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吐血

吳球治一少年吐血,來如泉湧,諸藥不效,虛羸病危,乃取病人吐出之血,瓦器盛之,候凝入鍋,炒血黑色,以紙盛放地上,出火毒,細研為末,每服五分,麥門冬湯下二三服,其血遂止。此蓋血導血歸法也。余按:近人傳治暴起吐血方,以絲棉蘸吐出之血,火焙存性,研末服之甚效,今觀吳案,則不獨初起者可用此法矣。

白話文:

吳球曾治療一名吐血的少年,吐出來的血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身體虛弱,病情危急。於是,他就把病人吐出的血收集到瓦器中,等凝固後放入鍋中炒,炒到血變成黑色,然後用紙包好放在地上,去除火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麥門冬湯送服二三服,血就止住了。這大概是用火炒的血來引導血液歸位的治療方法。我認為:現代人流傳的治療突然吐血的方劑,是用絲棉蘸取吐出的血,用火烤一烤,保持原性,研成粉末服用,非常有效。現在看到吳球的案例,就知道不只是初期吐血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了。

方書法吐血有用苦寒者,有戒用苦寒者。觀顧曉瀾治案,可以得其要矣。治案云:徐氏婦,吐血傾盆,數日不止,目閉神昏。面赤肢軟,息粗難臥,危如累卵,脈左沉右洪,重按幸尚有根,此鬱火久蒸肺胃,復緣暑熱外逼,傷及陽絡,致血海不止,危在頃刻,諸藥皆苦寒,是以投之即嘔,借用八汁飲意,冀其甘寒可以入胃清上,血止再商治法。

白話文:

醫書上說,治療吐血有很多方法,有的主張使用苦寒藥物,有的則禁止使用苦寒藥物。觀察顧曉瀾的治療案例,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案例中說:徐氏婦女吐血不止,已經持續了好幾天了,眼睛閉著,神志不清,面紅四肢無力,呼吸粗重,難以入睡,情況十分危急,脈象左側沉弱,右側洪大,仔細按壓發現脈搏還有根,這是因為鬱火長期蒸騰於肺胃,再加上暑熱外逼,損傷了陽絡,導致血海不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有的藥物都是苦寒的,所以服下後就會嘔吐。借用八汁飲的思路,希望甘寒的藥物可以入胃清上,止住血後再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用甘蔗汁、藕汁、蘆根汁各一酒杯,白果汁二匙,白蘿蔔汁半酒杯,梨汁一酒杯,西瓜汁一酒杯生沖,鮮荷葉汁三匙,七汁和勻,隔水燉熱,衝入瓜汁,不住口緩緩灌之,服後夜間得寐,血止神清,惟神倦懶言,奄奄一息,脈雖稍平,右愈浮大無力,此血去過多,將有虛脫之患,經云:血脫者益其氣。

白話文:

用甘蔗汁、藕汁、蘆根汁各一酒杯、白果肉汁兩匙、白蘿蔔汁半酒杯、梨汁一酒杯、西瓜汁一酒杯直接服用,鮮荷葉汁三匙混勻,隔水加熱,加入瓜汁,不斷口緩慢灌入,服用後夜晚就會入睡,出血停止精神清爽,只是精神倦怠懶得說話,奄奄一息,脈搏雖然稍微平穩,但右邊卻愈來愈浮大無力,這是失血過多,即將虛脫的症狀,經書上說:失血的人要增補氣。

當遵用之,人參七分秋石水拌,黃耆七分黃芩水炙黑,歸身一錢炒黑,懷山藥錢半,茯苓三錢,大麥冬錢半去心,蒸北五味七粒,和入甘蔗汁、梨汁、藕汁,服後食進神健而痊。門人問:血冒一證,諸寒皆以苦寒折之,今以甘寒得效,何也?曰:丹溪云「虛火宜補」。此婦孀居多年,憂思鬱積,心脾久傷,復緣暑熱外蒸,胃血大溢,苦寒到口即吐,其為虛火可知,故得甘寒而止。若果實熱上逆,仲景曾有用大黃法,或血脫益氣,東垣原有獨參湯法,不能執一也。

白話文:

