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四 (2)
卷四 (2)
1. 汗
方書皆謂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余按:何西池《醫碥》云:傷寒始無汗,後傳陽明即自汗,豈前則表實,後則表虛乎?又云:人寤則氣行於陰,寐則氣行於陰。若其人表陽虛者,遇寐而氣行於里之時,則表更失所護而益疏,即使內火不盛,而陽氣團聚於裡,與其微火相觸發,亦必汗出。是則自汗不第屬陽虛,盜汗不第屬陰虛矣。
白話文:
所有醫書都說自汗是陽虛所致,盜汗是陰虛所致。我認為:何西池的《醫碥》中說:傷寒病一開始時沒有汗,後來傳到陽明經就會自汗,難道這是說表虛在前,表實居後嗎?又說:人醒著時,氣血運行在陽經;睡著時,氣血運行在陰經。如果一個人表虛,睡著後氣血運行在臟腑裏,表裡更失去防護而更加疏鬆,即使體內火氣不大,但陽氣聚集在內部,與裡面的微火相互觸發,也必然會出汗。由此可見,自汗並不只是陽虛所致,盜汗也不僅僅是陰虛所致。
2. 疸
常州楊蕉隱參軍振藩,能詩善畫,兼諳醫學,傳一治黃疸病方:用鯽魚數枚,剪取其尾,貼臍之四圍,(當臍勿貼),須臾黃水自臍出,魚尾漸干,更易貼之。常有病黃疸甚劇,他人以手熨其身,手亦染黃色,用此治之,自朝至夕,貼魚尾數次,水流盡即愈。曾目擊其效。
白話文:
常州楊振藩,善寫詩,也很會畫畫,還兼通醫。他有一帖治黃疸病的藥方:用幾條鯽魚,剪下牠們的尾巴,貼在肚臍周圍(不可貼到肚臍),不久,黃水就會從肚臍流出來,魚尾逐漸乾了,再換新的魚尾。曾有病患得了黃疸病,病情非常嚴重,別人用手觸摸他的身體,手也會染成黃色。用這個方法治療他,從早上到傍晚,貼了幾次魚尾,水都流光了,病就好了。我曾親眼見到它的效果。
又言:有草名並蒂珊瑚,葉似桂,高不及尺,每顆冬間結子二枚,色紅如南天竺子,取子煎服,亦治黃病甚效。
白話文:
還有一種名叫並蒂珊瑚的草,葉子像桂花樹,高度不到一尺,每顆在冬天結兩個果實,顏色像南天竺子一樣紅,取果實煎服,對於治療黃疸病也很有效。
3. 腫
海寧許珊林觀察槤,精醫理,官平度州時,幕友杜某之戚王某,山陰人,夏秋間忽患腫脹,自頂至踵,大倍常時,氣喘聲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因求觀察診之,令用生黃耆四兩,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漸呷服,服至盞許,氣喘稍平,即於一時間服盡,移時小便大通,溺器更易三次,腫亦隨消,惟腳面消不及半,自後仍服此方,黃耆自四兩至一兩,隨服隨減,佐以祛濕平胃之品,兩月復元,獨腳面有錢大一塊不消,恐次年復發,力勸其歸,屆期果患前症,延紹城醫士診治,痛詆前方,以為不死乃是大幸,遂用除濕猛劑,十數服而氣絕,次日將及蓋棺,其妻見死者兩目微動,呼集眾人環視,連動數次,試用耆米湯灌救,灌至滿口不能下,少頃眼忽一睜,湯俱下咽,從此便出聲矣,服黃耆至數斤,並腳面之腫全消而愈。
白話文:
