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54)
(54)
1. 陰毒 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方升麻二兩當歸一兩甘草二兩鱉甲一片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不差,再服。
2. 辨瘧病脈證並治
3. 瘧病脈
師曰:瘧病其脈弦數者,熱多寒少;其脈弦遲者,寒多熱少。脈弦而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汗之,針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當于少陽中求之。
4. 鱉甲煎丸
問曰:瘧病以月一發者,當以十五日愈,甚者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必有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鱉甲煎丸方鱉甲柴胡黃芩大黃牡丹蟲阿膠上七味,各等分,搗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飲者,白飲亦可。
5. 白虎加桂枝人參湯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免,手足熱而欲嘔,此名疸瘧,白虎加桂枝人參湯主之。白虎加桂枝人參湯方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甘草二兩(炙)粳米二合桂枝三兩人參三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6. 白虎加桂枝湯
瘧病,其病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作嘔,此名溫瘧,宜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桂枝湯方(即前方去人參一味)
7. 蜀漆散 柴胡桂薑湯
瘧病,多寒,或但寒不熱者,此名牡瘧,蜀漆散主之;柴胡桂薑湯亦主之。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各等分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和服半錢匙。柴胡桂薑湯方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再服,汗出便愈。
8.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9. 血痹從何得之
問曰:血痹之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之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寸口微澀,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10. 血痹 黃耆桂枝五物湯
血痹,陰陽俱微,或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黃耆桂枝五物湯方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11. 勞脈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12. 男子面色薄者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13. 勞症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14. 勞之為病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15. 無子
男子脈浮弱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16. 失精家
失精家,少陰脈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者,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者,男子則失精,女子則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天雄散亦主之。桂枝龍骨牡蠣湯方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龍骨三兩牡蠣三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天雄散方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