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三陰瘧

治三陰瘧,震澤沈詒亭慶修傳一方,用山楂檳榔枳殼甜茶各三錢,於瘧發之日前二時,水煎,服一劑立愈,云試多人皆驗。余謂此方藥峻,藜藿之體及瘧初起者宜之。吳曉鉦言其六世祖山年公手稿錄存治久患三陰瘧方,云傳自外舅朱竹垞先生者,用生何首烏八錢,生黃耆佩蘭各四錢,水煎,臨發前服三次立愈。此方尤宜於膏粱之體。

白話文:

治療三陰瘧疾,震澤沈詒亭慶修傳下一個偏方,使用山楂、檳榔、枳殼、甜茶各三錢,在瘧疾發作前兩小時,用清水煎煮,服用一劑即可痊癒。據說很多人都試過,都非常有效。我認為這個偏方藥性猛烈,適合身體虛弱和瘧疾初起的人服用。吳曉鉦說他六世祖山年公的手稿中記載了治療久患三陰瘧疾的偏方,據說是他岳父朱竹垞先生傳授的,使用生何首烏八錢,生黃耆、佩蘭各四錢,用清水煎煮,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次即可痊癒。這個偏方尤其適合身體肥胖的人服用。

二方皆試驗,而方書中不恆見,並錄之。

2.

孔以立《痢疾論》謂五色痢法當溫補脾腎,余治一五色痢,用溫而愈。然《馮氏錦囊》中有「五色痢實證一條,想或有此證,余特未之見也」云云。余曾治一小孩患五色痢,口渴發熱,用萬密齋《保命歌括》鳳尾草方,一服即愈。此方主治赤白痢,而五色痢亦可治,可知其功效之神。

白話文:

孔以立在《痢疾論》中說,五色痢應該以溫補脾腎的方法治療。我曾治療過一名五色痢患者,用溫補的方法治好了。然而,《馮氏錦囊》中有一條「五色痢實證一條」,我想或者有這樣的證據,只是我沒有見過。我曾經治療過一名患有五色痢的兒童,口渴發熱。我用萬密齋的《保命歌括》中的鳳尾草方,服用一次後就治癒了。此方主要治療赤白痢,但五色痢也可以治療,可見其效果之神。

(大抵五色痢有溫寒之別,宜溫者難治,宜寒者易治。)錄方於此:鳳尾草連根一大握,(竹林中與井邊者極佳,如無,即產別地俱可用,一名雞腳草。)老倉米一勺,老薑帶皮三片,蔥白連須三根,用水三大碗,煎至一碗去渣,入燒酒小半盞,真蜜三茶匙,調極勻,乘熱服一小盞,移時再服,以一日服盡為度,忌酸味及生冷煎炒米麵點心難化等物。余按:《本草》鳳尾草性至冷,治熱毒下痢,治痢者確審非虛寒證,乃可用之。

白話文:

大多數的五色痢都有溫熱和寒冷之分,適合用溫熱藥物治療的難以治癒,適合用寒冷藥物治療的容易治癒。

以下是一個偏方:

  • 鳳尾草連根一大把。(竹林中和井邊生長的最好,如果沒有,其他地方生長的也可以用,別名雞腳草。)
  • 老倉米一勺。
  • 老薑帶皮三片。
  • 蔥白連須三根。

以上藥材用水三大碗煎煮,煎至一碗去渣,加入燒酒小半盞,真蜂蜜三茶匙,攪拌均勻,趁熱服一小盞,過一段時間再服,一天服用完為限,忌食酸味食物和生冷煎炒米麵點心等難消化的東西。

附註:根據《本草》記載,鳳尾草性至冷,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腹瀉。在治療腹瀉時,一定要確定不是虛寒體質,才能使用鳳尾草。

痢以口渴腹痛為實熱。丹溪曰:口不渴,身不熱,喜熱手熨蕩,是名挾寒。李士材曰:口渴更當以喜熱喜冷分虛實,腹痛更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腹之脹與不脹、脈之有力無力分虛實。蓋恐人概以口渴腹痛為實熱也,然則不口渴腹痛者,果皆屬虛寒乎?又昔人謂先痢後瀉者,腎傳脾,為微邪,易治;先瀉後痢者,脾傳腎,為賊邪,難醫。