海寧許珊林是研究痘科的醫生,醫理精湛,在平度州做官時,有個幕僚杜某的親戚王某,是山陰人,在夏秋季節突然患了全身腫脹,從頭到腳都比原來大一倍,氣喘吁吁,聲音嘶啞,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於是請求許珊林診治。許珊命令用生黃耆四兩,糯米一酒盅,煎成一大碗,用小匙逐漸呷服,服到一盞左右,氣喘稍微平緩,就一下子把剩餘的藥服用完,不久就排除了大量的小便,換了三次尿壺都裝滿了,腫脹也隨之消退了,只有腳面還沒有消掉一半,從此以後,仍服此方,黃耆的用量從四兩逐漸減少到一兩,佐以祛濕平胃的藥品,兩個月後就康復了。但是,獨腳面的腫脹還有一塊錢幣那麼大,沒有消退。許珊林擔心明年病情會復發,就極力勸說他回去修養,等到次年果然患了以前的症狀,聘請紹興的醫生診治。紹興醫生嚴厲地批評了許珊林的藥方,認為能不死已是萬幸了,於是用了除濕的猛藥,服了十幾劑藥後就氣絕身亡。第二天將要蓋棺的時候,他妻子看到死者的雙眼微微動了一下,就呼喚眾人圍觀。眼睛連續動了幾次,就試著用耆米湯灌救,灌到滿口都裝不下了。過了一會兒,眼珠子突然睜開,湯都嚥了下去,從此便出聲了。服用黃耆至數斤,連腳面的腫脹都完全消退而痊癒。
觀察之弟辛木部曹楣,謂此方治驗多人,先是嫂吳氏,患子死腹中,渾身腫脹,氣喘身直,危在頃刻,余兄遍檢名人醫案,得此方遵服,便通腫消,旋即生產,因系夏日,孩屍已爛成十數塊,逐漸而下,一無苦楚。後在平度有姬顧姓,患腫脹脫胎,此方數服而愈。繼又治愈數人,王某更在後矣。
蓋黃耆實表,表虛則水聚皮裡膜外而成腫脹,得黃耆以開通隧道,水被祛逐,脹自消矣。
白話文:
觀察曹楣看到了弟辛木部的醫案,說此方治驗多人。首先是他的嫂子吳氏,患了死胎腹中症,渾身腫脹,氣喘吁吁,身體僵直,危在旦夕。我大哥遍查中醫名人醫案,得到了這個方子,遵照服用,很快腫脹消退,旋即生產。由於是夏天,胎兒屍體已經腐爛成十幾塊,逐漸而下,一點也沒有痛苦。後來在平度,有姬姓顧某,患了腫脹脫胎症,此方服用了幾次就痊癒了。接著又治好了數人,王某就是在他之後。
4. 消
治消渴證每用涼藥,然觀孫文垣治消渴,小便色清而長,其味甘,脈細數,以腎氣丸加桂心、五味子、鹿角膠、益智仁,服之而愈。陸養愚治消渴,喜飲熱而惡涼,大便秘,小便極多,夜尤甚,脈浮按數大而虛,沉按更無力,以八味丸加益智仁煎人參膠糊丸,服之而愈。其法本於《金匱》,由火虛不能化水,故飲一斗小便亦一斗,凡見渴而水不消,小便多者,即當合參脈證,以此法治之。
白話文:
治療消渴症通常使用涼藥,然而觀察孫文垣在治療消渴症時,發現病人的小便是清澈且大量的、尿液的味道是甜的、脈搏細數,於是使用腎氣丸加桂心、五味子、鹿角膠、益智仁,服用後治癒。陸養愚在治療消渴症時,發現病人喜歡喝熱的而討厭涼的、大便不通、小便極多、尤其是晚上更嚴重、脈象浮淺按壓時數次大而無力、沉按時更是沒有力氣,於是使用八味丸加益智仁煎人參膠糊丸,服用後治癒。這個方法是根據《金匱》中的原理,由於火虛無法代謝水分,因此喝一公升小便也有一公升,凡是看到渴卻沒有辦法消化水、小便多的人,就需將症狀和脈象做結合來診斷,用這個方法來治療。
5. 傷食
中食之證,往往狀似中風,非詳問病因,必難奏效。《明醫雜著》有案可法,錄之。一壯年人忽得暴疾如中風,口不能言,目不識人,四肢不舉,急投蘇合香丸不效,余偶過聞之,因詢其由,曰:適方陪客,飲食後忽得此症。遂教以煎生薑淡鹽湯,多飲探吐之,吐出飲食數碗,後服白朮陳皮半夏麥芽湯而愈。
白話文:
飲食積滯的證候,常常看起來像中風,如果不詳細詢問病因,必定難以奏效。《明醫雜著》中有一個可以效法的案例,在此記載如下。有一位壯年人忽然得了急症,像中風一樣,口不能言,目不識人,四肢不舉,緊急服用蘇合香丸卻沒有效果,我剛巧經過聽說了這件事,就去詢問病因,他說:剛才陪客人喝酒吃飯,酒足飯飽後忽然得了這種症狀。於是教他煎煮生薑淡鹽水,多喝催吐,吐出了好幾碗飲食,之後服用白朮、陳皮、半夏、麥芽湯而痊癒。
