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古書

治蛇咬久不效,及毒氣內攻瘡痛方,雄黃、白礬等分研就,刀頭上爆令熔下,便貼咬傷處自瘥。治道塗大醉仆地,或取涼地臥。為蛇入人竅方,見時急以手捻定,用刀刻破尾,以椒或辛物置破尾上,以綿系之,少刻自出,此蛇有逆骨,慎不可以力拔之,須切記。壁鏡咬人立死治之方,檳榔不拘多少,燒灰存性,先以醋淋洗,後以醋調貼之。

又一方甚平易可用,並錄之。治跋涉風雨,或道路誤為細塵眯目,隱痛不能視物,隨所眯目以手分開,自以唾搽之即愈。

偶從友人處見張叔承三錫《醫學六要》眉間評語甚佳,惜不知何人手筆,摘錄數條於此。惟痰最易忽略,鄞醫周公望治謝時素三十年不愈之痰,用滾痰丸三服頓除。又治一夢遺幾死,百補不愈,以滾痰丸一兩行之即愈。葛可久補髓丹,黃蠟與雞同用,此二味不宜並食,錄有明禁,當刪去。

一人嗜酒,醉後服葛花即解,一醫曰:此人不久矣,疏利太過也。果以風痹死。吞酸一症,東垣作寒證,河間、丹溪作熱論,世人因有標本之說分屬之,吾輩固當兼參,然治常得芩連症,用薑桂者甚少,豈東垣之法可廢哉?緣俗醫治病,初多用溫散,久久寒化為熱,未有不從熱治者耳。

一娠婦小便,遍數多而溺少,澀而不通,余用補中益氣湯吞六味丸四錢愈《醫貫》法也,次日令再服,病人以不慣丸藥,且謂地黃泥隔遂止,越四日病復作,必欲易一方,因以清心蓮子飲與之,一服效,後視《傷寒準繩》知古有成法也。妊婦轉胞,由胎壓膀胱,大抵虛陷所致,薛氏以補中益氣湯舉之,較丹溪四物、四君、二陳煎服探吐為穩。杭醫陳月坡治鄞謝宣子室人,一劑而通,蓋清氣之陷,總因濁氣不降耳。

升之則降矣,降之則升矣。催生如柞木飲、兔腦丸、通明乳香等法,俱不足存,只一味獨參湯妙甚,余第四女難產一晝夜,服參半斤而生。高鼓峰每用參、耆各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三錢,冬月加桂以溫之。

《四庫全書》醫家類存目《藥鏡》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題要》云:明·蔣儀撰。儀,(字儀用),嘉興人,正德甲戌進士,其歷官未詳。是編前後無序跋,惟凡例謂《醫鏡》之鐫,駢車海內,今梓藥性,仍以鏡名云云。此書余於咸豐七年,從武林書坊得刊本四卷,乃與王宇泰《醫鏡》四卷(有儀用崇禎辛已序文。

)合刻者,前有儀用之弟雲章彥文氏順治丁亥序,及儀用康熙二年自序,各卷首刊嘉善(蔣儀纂定,常醴參訂。)彥文之序,謂儀用負宏濟蒼生之願,出入場屋,見刖執事,鬱郁不得志,以為無爵位而有功名,可以遂我宏濟之願者,莫若業醫,若遍訪名宿,遂得宗旨於王宇泰先生,發其枕秘,有《醫鏡》一書,鐫傳海內,學人奉為指南矣。

白話文:

[古書]

治療蛇咬傷久治不癒,以及毒氣入侵導致瘡痛的方劑:雄黃、白礬等量研磨成粉,用刀尖加熱使其熔化,然後貼在傷口處,即可自癒。治療醉酒後倒地不起的方法:尋找陰涼處躺臥休息。治療蛇進入人體孔竅的方劑:發現後立即用手捏住蛇尾,用刀割破蛇尾,放上胡椒或其他辛辣之物,再用棉線綁住,片刻後蛇就會自行出來。蛇有逆骨,切記不可用力拔出。治療壁鏡(一種毒蟲)咬傷致死的方法:檳榔不限多少,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先用醋清洗傷口,再用醋調和藥灰敷貼。

還有一個非常簡單易用的方法:治療跋涉風雨或路上灰塵迷眼導致隱痛看不清東西的方法,用手指分開迷眼的部位,用自己的唾液塗抹即可痊癒。

偶然從友人處看到張叔承三錫《醫學六要》的眉間評語,寫得很好,可惜不知是何人所寫,在此摘錄幾條:痰最容易被忽略,鄞縣醫生周公望治癒謝時素三十年不愈的痰症,用滾痰丸三劑就治癒了。又治癒一例因夢遺幾近死亡,各種補藥都無效的病人,用滾痰丸一兩即痊癒。葛可久補髓丹中,黃蠟和雞肉不宜同食,書中已有明確記載,應予刪除。

某人嗜酒,醉後服用葛花即解酒,一位醫生說:此人不久於人世了,因為過度疏利導致身體虛弱。果然,不久後此人因中風而死。吞酸症,東垣(李東垣)認為是寒症,河間(張從正)、丹溪(朱丹溪)則認為是熱症,世人根據標本學說而區分,我們固然應該兼聽則明,但治療中常用黃芩、黃連,用生薑、桂枝的卻很少,難道東垣的療法可以廢棄嗎?因為民間醫生治病,一開始多用溫散之法,時間久了,寒症轉化為熱症,沒有不從熱症治療的。

一位孕婦小便次數多但尿量少,排尿困難,我用補中益氣湯加六味地黃丸四錢治癒,這是《醫貫》中的方法。第二天讓她再服用一次,但病人不習慣丸藥,又說地黃泥土氣味難聞,於是停止服藥。四天後病情復發,她非要換一方,於是給她用清心蓮子飲,一劑就見效。後來查閱《傷寒準繩》才知道古已有此良方。孕婦胎位不正,是因為胎兒壓迫膀胱,大多是氣虛下陷所致,薛氏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比丹溪的四物湯、四君子湯、二陳湯加探吐法更為穩妥。杭州醫生陳月坡治癒鄞縣謝宣子夫人,一劑藥就見效,這是因為清氣下陷,主要是濁氣不降所致。

升則能降,降則能升。催生藥物如柞木飲、兔腦丸、通明乳香等方法,都不值得採用,只有獨參湯最有效。我的第四個女兒難產了一晝夜,服用人參半斤後才順利生產。高鼓峰常用人參、黃耆各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三錢,冬天再加桂枝溫經。

《四庫全書》醫家類存目中記載《藥鏡》四卷,浙江巡撫呈獻的版本。《題要》說:明代蔣儀撰寫。蔣儀,字儀用,嘉興人,正德甲戌科進士,其官職不詳。此書前後沒有序跋,只有凡例說《醫鏡》刻印遍佈全國,現在印製藥性,仍然以鏡命名等等。這本書我在咸豐七年從杭州書坊得到刻印本四卷,是與王宇泰《醫鏡》四卷(有儀用崇禎辛已序文)合刻的,前面有儀用的弟弟雲章彥文氏順治丁亥序,以及儀用康熙二年自序,各卷首都刻有嘉善(蔣儀纂定,常醴參訂)。彥文在序言中說,儀用懷抱宏濟蒼生的願望,出入官場,鬱鬱不得志,認為沒有爵位也能建功立業,實現宏濟蒼生的願望,莫過於從事醫業。於是遍訪名宿,從王宇泰先生那裡得到真傳,寫成了《醫鏡》一書,刻印流傳於全國,學者都奉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