我們應該依照以下方法來製作藥方,人參七分拌上秋石水,黃耆七分用黃芩水炙黑,當歸一錢炒黑,懷山藥一錢半,茯苓三錢,大麥冬一錢半去除中心,放入甘蔗汁、梨汁、藕汁中蒸熟,服用後飲食,精神健康而康復。學生問:血冒發作時,一般會使用苦寒之藥來治療,現在您卻使用甘寒之藥而有效,這是為什麼?老師說:丹溪說過「虛火宜補」。這位婦女寡居多年,憂思鬱積,心脾久傷,加上暑熱外蒸,胃血大量溢出,服用苦寒之藥會馬上吐出,由此可知她是虛火,所以用甘寒之藥來治療就可以止住。如果像是上火的症狀,仲景曾經有用大黃的方法,或者是血虛益氣,東垣原本有獨參湯的方法,不能只使用一種方法。

觀此知實火吐血,原當用苦寒,然除實火之外,則概不宜用苦寒矣。今人吐血挾虛者多,而醫者動手輒用苦寒,宜乎得愈者少也。吐血戒用苦寒,更有治案可法。吳孚先治何氏女患吐血咳嗽,食減便溏,六脈兼實,左部尤甚,醫用四物湯加黃芩、知母,吳曰:歸、芎辛竄,吐血在所不宜,芩、知苦寒傷脾,在所禁用。

白話文:

由此可知,實火吐血,原本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但是除了實火之外,其他情況概不宜用苦寒的藥物。現在的人吐血多是虛證夾雜實證,而醫生動手就用苦寒的藥物,難怪很少人能治癒。吐血戒用苦寒的藥物,還有值得效仿的治療案例。吳孚先治療何氏女患吐血咳嗽,飲食減少、大便稀溏,六脈兼證實熱,左部尤其嚴重,醫生用四物湯加上黃芩、知母,吳孚先說:歸、芎辛辣竄散,治療吐血根本不適合,芩、知苦寒傷脾,根本禁用。

乃與米仁、玉竹、白芍、枸杞、麥冬、沙參、川斷、建蓮、百合,二十劑,脈稍緩,五十劑而瘳。此方治陰虛咳嗽吐血最良,然必收效於數十劑後,謂非王道無近功乎?

白話文:

他把且米仁、玉竹、白芍、枸杞、麥冬、沙參、川斷、建蓮、百合這些中藥做成藥方,讓他吃二十劑後,他的脈象就稍微緩和;連續吃了五十劑,他的病就痊癒了。這個方劑用來治療陰虛咳嗽吐血的病效果最好,可是服藥後可能要過好幾十劑才見效,您說這是不是王道呢?沒有捷徑做好事嗎?

又程氏式《醫彀》,治李氏子吐血喘促,咳嗽浮腫,腳軟不能行,診脈浮澀微疾,此房勞所致也,用茯苓、白芍、苡仁、木瓜、丹皮、芡實、牛膝、貝母、百合、甘草,服十餘劑,喘促稍定,浮退血止,前方加朮,服二十餘劑而愈。夫此病以涼止血,則浮喘必劇,以溫止浮喘,則吐血必甚,總歸不起,第於平淡中寓巧法,故能生耳。治吐血者知此,庶不為藥所誤。

白話文:

程氏《醫彀》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李氏之子吐血喘促,咳嗽浮腫,腳軟不能行走,診脈浮澀微疾,這是由於房勞過度引起的。使用茯苓、白芍、苡仁、木瓜、丹皮、芡實、牛膝、貝母、百合、甘草等藥物,服用十幾劑後,喘促稍有平定,浮腫退去,血止住了。在前方的藥物中加入了朮,服用了二十幾劑後痊癒了。

治療吐血的病人,如果只用寒涼藥物止血,那麼浮喘就會加劇;如果只用溫熱藥物止浮喘,那麼吐血就會加重,總的來說,病人無法康復。因此,在治療中要採用巧妙的方法,在平淡中寓含巧妙的法則,才能使病人康復。治療吐血的醫生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會被藥物誤導。

方書每言童便治吐血之神,然須擇強健之童而不食腥濁物者,有力者猶可購求,窶人安能?