湖州某紳,老而矍鑠,食量兼人,暑月有饋盛饌者,快意加餐,次日蒸豚味變,不忍捨棄,復飽啖焉,遂得河魚疾以卒。觀此知高年胃強不足持,且以見聖人肉敗不食,誠養生之道也。
白話文:
湖州有一位老紳士,老了也沒什麼老態,食量跟年輕人一樣好。在炎熱的夏季,有人送給他豐盛的美食,他很高興地大吃一頓。第二天,他發現蒸豬肉的味道變了,但他捨不得扔掉,就又大吃了一頓。結果,他得了腸胃病,最終去世了。由此可見,老年人的胃力再強,也不能過度飲食。而且,聖人說「肉敗不食」,這真的是養生的道理啊!
少壯時飯後作書,未嘗有滯食之病,中歲以來,遂膺斯患。丁巳年假得秘書數種,剋期約還,又不敢假手於人,親自抄錄,日無暇晷,飽食後即倚案揮毫,因患腹痛,大便閉,數日不食,服保和丸及米灰等不效,投陸氏潤字丸,(大黃一兩酒浸曬乾蒸半熟,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陳皮、白朮、枳實、檳榔各錢二分五釐,每藥須略炒或曬乾為末,薑汁打神麯糊為丸梧子大。)始愈。
白話文:
年輕時飯後寫字,沒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到了中年以來,就患上了消化不良的毛病。丁巳年(西元1877年)借到了幾本祕書,約定時間歸還,又不敢假手於人,親自抄錄,每天沒有閒暇時間,飯後即倚靠書桌揮筆寫字,因此患了腹痛、大便不通的毛病,幾天沒有進食,服用保和丸和米灰等都沒有效果,服用陸氏潤字丸(大黃一兩浸泡在酒中曬乾蒸半熟,炮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陳皮、白朮、枳實、檳榔各錢三分五釐,每種藥材都要稍微炒一下或曬乾磨成粉末,用薑汁打神麴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後才痊癒。
自是飯後不敢作書。(余服潤字丸時,適陳載庵來,告以所患,問宜何藥,載庵曰:《三世醫驗》中潤字丸最穩最靈。余曰:鄙意正同,已服二錢許矣。載庵曰:不妨再服一次,如其言大便遂通。
白話文:
(之後)從吃完飯後不敢寫文章了。(我服用潤字丸的時候,正好陳載庵來訪,告訴他我的病情,並詢問適合吃的藥,載庵說:《三世醫驗》中的潤字丸最穩,也最靈。我說:我的想法和您相同,已經吃過兩錢左右了。載庵說:不妨再吃一次,按照他的話,大便就順暢了。
)傷食者,往往發熱口渴,有似外感,辨之之法,以皮硝二錢,用紙(紙須厚)堅包固,縛置胃脘,靜臥數刻,啟紙視之,皮硝若濕,便是傷食,傷之輕者,此亦可以消化,傷之重者,其濕必更甚,乃服消食藥可也。
白話文:
因飲食不慎、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疾病,常常會發燒口渴,類似於外感疾病,辨別的方法是用皮硝二錢,用厚紙包好,綁在胃脘(即胃部),靜臥幾分鐘,打開紙一看,如果皮硝變濕了,就是傷食。如果傷食較輕,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消化。如果傷食較重,皮硝一定會變得很濕,這時就需要服用消食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