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小異功散

薛(二十五歲),少年心陽下注,腎陰暗傷,尿血血淋,非膀胱協邪熱也。夫陰傷忌辛(名言)腎虛惡燥,醫投東垣辛甘化燥變熱,於病悖極,生脈中有五味,亦未讀食酸令人癃閉之律(才大心細,八面玲瓏。)溺出莖痛,陰液枯寂(確斷。腎陰暗傷,由於心陽下注,是手少陰累及足少陰也。

病標在肝腎,病本在心主,所以不用填補腎肝之藥,而惟寧神斂液,清火潤燥以戢神明耳。)

茯神,柏子仁,黑芝麻,穭豆衣,天冬,川石斛

馬(齊門,十五歲),純陽之體,脈來濡,腹大,按之不堅,脈象非陽。述食時不適意,郁傷在脾,法當辛溫通補(妙香散加減。)

人參,厚朴,煨姜,益智,茯苓,煨木香

吳(三十九歲),夏季用苦潤,通小腸火腑,病人說大便仍不爽,肛門下墜,裡急後重,始而臍旁,漸及胃脘,按之而痛,食入脹加,遇嗔怒病甚。姑以解鬱和中之藥(此方及案不過求免無過,略有文理而已,未見心思。)

生香附,烏藥,蘇梗,茯苓,新會皮,生益智

吳(四十二歲),面色枯黃,枯若老頹,脈形全乏生陽,咽物必痰涎濁沫,上湧阻痹,述穢毒疳蝕,毒收即發。此病治反胃噎格,決不效驗(是挾毒病,法當解毒安中。)

湯(四十五歲),陽升巔頂,上虛下細,心有狐疑動多,陽不下潛,入夜心事交集,寤不成寐,潛陽益陰主治(心猶火也,弗戢將自焚矣。故用盞中添油法。)

淮小麥,炙草,知母,生地,茯苓,丹參

王(六十五歲),老人下元久虧,二便不和,皆是腎病。肛墜下血,下乏關閘之固,醫謂脾虛下陷大謬,知腎惡燥烈(識見超老,議病明快,妙在不用熟地,溫腎佐以涼肝)

人參,炙草,五味,萸肉,女貞,旱蓮草

唐(四十七歲),腎虛不納,久嗽。

附子七味丸(三錢)

劉(五十歲),春夏地氣上升,人身中陽氣發泄,不論男女,中年後下元先餒。人應天地氣交,此喘嗽氣衝,入夜欲坐難眠,皆腎衰不足攝納真氣。脈小弱,非外客邪,治其本病(直截通快,瞭如指掌。)

腎氣去桂、牛膝,加沉香、五味。

陶(木瀆,十三歲),夏季泄瀉,秋半腹膨仍痛,問飲瓜汁水寒,脾胃陽傷,氣呆乃脹。疏通帶補,必佐溫以復陽(治法須留意脾喜辛香,不嫌辛燥,況有大力人參以扶中。)

人參,茯苓,公丁香,甘松,厚朴,廣皮,木瓜,南楂肉

吳(三十二歲),述暑伏減食,即熱傷氣之徵,中秋節令知飢,未得加食。大凡損怯之精血枯寂,必資安穀生精,勿徒味厚藥滋滯。

白話文:

小異功散

薛(25歲):年輕人因心陽下注,傷了腎陰,出現尿血、血淋,但並非膀胱濕熱所致。陰虛忌辛燥,腎虛怕乾燥,醫生用辛甘化燥的方法反而加重病情。雖然生脈散中有五味子,但醫生沒考慮到酸味會導致尿閉。病人小便時莖部疼痛,陰液枯竭。病症在肝腎,病根在心,所以不用補肝腎的藥,只需寧心安神,斂陰清火潤燥即可。

處方:茯神、柏子仁、黑芝麻、黃豆衣、天冬、川石斛

馬(15歲):陽氣盛,脈象濡弱,腹部膨大,按壓不硬,脈象與陽氣盛不相符。進食時感覺不適,脾氣鬱結,應使用辛溫通補的方法。

處方:人參、厚朴、煨薑、益智仁、茯苓、煨木香

吳(39歲):夏天用苦寒瀉火,想通利小腸,但病人大便仍不暢,肛門下墜,裡急後重,疼痛從臍旁漸及胃脘,進食後脹痛加劇,生氣時病情加重。用解鬱和中的藥物治療。

處方:生香附、烏藥、蘇梗、茯苓、陳皮、生益智仁

吳(42歲):面色枯黃,像老年人一樣,脈象虛弱無力,吞咽時有痰涎濁沫湧出,阻塞氣道,自述是穢毒引起的疳積,毒氣消退後病情又會加重。這種反胃噎膈的病症,用一般方法治療無效,應解毒安中。

湯(45歲):陽氣上升到頭頂,上部虛弱下部細弱,心煩意亂,陽氣不能下沉,晚上心事重重,睡不好覺。應潛陽益陰治療。

處方:淮小麥、炙甘草、知母、生地黃、茯苓、丹參

王(65歲):老年人下元虧虛已久,大小便失調,都是腎病。肛門下墜出血,缺乏控制排洩的功能,醫生說是脾虛下陷,這是錯誤的,應該知道腎怕燥熱。

處方:人參、炙甘草、五味子、吳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唐(47歲):腎虛不能攝納,久咳。

處方:附子七味丸

劉(50歲):春夏地氣上升,人體陽氣外泄,中年以後下元先衰弱。人體應該順應天地之氣的變化,這種喘咳是氣衝,晚上想坐著睡覺,都是腎氣衰弱,不能攝納真氣。脈象虛弱,不是外邪入侵,應治療根本病因。

處方:腎氣丸去桂枝、牛膝,加沉香、五味子

陶(13歲,木瀆):夏天腹瀉,秋天腹部膨脹疼痛,說喝了西瓜汁等寒涼之物,脾胃陽氣受損,氣機阻滯導致腹脹。應疏通並補益,必須用溫熱藥來恢復陽氣。

處方:人參、茯苓、公丁香、甘松、厚朴、廣皮、木瓜、山楂肉

吳(32歲):夏天暑熱傷氣,導致食慾減退,中秋節仍然感覺飢餓,但不能多吃。這種精血虧虛的病症,必須依靠飲食來滋養精血,不能只依靠厚重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