稍微好轉。正巧米元章約定第二天設宴款待蘇東坡,但蘇東坡突然病倒,腹瀉不止,從此胸膈脹悶,吃不下飯,夜裡也無法入睡。
十一日發儀真,十四日疾稍增,十五日熱毒轉甚,諸藥盡卻,以參苓瀹湯而氣寢止,遂不安枕蓆,公與錢濟明書云:某一夜發熱不可言,蘆根如蚯蚓者無數,迨曉乃止,困憊之甚。細察病狀,專是熱毒根源不淺,當用清涼藥,已令用人參、茯苓、麥門冬三味煮濃汁,渴即少啜之,余藥皆罷也。莊生聞在宥天下,未聞治天下也,三物可謂在宥矣,此而不愈則天也,非吾過也。
白話文:
十一號出發從儀真,十四號病情稍有加重,十五號熱毒轉變得很嚴重,所有的藥物都失效了,用人參和茯苓煮湯喝,病情才得以緩解。整夜不能安睡,我寫信給錢濟明說:某一夜發燒得說不出話來,蘆根般蚯蚓無數,直到天亮才停止,整個人非常疲憊困頓。仔細分析病症,發現是熱毒根源很深,應該服用清涼藥,已經讓人用人參、茯苓、麥門冬三味藥煮成濃汁,口渴的話可以少量喝一些,其餘的藥物都停了。莊子聽說過有人在宥天下,卻沒有聽說過有人能治理天下,這三種藥物可以說是在宥了,如果服用後不能痊癒,那就天意如此,而不是我的過錯。
二十一日,竟有生意,二十五日疾革,二十七日上燥下寒,氣不能支,二十八日公薨。余按:病署飲冷暴下,不宜服黃耆,迨誤服之。胸脹熱壅,牙血泛溢,又不宜服人參、麥門冬。
白話文:
二十一日,我的身體開始有了好轉。
二十五日,病情突然惡化。
二十七日,我的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寒冷,呼吸困難,體力不支。
二十八日,我病逝。
我認為:暑熱時喝冷飲,突然腹瀉,不宜服用黃耆。服用後,胸悶、熱氣鬱結,牙齦出血,也不宜服用人參、麥門冬。
噫!此豈非為補藥所誤耶?(近見侯官林孝廉《昌彝射鷹詩話》云:公當暴下之時,乃陽氣為陰所抑,宜大順散主之,否則或清暑益氣湯、或五苓散、或冷香引子、及二陳湯、或治中皆可選用,既服黃耆粥,邪已內陷,胸作脹以為瘴氣大作,誤之甚矣,瘴毒亦非黃耆粥所可解,後乃牙齦出血,系前失調達之劑,暑邪內干胃腑,宜甘露飲、犀角地黃主之,乃又服麥冬飲子及人參、茯苓、麥門冬三物,藥不對病,以致傷生,竊為公惜之云云。余謂甘露飲、犀角地黃湯用之,此病固當。
至桂、附等味,公之熱毒如是之甚,亦不可用也。)
白話文:
哎!這難道不是因為進補的藥物服用不當所造成的嗎?(我最近在侯官林孝廉的《昌彝射鷹詩話》中看到:公爵在腹瀉的時候,是陽氣被陰氣所壓制的,應該服用大順散來治療,否則也可以選擇服用清暑益氣湯、五苓散、冷香引子,以及二陳湯或治中湯。既然服用了黃耆粥,邪氣已經內陷,胸悶脹痛,以為是瘴氣大作,這真是大錯特錯了。瘴毒並不是黃耆粥所能解除的,後來又牙齦出血,這都是因為前面沒有適當地調達劑量,暑邪內幹胃腑,應該服用甘露飲、犀角地黃湯來治療,竟然又服用麥冬飲子以及人參、茯苓、麥門冬三種藥物,藥物與病情不對應,導致傷及生命,我為他感到惋惜。) 我認為甘露飲、犀角地黃湯纔是適合使用的藥物,服用後,病情本來應該好轉的。
用藥最忌夾雜,一方中有一二味即難見功。戊午季春,余自武林旋里,舟子陳姓病溫,壯熱無汗,七日不食,口渴胸痞,咳嗽頭痛,脈數,右甚於左,杭醫定方,用連翹、栝蔞皮、牛蒡子、冬桑葉、苦杏仁、黑山梔、象貝、竹葉、蘆根,藥皆中病,惜多羚羊角、枳殼二味,服一劑,病不減,胸口悶,熱轉甚,求余診治,余為去羚羊角、枳殼、加淡豆豉、薄荷,服一劑,汗出遍體,即身涼能食,復去淡豆豉、牛蒡子,加天花粉,二劑全愈。
因思俗治溫熱病,動手即用羚羊角、犀角,邪本在肺胃,乃轉引之入肝心,輕病致重,職是故耳。
白話文:
在用藥方面,最忌諱將不同的藥物混在一起服用,一方中如果有兩三種藥物,就難以見效。戊午年春天,我從杭州返回家鄉,船工陳某患上了溫病,發高燒沒有汗,七天沒有進食,口渴胸悶,咳嗽頭痛,脈搏快,右脈比左脈快,杭州的醫生給他開了方子,用了連翹、栝蔞皮、牛蒡子、冬桑葉、苦杏仁、黑山梔、象貝、竹葉、蘆根等藥物,這些藥物都符合病情,可惜他還多加了羚羊角、枳殼兩種藥物,服用一劑藥後,病情沒有減輕,胸悶加重,發熱轉為嚴重,他請求我看診治療,我為他去掉了羚羊角、枳殼,加上了淡豆豉、薄荷,服用一劑藥後,全身出汗,體溫下降,能夠進食了,我又去掉了淡豆豉、牛蒡子,加上了天花粉,服用兩劑藥後,病完全治癒了。
《陶谷清異錄》云:昌黎公愈,晚年頗親脂粉,故事服食,用硫黃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以湉按:白樂天詩中「退之服硫黃句」,昔人已辨其非昌黎公,陶氏此說,未必可信,然亦足征服食之當謹也。
白話文:
《陶谷清異錄》中說:柳宗元,也就是昌黎公晚年竟然好色情,所以常常吃些藥物來保養自己。方法是用硫磺粉攪在粥飯裡,然後餵給雞吃,再把這隻雞閹割,讓牠達到成雞的年齡,才能拿來煮,並稱它為「火靈庫」。昌黎公隔日吃一隻,剛開始吃了以後的確有補身的效果,最後卻是因此而喪命。根據我的推測,白居易詩中所說的「退之服硫黃句」,古代有人已辯正並指出不是昌黎公,陶谷的說法未必可信,但仍足以說明飲食是應該要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