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湉

《冷廬醫話》~ 補編 (5)

回本書目錄

補編 (5)

1. 蜈蚣入腹

明張沖虛,吳縣人,善醫,有道人以竹筒就灶吹火,誤吸蜈蚣入腹,痛不可忍,張碎雞子數枚,令啜其白,良久痛少定,索生油與咽,遂大吐,雞子與蜈蚣纏束而下。蓋二物氣類相制,入腹則合為一也。事見《吳縣誌》。按:明匯氏瓘《名醫類案》亦有一方,云取小豬兒一個,切斷喉取血,令其人頓飲之,須臾灌以生油一口,其蜈蚣滾在血中吐出,繼與雄黃細研,水調服愈。南方多蜈蚣,且家家用竹筒吹火,嘗有是患,故錄之。

(炳章)按:江瓘方取小豬兒切斷喉取血,傷生物命,未免殘忍,不如用張沖虛法,方理明切,效驗必確,為便利也。

白話文:

明朝有個叫張沖虛的醫生,是吳縣人,醫術高明。有個道士用竹筒在灶上吹火時,不小心吸入了一條蜈蚣到肚子裡,痛得受不了。張沖虛就打碎好幾個雞蛋,只讓道士喝雞蛋白,過了一會兒,疼痛稍微減輕了。之後,又讓道士喝生油,道士就吐了出來,雞蛋白和蜈蚣纏在一起被吐了出來。這是因為雞蛋和蜈蚣這兩種東西的性質互相制約,進入肚子裡就會結合在一起。這件事記載在《吳縣誌》中。

另一個案例,明朝的江瓘在《名醫類案》中也記載了一個方法,是取一隻小豬,割斷喉嚨取血,讓病人立刻喝下,然後再灌下一口生油,蜈蚣就會滾在血中被吐出來,接著再用雄黃磨成粉,用水調和服用,病就好了。南方蜈蚣很多,而且家家戶戶都用竹筒吹火,常常有這種被蜈蚣誤吸入肚的病患,所以記錄下來。

(編者)認為江瓘的方法割斷小豬的喉嚨取血,傷害生物的生命,實在太殘忍,不如用張沖虛的方法,道理明確,效果肯定也好,使用起來也方便。

2. 青腿牙疳方

咸豐乙卯年,吾邑皇甫湘山上舍(岷),患牙齦腫爛,兩腿青脹,其勢甚劇,諸醫不效,烏程溫醉白診之,謂病名青腿牙疳,不必服藥,惟食馬乳可愈,如其言,一月全愈。又一戴姓婦人,病證相同,亦食馬乳得痊。按:此證見於御纂《醫宗金鑑》八十四卷外科門,長洲唐笠山大烈所著《醫宜博覽論》曾述及之,吾鄉罕有此證,醫家知此者亦鮮矣。

(炳章)按:青腿牙疳,清初關外發現此症,飲馬乳得愈,故採入《醫宗金鑑》,近年江浙間亦有之。

白話文:

咸豐乙卯年,我們同鄉皇甫湘山先生(名岷),罹患牙齦腫脹潰爛,兩條腿青紫腫脹,病情非常嚴重,許多醫生都治不好。烏程的溫醉白醫師診斷後,認為是「青腿牙疳」,不需要吃藥,只要喝馬奶就能痊癒。結果照他的話做,一個月就完全康復。另外有一位姓戴的婦人,得了相同的病症,也是喝馬奶而痊癒。

查閱:這個病症被收錄在清朝皇帝編纂的《醫宗金鑑》第八十四卷外科門,長洲的唐笠山大烈所著的《醫宜博覽論》也曾提到過。我們這個地方很少出現這種病,知道這個病症的醫生也很少。

(炳章)按:青腿牙疳,清朝初期在關外發現這種病症,喝馬奶可以治好,所以被收錄到《醫宗金鑑》中。近年來在江浙一帶也有出現。

3. 目疾秘方

患目赤者,小便時以指蘸入目中,閉目俟其自干,日三四次即愈,惟當淨洗手面;以免不潔之咎,此方載《醫學綱目》,他書不恆見,屢試屢驗,秘方也。又《石室秘錄》治目中初起星,用白蒺藜三錢,水煎洗之,日四五次,星即退,此方亦神效。

(炳章)按:目赤腫痛,用大青葉煎湯飲之,腫赤即退,或鮮野刺莧煎汁飲數次,紅腫亦退,起星者,加木賊草同煎,起雲翳者,加蟬衣同煎服,皆有良效。

白話文:

