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機

《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5)

回本書目錄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5)

1. 清肺膏

(肺屬金或受心火刑剋肝木亢害則病又外感久則鬱熱內傷久則火炎並宜清○古方有杏膠飲又有三雞鳴丸皆通治咳喘亦有清肺湯清金湯貝母散黃連阿膠等方此本其法)

白話文:

肺屬金,如果受到心火刑剋和肝木亢害就會生病。如果外感久則鬱熱內傷,久則火炎並宜清。古方有杏膠飲又有三雞鳴丸,皆通治咳喘。亦有清肺湯、清金湯、貝母散、黃連阿膠等方,此本其法。

治一切咳喘等症屬肺熱者。(肺熱者必有痰盛胸滿外開上炎之象)凡風熱。(春多風熱宜散風熱)暑熱。(長夏火鑠金宜清熱)燥熱。(秋金燥烈之氣宜清燥)傷肺咳喘上氣。(上氣宜蘇子杏仁前胡枳殼等)或酒爆過度邪火傷肺致咳喘者。

白話文:

用來治療一切咳嗽、喘息等症狀,屬於肺熱引起的。患有肺熱的人一定會有痰多、胸悶、外在熱象上炎的症狀。

凡是風熱引起的咳嗽、喘息。(春天容易出現風熱,應當以疏散風熱為治法。)暑熱引起的咳嗽、喘息。(夏季金被火爍傷,宜清熱解毒。)燥熱引起的咳嗽、喘息。(秋天金氣燥烈,宜清燥潤肺。)損傷肺部而引起的咳嗽、喘息、上氣。(上氣宜用蘇子、杏仁、前胡、枳殼等藥。)或者因過度爆發過度,邪火損傷肺部而引起的咳嗽、喘息。

(用黃連、枳實、栝樓、青黛膏,皆貼胸口及背心;看症加藥。方書云:晨咳,是食積火流肺,宜地骨皮、桑皮、知母;午前多胃火沖肺,宜知母、貝母、栝樓、枳實、醋煆石膏;午後多陰虛,宜四物加麥冬、知柏、二陳;黃昏多火浮於肺,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風寒鬱熱夜咳,三拗湯加知母、黃芩。乾咳無痰,火鬱也,久則成癆,宜桔梗開之,再滋陰降火;或用貝母、栝樓、青黛、薑汁、白蜜。文中擦頸項、擦背等方,可以仿用。口渴、氣逆者,用知母、貝母、天冬、麥冬、當歸、枯芩、黑山梔、元參,化粉桔梗、薄荷、沙參、甘草之屬,即清順湯也。帶血加紫菀、阿膠。治火咳、火喘,不外此。喘當先引其痰,宜桔梗、栝樓、枳殼、杏仁、蘇葉、前胡;熱加寒水石、石膏。水喘宜蘇子、葶藶。肺虛久喘,宜炙桑皮、五味、阿胶。陰虛陽無所附而上奔者,四物倍芍藥,加人參、五味收之;下之則死。)

以上皆參用清陽膏、清胃膏、滋陰膏。一切喘咳劫藥,知母、貝母各一兩,巴豆十粒同炒黃,加黃連、白礬、白芨各三錢,姜蜜丸,安膏上貼;或巴豆炒後去之,但借其氣更善。一用五味、五倍、芒硝蜜丸,安膏上貼,同可酌用。

衄血。(肺火參清陽膏)消渴。

白話文:

使用黃連、枳實、栝蔞、青黛等藥物製成的軟膏,全部敷貼在胸口和背部。觀察病情再增加藥物。醫書記載,早上咳嗽是因食物積滯、火氣流注肺部,應當使用地骨皮、桑皮、知母治療。上午咳嗽多是胃火沖肺引起的,應當使用知母、貝母、栝蔞、枳實、醋炙石膏治療。下午咳嗽多因陰虛引起,應當使用四物湯加麥冬、知柏、二陳湯、黃昏咳嗽多是因火氣浮於肺部引起的,應當使用五倍子、五味子斂降之。風寒鬱熱型夜咳,可使用三拗湯加知母、黃芩治療。乾咳無痰是因火氣鬱結引起的,時間長了就可能發展成癆瘵,應當使用桔梗治療,再滋陰降火。或者使用貝母、栝蔞、青黛、薑汁、白蜜。書中有擦拭頸項、背部的藥方,可以參照使用。如果口渴氣逆,應當使用知母、貝母、天冬、麥冬、當歸、枯芩、黑山梔、元參、化粉、桔梗、薄荷、沙參、甘草等藥物。這就是清順湯。如果伴有咯血,應當加入紫菀、阿膠治療。治療火咳火喘的方法不外乎這些。哮喘應當首先祛痰,應當使用桔梗、栝蔞、枳殼、杏仁、蘇葉、前胡。肺熱型的哮喘應當加入寒水石、石膏。肺氣虛久喘應當使用炙桑皮、五味子、阿膠治療。陰虛陽無所附而上奔的,應當使用四物湯加大劑量的芍藥,加入人參、五味子收斂治療。如果瀉下,就會死亡。以上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應當參用清陽膏、清胃膏、滋陰膏。治療一切哮喘、咳嗽的急救藥物,知母、貝母各一兩,巴豆十粒,同炒至巴豆發黃,加入黃連、白礬、白芨各三錢,製成薑蜜丸,敷在膏藥上貼敷。或者將巴豆炒熟後除去,只借用它的藥氣,效果更好。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五味子、五倍子、芒硝,製成蜜丸,敷在膏藥上貼敷。這兩種方法可以酌情使用。鼻衄出血。(肺火參清陽膏)消渴症。

