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古書

醫家著書,每為假託之辭,以炫其功能。如竇材《扁鵲心書》,則以為上天所畀,《張景岳全書》,則以為遊東藩之野,而遇異人,至陳遠公《石室秘錄》,乃竟托之於岐天師雷公,尤屬不經。《洪氏集驗方》五卷,宋·洪景嚴遵所輯,《本草綱目》採宋人方書甚多,獨遺此書,蓋失傳久矣。嘉慶間。

吳縣黃堯圃丕烈,得宋刻本,乃重刊之,其書始傳於世,黃序中謂此書刊成,求序於獨學老人,(謂石殿撰韞玉。)有札示余曰:昨所言交感丹,疑用香附太偏重,因查敝處所藏方書,乃是香附一個,配茯神四兩,尊抄是香附一斤,竊意香附一個,無一斤重之理,恐系抄胥之誤。

能再查原本,此固慎重起見,然余即以此方降氣湯二條證之,一用半斤,一用五兩,是遞減用之,原方一斤非誤佞,宋之癖如是,並附著之以質之深於醫理者,一正其是非云。余按:用藥分兩,有君臣佐使之不同,即如此書中蓯蓉茸附丸,菟絲子六兩,而沉香僅一分,以視一斤四兩,更為輕重懸殊,且《瑞竹堂經驗方》亦載是方,香附亦用一斤,《本草綱目》收入香附條下,分兩悉合,然則黃說是也。

《蘇沈內翰良方》沈存中自序有云:世之為方者,稱其治效常喜過實,《千金》、《肘後》之類,尤多溢言,使人不復敢信。夫《千金》、《肘後》,為古方書之佳者,而猶若如此,況其他乎?即如此書中蘇合香丸、至寶丹等素稱神效,而統觀全書,熱藥居多,至若止吐軟紅丸之用信砒、巴豆,治驚辰砂丸之用膩粉、龍腦,尤為峻厲,豈可輕視?又小柴胡湯為傷寒少陽證主方,而此書以為赤白痢尤效,且謂痢多因伏暑,此藥極解暑毒,凡傷暑之人,審是暑暍,不問是何狀,連服數次即解,是欲執此方以治一切暑暍證也,不又為聖散子之貽?禍於世乎?是知方書非無可取之處,而不能盡善,在人精心審擇,以定棄取耳。

宋·董汲《旅舍備要方》,《四庫全書題要》云:汲因客途猝病,醫藥難得,集經效之方百有餘道,內如蚰蜒入耳及中藥毒,最為險急,而所用之藥至為簡易,其雜傷五方,古書中不少概見,今亦罕傳,尤見奇特,蓋古所謂專門禁方,用之則神驗,至求其理,則和扁有所不能解,即此類也。今錄其方以備用。

治蚰蜒入耳,膽礬末一匙,以醋少許滴灌之,須臾蟲化為水。解中藥毒,並蟲毒悶亂吐血煩躁,甘草一兩生用,白礬五錢,生延胡索一兩,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放冷細細呷之。雜傷,治火傷被火燒處,急向火灸之,雖大痛強忍之,少間不痛不膿。

治犬馬齧及馬骨刺傷人及馬血入舊瘡中方,取灰汁熱漬瘡,常令汁器有火,數易其汁,勿令爛入肉,三數日漬之,有腫者,炙石令熱熨之,日二次即止。

白話文:

[古書]

古代醫家寫書,常喜歡用一些虛假的說辭來誇大自己的醫術。例如竇材的《扁鵲心書》,就說是上天賜予的;張景岳的《張景岳全書》,則說是遊歷東藩野外時遇到異人而得來的;而陳遠公的《石室秘錄》,竟然說是岐天師雷公傳授的,更是無稽之談。《洪氏集驗方》五卷,是宋代洪景嚴遵編著的,收錄在《本草綱目》中的宋代方書很多,唯獨遺漏了這本書,可見它失傳已久。嘉慶年間,吳縣黃堯圃丕烈得到宋刻本,重新刊刻出版,這本書才得以流傳於世。黃堯圃在序文中說,這本書刊刻完成後,他向獨學老人(指石殿撰韞玉)求序,老人給他回信說:你之前提到的交感丹,懷疑香附的用量過多,我查閱了敝處收藏的方書,都是香附一兩,茯神四兩,你抄錄的方子卻是香附一斤,竊以為香附不可能有一斤重,恐怕是抄寫時的錯誤。

最好能再查閱原本,這是謹慎的做法。但我用這個方子(降氣湯)治療兩種病症,一例用半斤,一例用五兩,用量是遞減的,所以原方用一斤並非錯誤,宋代方書的用藥習慣就是這樣,我附上這個例子,以供那些醫理造詣更深的人辨別真偽。我認為:藥物的劑量,有君臣佐使的不同,就如同這本書中的蓯蓉茸附丸,菟絲子用六兩,而沉香只用一分,與一斤四兩相比,輕重差異很大。而且《瑞竹堂經驗方》也記載了這個方子,香附也是用一斤,《本草綱目》在香附條目下也收錄了這個方子,劑量都一樣,所以黃堯圃的說法是正確的。

《蘇沈內翰良方》沈存中在序言中說:世人記載藥方時,常喜歡誇大療效,《千金方》、《肘後備急方》等書,尤其有很多誇張的言辭,讓人不敢輕信。而《千金方》、《肘後備急方》是古代方書中的佳作,尚且如此,其他方書更不必說了。就如同這本書中的蘇合香丸、至寶丹等,素來被認為神效,但通觀全書,溫熱的藥物居多。像止吐軟紅丸使用砒霜、巴豆,治驚辰砂丸使用膩粉、龍腦,都非常峻烈,不可輕視。還有小柴胡湯是治療傷寒少陽證的主方,但這本書卻認為它對赤白痢也有效,而且說痢疾多因中暑引起,此藥極能解暑毒,凡是中暑的人,只要確診是暑熱引起的,不論症狀如何,連服幾次就能解暑,這就是要用這個方子來治療一切暑熱病症,豈不是重蹈聖散子的覆轍,禍害世人嗎?可見方書并非全無可取之处,但不能尽善尽美,关键在于人们要精心审慎选择,才能决定取舍。

宋代董汲的《旅舍備要方》,《四庫全書題要》記載:董汲因旅途中突發疾病,藥物難以取得,便收集了百餘種有效的方子,其中治療蚰蜒入耳和藥物中毒等急症的方子,用藥非常簡便,其雜傷五方,古書中不多見,現今也罕有流傳,尤其顯得奇特,大概是古代所謂的專門秘方,使用則靈驗,但究其原理,連扁鵲也未必能解釋,就是這一類。現將其方子錄在此處備用。

治療蚰蜒入耳:膽礬末一匙,用少量醋滴入耳中,片刻蟲子就會化成水。解藥物中毒:包括蟲毒引起的昏亂、吐血、煩躁等症狀,用甘草一兩(生用)、白礬五錢、生延胡索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半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放涼慢慢服用。治療雜傷:治療火燒傷,被火燒傷的地方,立刻用火灸,雖然很痛,也要忍住,一會兒就不痛不化膿了。

治療犬馬咬傷及馬骨刺傷人,以及馬血進入舊傷口:用熱灰水浸泡傷口,經常保持容器中有火,多次換水,不要讓傷口潰爛到肉裡,浸泡三五天,如果腫脹,用炙熱的石頭熨燙,每天兩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