傳有一方:丹參飯鍋蒸熟,泡湯代茶,日飲之甚效。

白話文:

方書常說童子尿對於治療吐血有神奇的效果,但是必須選擇身體強健且不吃腥臭食物的小孩,有條件的人還可以買得到,窮人怎麼可能弄得到呢?

這裡有一個方法:丹參用飯鍋蒸熟後,泡水當茶喝,每天飲用效果非常好。

2. 諸血

肌衄即《內經》之血汗,古無驗方,近人方案有極驗者,錄以備用。毛達可《便易經驗集》云:一人左臂毛竅如針孔,驟濺出血,積有一面盆許;晝夜常流,面白無氣,余用炒山甲片研細粉,掩之以帕,扎住,即止,隨服補血湯數劑而愈。後治一老農腎囊上有一針孔流血,盈至腳盆,諸藥不效,自謂必死,余投以前法,立時痊愈。真神方也。

白話文:

肌衄就是《內經》中所說的血汗症,古時候沒有驗證有效的方法,現代人提出的方案非常有效,記錄下來以便備用。毛達可《便易經驗集》中說:有一個人左臂上的毛孔像針孔一樣,突然間出血,積聚了有一面盆那麼多;白天黑夜都一直在流血,臉色蒼白沒有血氣,我用了炒山甲片研成細粉,用帕子蓋住,紮緊,血就止住了,接著服用補血湯幾劑就治好了。後來我治療一位老農,腎囊上有一個針孔一直在流血,裝滿了腳盆,各種藥物都無效,他自己說自己一定會死了,我用前面那個方法,立馬痊癒了。這真是神方啊。

顧曉瀾《吳門治驗錄》云:余同事楊君,腦後髮際忽出血不止。眾皆駭然,余知其為肌衄也,令用一味黃芩,漬水塗之立愈,後竟未發。又見有胸前背心兩證,亦以前法治之立效。此方余友範董書所傳治鼻梁血出者,移治他處亦效,而《準繩》未見及此,可見著書之難也。

白話文:

清朝醫生顧曉瀾在他的《吳門治驗錄》中說:我的一位同事楊先生,後腦勺附近的頭髮之間忽然出血不止。大家都被嚇到了,我知道這是皮下出血,於是讓他用一種叫做黃芩的藥材,泡水後塗抹在傷口上,出血馬上就止住了,後來也沒再復發。我又見過有的人前胸和後背同時出血,也用這種方法治療,立竿見影。這個方子是我朋友範董書傳授的,原本是用來治療鼻樑出血的,後來用來治療其他部位的出血也很有效,但《準繩》這本醫書卻沒有收錄這個方子,可見寫書的難度之大。

許辛木部曹之室人,自幼患鼻衄,于歸後,無歲不發,甚者耳目口鼻俱溢出,至淡黃色始止,凡外治內治之法,無不歷試。每發必先額上發熱,鼻中氣亦甚熱。近二十年來,每覺鼻熱,辛木以喻嘉言清燥救肺湯投之,二三劑後,即覺鼻中熱退不衄,或投之少遲,亦不過略見微紅,蓋此方量清肺胃之熱,惟人參改用西洋參,或加鮮生地,勢已定,則用乾生地。喻氏此方自言不用一苦藥,恐苦從火化也,此制方妙處,醫者不可妄加也。

白話文:

許辛木的妻子曹氏女士,從小就患有鼻出血的症狀,結婚後,每年都會發作,嚴重的甚至連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都出血,直到淡黃色才止住,無論是外用藥還是內服藥,她都試過。每次發作前,額頭上都會發熱,鼻中的氣體也很熱。最近二十年來,每次感覺鼻子發熱,辛木就會用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湯給她治療,服用兩到三次後,鼻中的熱就會退去,不再流鼻血,如果服用的時間稍晚一點,也只會略微發紅,這個方劑的原理是清肺胃的熱,但人參改用西洋參,或者加入新鮮的地黃,病情一旦穩定,就可以用乾地黃。喻氏這個方子自稱不使用任何苦藥,恐怕苦從火化,這是此方劑的妙處,醫生不要隨便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