(上消屬肺火宜黃連花粉烏梅)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宜斂本草白芍治肺脹又古方有杏仁青黛訶子肉佐以海粉半夏便香附栝蔞加薑汁白蜜調者可以擦胸背如脈浮心下有水氣或欲作風水者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湯或小青龍加石膏湯煎抹)肺積。(在右脅咳喘名息賁參用金仙膏)肺痿肺癰。

白話文:

肺熱:

症狀:肺火旺盛,出現咳嗽、氣短、煩躁、喘息等症狀。

治療:

服用黃連、花粉、烏梅等清肺熱的中藥。

肺脹:

症狀:咳嗽、氣短、胸悶、煩躁等症狀。

治療:

斂本草、白芍等中藥治療肺脹。

古方:

杏仁、青黛、訶子肉、海粉、半夏、便香附、栝蔞、薑汁、白蜜等中藥製成藥膏,塗抹胸背。

脈浮心下有水氣或欲作風水者:

症狀:脈象浮浮,心下有水氣,或即將出現風水病。

治療:

服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湯或小青龍加石膏湯等中藥。

肺積:

症狀:在右脅咳嗽、喘息,稱為息賁。

治療:

服用金仙膏等中藥。

肺痿肺癰:

症狀:肺部虛弱,出現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狀。

治療:

服用補肺益氣的中藥。

(心火刑肺喘咳兼唾膿血脈虛為痿實為癰虛用桑皮知母黨參黃耆地骨皮天冬陳皮甘草青皮五味薑汁蘿蔔汁梨汁桔梗紫菀煎抹實用桑皮桔梗栝蔞葶藶子青橘皮汁陳芥菜滷○兼貼清陽膏)咽喉(肺系)大腸(肺府枳殼能利大腸)諸火症。○貼喉中央(連天突穴)胸口(膻中穴)背後(第三骨節肺俞)臍上(脾為肺母)臍下(腎為肺子)或患處。○凡用加藥者須照醫書審症立方之意。

而以文中外治之法運之。則精切而有效。此膏所注亦可例推。

白話文:

肺虛火旺引起咳嗽、並伴有黃膿血痰,體質虛弱則萎靡不振,體質強壯則形成膿瘡。

虛症時使用桑皮、知母、黨參、黃耆、地骨皮、天冬、陳皮、甘草、青皮、五味子、薑汁、蘿蔔汁、梨汁、桔梗、紫菀,煎煮後服用。

實症時使用桑皮、桔梗、栝蔞(絲瓜)、葶藶子、青橘皮汁、陳芥菜滷,並同時敷貼清陽膏。

適用於咽喉、大腸(肺府,枳殼可以通利大腸)等多種火熱痹症。

應在喉嚨中央(連接天突穴)、胸口(膻中穴)、背後(第三個脊椎,肺俞穴)、臍上(脾為肺母)、臍下(腎為肺子)或患處敷貼。

凡是需要添加藥物的,應該根據醫書仔細審查診斷症狀,並依照正確的方子使用。

生黃芩(三兩),南薄荷,桑白皮,地骨皮,知母,貝母,天冬,麥冬,連翹,蘇子,花粉,葶藶,芫花(各二兩),桔梗,橘紅,鬱金,香附,荊穗,枳殼,牛子,山豆根,栝蔞,旋覆花(即金沸草),苦杏仁,川芎,白芷,馬兜鈴,前胡,蒲黃,防風,蘇梗,青皮,膽南星,防己,射干,白前,白檳榔,白醜頭,款冬花,五倍子,元參,生地,生甘草,忍冬藤,歸尾白芍,赤芍,丹皮,木通,車前子,枳實,黃連,黃柏,黑山梔,白芨,白蘞,大黃,芒硝,木鱉仁,蓖麻仁,山甲(各一兩),滑石(四兩),生薑(連皮),蔥白(各二兩),冬桑葉白菊花(連根),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枇杷葉(四兩),竹葉,柏葉,橘葉(各二兩)鳳仙(全株),百合,萊菔子(各一兩),花椒,烏梅(各五錢)○兩共用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生石膏(四兩),青黛,海石,蛤粉,硼砂,明礬,真輕粉(各一兩),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

白話文:

生黃芩(六百公克),南薄荷、桑白皮、地骨皮、知母、貝母、天冬、麥冬、連翹、蘇子、花粉、葶藶、芫花(各四百公克),桔梗、橘紅、鬱金、香附、荊穗、枳殼、牛子、山豆根、栝蔞、旋覆花(即金沸草)、苦杏仁、川芎、白芷、馬兜鈴、前胡、蒲黃、防風、蘇梗、青皮、膽南星、防己、射干、白前、白檳榔、白醜頭、款冬花、五倍子、元參、生地、生甘草、忍冬藤、歸尾白芍、赤芍、丹皮、木通、車前子、枳實、黃連、黃柏、黑山梔、白芨、白蘞、大黃、芒硝、木鱉仁、蓖麻仁、山甲(各二百公克),滑石(八百公克),生薑(連皮)、蔥白(各四百公克),冬桑葉白菊花(連根)、槐枝、柳枝、桑枝(各一千六百公克),枇杷葉(八百公克),竹葉、柏葉、橘葉(各四百公克)鳳仙(全株)、百合、萊菔子(各二百公克),花椒、烏梅(各一百公克)共用油四千公克熬丹收。再加入生石膏(八百公克),青黛、海石、蛤粉、硼砂、明礬、真輕粉(各二百公克),牛膠(八百公克,以酒蒸化,如同清陽膏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