白話文:

痢疾伴隨口渴腹痛的是實熱。丹溪說:“不口渴,沒有發熱感,喜歡用熱手捂著、暖著,是夾著寒邪的。”李士材說:“口渴更要根據喜熱還是喜冷來分虛實,腹痛更要根據疼痛的急緩、按壓是否可以緩解、腹部脹還是不脹、脈搏有力還是無力來分虛實。”大概就是怕人家一概而論地把口渴腹痛當作是實熱,難道不口渴腹痛的,必定都是虛寒嗎?還有前人說先痢疾後腹瀉的,是腎傳脾,是微小之邪,容易治癒;先腹瀉後痢疾的,是脾傳腎,是邪之大者,難以治癒。

余嘗持此說以臨症,遇有先瀉後痢,口不渴,腹不痛者,幾難辨其為實熱、為虛寒,後見秦皇士《症因脈治》有云:濕熱痢之症初起,先水瀉,後兩三日便下膿血,濕氣勝,腹不痛,熱氣勝,腹大痛,肛門重滯,裡急後重。又云:下痢紅積而腹不痛,濕傷血分也,宜服河間黃連湯

白話文:

我曾經用這種說法來看病,遇到先瀉後痢,不口渴,不腹痛的病人,很難辨別是實熱還是虛寒。後來,我讀到了秦皇士的《症因脈治》,書中說:濕熱痢的症狀一開始是水瀉,兩三天後便下膿血,濕氣勝,腹不痛,熱氣勝,腹大痛,肛門重滯,裡急後重。又說:下痢紅積而腹不痛,是濕傷血分,應該服用河間黃連湯。

黃連當歸甘草。)始悟腹不痛者。亦有實熱,而口不渴可類推矣。自後凡遇夏秋痢疾,口不渴,腹不痛,而裡急後重,(痢無不裡急後重),小便少,脈數者,一以河間法治之皆效。

白話文:

(黃連、當歸、甘草)這才明白腹不痛的,也有實熱,而口不渴的道理可以類推了。此後凡是遇到夏秋痢疾,口不渴,腹不痛,而裡急後重,(痢疾沒有不裡急後重的),小便少,脈數的人,一律依照上述的河間方法治療,都見效。

白槿花治赤痢甚效,余於杭郡學署植數株,秋間花開繁茂,凡患赤痢者,以花五六朵,置瓦上炙研,調白糖湯,服之皆愈。荷花厚朴陳某秋間下痢月餘,諸藥不效,已就危篤,亦以此方獲愈。採花曬乾,藏之次年,治痢亦效。

白話文:

白槿花治療赤痢非常有效,我在杭州學堂種植了幾株,秋天時花朵盛開繁茂,凡是患有赤痢的人,取花五六朵,放在瓦上烘烤研磨成粉末,用白糖湯調服,服用後都能夠痊癒。荷花厚朴,陳某在秋天時腹瀉一個多月,各種藥物都無效,已經瀕臨危篤,也用這個方子治癒了。採集花朵曬乾,儲存到第二年,用於治療痢疾也有效。

治噤口痢方:用人參(倍用),黃連(薑汁製)、石蓮肉(炒,二味等分),水煎緩服。此方胃氣虛者宜之,若熱毒盛者,尚宜酌用。華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用白蠟方寸匕,雞子黃一個,石密、苦酒(即醋也)、發灰、黃連末各半雞子殼,先煎蜜、蠟、苦酒、雞子黃四味令勻,乃納連、發,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盡,神效無比。李瀕湖謂此方用之,屢經效驗,乃諸家方書罕見採錄,知良方之見遺者多矣。

白話文:

治療舌不能闔口、泄瀉的方劑:用人參(用量加倍)、黃連(用薑汁製備)、石蓮肉(炒後,這兩種藥材的用量相同),加水煎煮,慢慢服用。這個方劑適合胃氣虛弱的人,如果熱毒嚴重,還需要酌情使用。華佗治療老年人和兒童的腹瀉,食物入口即吐,用白蠟一茶匙,雞蛋黃一個,石密、苦酒(也就是醋)、發灰、黃連末各半雞蛋殼,先煎煮蜂蜜、白蠟、苦酒、雞蛋黃這四種藥材,直到均勻,然後加入黃連、發灰,熬製到可以做成藥丸停止,兩天服完,效果非常顯著。李瀕湖說,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屢經驗證,但在各家方書中很少見,由此可知被遺漏的好方子還有很多。

陳氏藏器治小兒痢,用雞子和蠟煎,蓋本此方之意,然不若此方用藥靈妙也。咸豐八年八月,羅鏡泉患赤痢月餘,諸醫用溫補藥日就沉重,延余治之,詢知體倦頭眩,不思飲食,腹不甚痛,診其脈右關沉數有力,餘脈皆虛,余謂尚有積滯在內,因用補太早,鬱而不泄,然遷延逾月,體倦頭眩,神已憊矣,未可峻攻也。

白話文:

陳氏的祕訣是用雞蛋和蠟來治療小兒痢疾,這是從這個方子的思想中得來的,但不如這個方子用藥靈驗。鹹豐八年八月,羅鏡泉患赤痢一個多月了,諸位醫生用溫補藥日益加重,延請我看病,詢問得知身體疲倦,頭暈目眩,不思飲食,腹痛不甚,診脈右關沉數有力,餘脈皆虛,我認為體內尚有積滯,因為補得過早,鬱而不行,然而拖延一個多月,身體疲倦,頭暈目眩,精神已經疲憊了,不可以峻攻。

乃用生地炭二錢,白芍二錢,歸身炭七分,地榆炭錢半,荊芥穗五分,炒槐米一錢,丹皮炭一錢,酒炒黃芩一錢,製厚朴六分,麩炒枳殼一錢,山楂錢半,神麯二錢,蛀黑棗二枚。服三劑,痢止能食,改方調理而痊。按:此症初起,腹不痛,口不渴,是以皆主溫補,特未曾讀秦皇士之書故耳。

白話文:

使用生地黃炭二錢、白芍藥二錢、熟地黃炭七分、地榆炭半錢、荊芥穗五分、炒槐米一錢、牡丹皮炭一錢、酒炒黃芩一錢、製厚朴六分、麩炒枳殼一錢、山楂半錢、神麴二錢、生黑棗二枚。服了三劑後,痢疾停止並能進食,只需更改處方調理便能痊癒。注意:這種疾病在初發時,肚子不痛、口不渴,因此都以溫補為主,只怪我沒有讀過秦皇士的書。

3.

七味白朮散,治小兒久瀉脾虛者最靈。震澤泥水匠賀鳳山孫二歲,泄瀉兩月,身熱少食,面色痿黃,夜睡時驚,幼科用青蒿、扁豆、二芩、厚朴枳殼陳皮等藥,日就危篤,求余治之,令服七味白朮散,(黨參二錢,焦白朮茯苓二錢,炙甘草四分,木香四分,煨葛根四分,藿香七分,煨姜三分),四劑,瀉止身涼。改方去葛根,加炒扁豆二錢,炒苡仁三錢,砂仁三分,桔梗四分,四劑全愈。

白話文:

七味白朮散,是治療小兒長期腹瀉、脾虛的最有效方劑。震澤泥水匠賀鳳山,他兩歲的孫子患有腹瀉兩個月,身體發熱、食慾減退,臉色發黃、夜間睡覺時常驚醒,幼兒科醫生使用青蒿、扁豆、二芩、厚朴、枳殼、陳皮等藥物治療,但病情日益嚴重,請我診治,我讓他服用七味白朮散,(黨參二錢,焦白朮、茯苓二錢,炙甘草四分,木香四分,煨葛根四分,藿香七分,煨姜三分),服用四劑後,腹瀉停止、身體涼爽。我調整藥方,去除了葛根,加入炒扁豆二錢,炒苡仁三錢,砂仁三分,桔梗四分,四劑藥服用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