眼睛紅腫的人,小便時用手指沾一點尿液塗在眼睛裡,然後閉上眼睛等它自然乾,一天塗三四次就會好,但一定要把手和臉洗乾淨,避免因為不乾淨而產生問題。這個方法記載在《醫學綱目》裡,其他醫書比較少見,但多次試驗都有效,是個秘方。另外,《石室秘錄》記載治療眼睛剛開始長星翳的方法,用三錢白蒺藜加水煎煮後清洗眼睛,一天洗四五次,星翳就會消退,這個方法也很有效。

(炳章)認為:眼睛紅腫疼痛,用大青葉煎湯喝,紅腫就會消退,或者用新鮮的野刺莧煎汁喝幾次,紅腫也會消退。如果眼睛長星翳,就加大青葉和木賊草一起煎煮;如果眼睛長雲翳,就加大青葉和蟬蛻一起煎煮服用,都有很好的效果。

4. 治瘡秘方

餘姚吳蓉峰學博麟書,患膿窠瘡,醫久不痊,後有相識遺一方,云得自名醫,為療瘡第一良藥,如法治之果愈。余於庚戌年患此甚劇,亦以此方得痊。茲錄於下:

廚房倒掛灰塵(三錢,煅,伏地氣),松香(一錢),茴香(一錢),花椒(一錢),硫黃(煅,一錢),癩蛤蟆(一錢),枯礬(一錢),蒼朮(一錢),白芷(一錢),硃砂(一錢)

上煎,共研細末,用雞子一個,中挖一小孔,灌煎其中,紙封固口,置幽火中燉熟,輕去其殼,存衣,再用生豬油和煎搗爛,葛布包之,時擦癢處。

(炳章)按:膿窠瘡,發則奇癢,則濕壅毒,生有微生蟲而作癢,故用硫、礬、松香、花椒燥濕殺蟲之味,而即收效果。

白話文:

余姚的吳蓉峰先生,他的朋友博麟寫的,他患了膿窠瘡,看了很久的醫生都沒好,後來有位認識的人給了他一個藥方,說是從名醫那裡得來的,是治療瘡最好的藥。他照著方法治療,果然痊癒了。我(吳蓉峰)在庚戌年也患了很嚴重的膿窠瘡,也是用這個藥方治好的。現在把藥方抄錄如下:

廚房倒掛的灰塵(三錢,燒過,吸收地氣),松香(一錢),茴香(一錢),花椒(一錢),硫磺(燒過,一錢),癩蛤蟆(一錢),枯礬(一錢),蒼朮(一錢),白芷(一錢),硃砂(一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煎煮,然後磨成細粉。取一個雞蛋,在中間挖一個小洞,把藥汁灌進去,用紙封住洞口,放在微弱的火上燉熟,輕輕去掉蛋殼,留下蛋膜,再用生豬油和著藥粉搗爛,用葛布包起來,時常用來擦拭發癢的地方。

(炳章)說:膿窠瘡,發作時會很癢,是濕氣壅塞、毒素積聚,產生微小的蟲子而導致發癢。所以使用硫磺、礬、松香、花椒這些具有乾燥濕氣、殺蟲功效的藥材,就能產生效果。

5. 湯火傷方

《鏡花緣·說部》徵引浩博,所載單方,以之治病輒效。表弟周蓮史太史士炳,為余言之,因錄其方以備用。余母周太孺人,喜施方藥,在臺郡時,求者甚眾。道光癸卯夏,有患湯火傷,遍身潰爛,醫治不效,來乞方藥,檢閱是書中,方用秋葵花浸麻油同塗,時秋葵花方盛開,依方治之立愈,乃採花貯油瓶中以施人,無不應手獲效。

(炳章)按:湯火傷,用礦灰一兩五錢,清水一小碗,將礦灰投入水中,攪勻澄清,用清灰水取一杯,入桐油一杯,拌打百餘次,則成黃白色,如稠膏,搽於湯火泡處即干,屢經試效。

白話文:

《鏡花緣》這本書引用的內容非常廣泛,裡面記載的單方,用來治病常常有效。我的表弟周蓮史太史士炳告訴我這些,因此我記錄下這些方子以備不時之需。我的母親周太夫人,喜歡施捨藥方,在臺灣的時候,向她求藥的人很多。道光癸卯年夏天,有一個人被熱湯燙傷,全身潰爛,醫生治療沒有效果,來向我母親求藥方。我母親翻閱這本書,找到一個方子,用秋葵花浸泡在麻油裡一起塗抹。當時秋葵花正盛開,按照這個方子治療立刻就好了。於是就採摘秋葵花,儲存在油瓶裡,用來幫助別人,沒有不靈驗有效的。

(炳章)補充說明:治療熱湯燙傷,用礦灰一兩五錢,清水一小碗,將礦灰投入水中,攪拌均勻澄清,取上面清澈的灰水一杯,加入桐油一杯,攪拌一百多次,就會變成黃白色,像濃稠的膏狀物,塗抹在燙傷起泡的地方就會乾,經過多次試驗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